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以下农机维修点维修质量差的原因及其对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维修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们巨鹿县已形成县、乡、村(个体)三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全县有农业机械维修点83个,其中乡级17个,个体64个,从业人员达250余人。维修...  相似文献   

2.
在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细则》等有关法规过程中,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村个体农机维修行业实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了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保护了农民切身利益。在支持农村个体农机修理户发展,确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呼图壁县个体农机维修行业迅猛发展,从县城到乡镇,从乡镇到村队以及偏远的牧区,凡是有农机的地方,就有农机维修网点的存在。个体农机维修网点的形成,对我县农机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部分修理网点只顾赚钱,不顾维修质量,坑害农户和机手,使得近年来农机维修的质量纠纷事件不断增加,投诉案件宜线上升。农机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的执法力度,提高农机维修质量。1个体农机维修网点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2001年5月对农机市场联合检查表明,我县境内的个体农机维修点…  相似文献   

4.
1.个体维修网点的现状及其作用 个体农机维修点的大量涌现,有其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这种维修网点多,且大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直接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不需国家任何投入,有助于实现机具维修的及时性和方便性,为广大农机户解决了农机维修难的问题,因此,个体维修点的出现从一开始即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另一方面,它还有利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大量个体、私营企业进入农村销售农机产品或从事农机维修行业,使农机供应、维修行业充满活力,走向繁荣。同时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销售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以大量“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农机产品投入市场,部分维修人员也在利益的驱动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细则》 等有关法规,对农村个体农机维修行业实行有效规范化管理,完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支持农村个体农机修理户发展,确保农业生产,使农机化事业持续稳步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宁安市调查现状就农村个体农机维修行业管理谈如下看法。   一、目前农村农机维修行业现状   宁安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个山区半山区的市(县), 19个乡镇 348个村屯,耕地近 9万公顷,拖拉机拥有量近 2万台, 95%以上是小型拖拉机,全市田间作业综合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柳州地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日益增多,农机维修网点也随之自发地应运而生,形成了单位、合股、个体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维修网点经济实体,为提高农机完好率,保证农机投入农业生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机维修网点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现笔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维修网点现状,浅谈一些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提高农机维修技术工人素质的探讨一、当前农机维修工人的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机械也乘着这股强劲东风迅猛增加,加上衣机经营体制的变化,过去的三级修理网点已不能适应广大农机经营者的需要,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  相似文献   

9.
自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机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局面。农机维修网络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由于农机所有权的变更,使得是否修理的决定权属于机手个人,他们更注重经济性,出现了自修代替送修,自由送修代替了计划送修,故障修理代替了计划预防维修等情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农机维修也由国家投资为主向地方、集体和个体多种形式投资转变,其中个体和私营的占很大比例,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不同规模、不同技术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它们遍布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特别是经济比较繁荣的乡镇更为突出,有的已具有相当的规模。针对农机维修市场现状,怎样对农机维修市场加强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办农机化的积极性,集体、联产、个体一齐上,农业机械发展很快,到1994年底,我县农机总动力达19.5万千瓦;手扶拖拉机达到5200台;小型柴油机达1.2万台;农用水泵1.3万台;旋耕机、条播机、开沟机等小型配套机具达6000多台;农副加工机械达1000台套。农机维修走向市场化,农机维修户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县原来只有17家厂、站维修农机具,现个体农机维修户就有117家。这些维修点的发展给农机化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不加强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少数维修点技术素质差,修理设备不全,维修场地少,甚至出现了背包修理户,修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的各种农业机械日益增多,农机维修及管理工作也日趋繁重,所以依靠维修农机具而发家致富、自谋生路的网点也应运而生。据1996年末统计,遵化市农村维修网点共390个;维修工人1050名,维修行业前景喜人。 如何抓好农机维修工作,搞好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是摆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面前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市农机组织状况的基本情况,1996年5月我局组织了一次农机户调查。据初步调查,全市49437个农机户,其中,农田作业19614户,农机维修665户,农机供应186户,农机配件生产186户,农副产品加工11306户,农机工程开发549户,农机运输16931户。这次共调查了1500户,占总户数的3%。 一、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个体农机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承担了农业生产中主要环节的机械作业任务,其作业量占全市农机作业总量的80%以上,并在农田基本建设,抗旱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个体农机户基本占领了农村维修市场。全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789个,其中个体665个,占农村维修点总数的84%,他们承担着主要的农机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促进了农民对农机使用的渴望,同时,促进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但是农机维修质量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给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农村经济以及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农机维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机维修的发展战略,要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战略为总体设计目标。全面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进一步强化农机维修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选择有侧重地发展农机维修,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维修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机维修重在管理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迅速增多,农村个体农机维修点比比皆是.仅迁西县三屯镇就有25个。为发挥这些维修点的作用,我们的作法是:一、配合工商强化管理为落实“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强化对个体农机维修点的管理,农机部门主动与县工商行政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机械化正向高水平、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户营农机已成为农机化发展主体,农机经营的个体化,彻底打破了农机维修原有的体制,出现了以个体经营农机维修点为主体的新格局。运城地区农机维修点经审核发放技术合格证的共有485个,其中国营13个,集体29个,个体443个。个  相似文献   

18.
改革使农业机械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机械由国家,集体经营转为国家、集体、联户、个人多种经营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农机经营新机制。形成了用户自用自修、个体、集体国营农机修造厂等各种农机维修经营形式并存的农机维修经营新体制。同时,农机维修由单纯的农机修理转为农机修理、服务、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农机维修经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农业机械的保有量迅速增长.经营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由全民所有制转化为全民、集体、个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但农机操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培训,不懂技术,又缺少必备的维修设备和维修工具,同时一些管理部门放弃了管理,使得国营、集体修理厂、站关停并转,所以出现了修机难、修理质量差、修理价格高、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下降、动力性经济性差等问题.为了迅速地把维修工作跟上去,扭转维修工作的被动局面,一些地区实行了定期维修制.农机定期维修应由市县农机局主管制定相应方案、由各乡农机服务站实施,农机定期维修是农机维修的一种有组织的服务形式,农机定期维修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既可以提高机车的状态完好率,又可以降低修理费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机械维修行业是指包括维修拖拉机、内燃机、农用汽车、其他农村运输机械、农村机电设备及农、林、牧、副、渔业等机械设备的农机维修厂、站、车间、户和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兼营农村机械维修专业队、组。凡属农村机械维修行业范围的国营、集体(合作)、厂(车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称农村机械维修点。一、农村机械维修行业的现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机械维修行业也顺应改革的需要,尤其是疾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配置资源的规律,在城乡形成了农村机械维修服务系统,它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能为重点,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