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琼枝多糖溶液的流变性质,观察到琼枝多糖溶液其切变应力τ—切变速率 D,lgD—lgτ,D—η关系以及稠度指数和流动行为指数,在50℃—60℃温度间,出现突跃性的变化。按 Arrhenius方程式:η=Ae~(?/RT),在lnη—1/T关系图中,30—50℃和60—80℃分成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说明在上述两个温度范围内,同一多糖溶液各具有不同的流动活化能,即在50℃—60℃之间溶液的流动活化能发生变化。琼枝多糖溶液由于稠度指数在50—60℃之间有突跃性下降,使得琼枝多糖在作为增稠剂或稳定剂时,使用温度应尽量避免超过50℃。琼枝多糖比海藻酸钠和具有水解度20%、分子量2.1×10~6 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具有较高的增稠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增稠剂。  相似文献   

2.
虹鳟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喜食动物性饵料,生活的水温幅度为3—25℃,最适水温为13—18℃。浙江新安江下游终年水温变化在9—24℃,水质清新,透明度高。pH值为7—8,江中野杂小鱼,虾繁多,是虹鳟较为理想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原产非洲,因其适应性强、食性广、鱼病少、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引起各国养殖者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养殖品种。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适温范围是16—35℃,最适温度25—30℃,当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时生长缓慢,最低临界温度为10℃。因此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生长时间为5月至10月。  相似文献   

4.
牙鲆鱼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鲆是黄渤海近岸的品种,属底栖性鱼类,常年定居在某一海域,没有远距离洄游的习性。牙鲆属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海区生长主食鳀鱼、天竺鲷、小型鰕虎鱼,枪乌赋和鹰爪虾等。平时在海底蜇伏,捕食时动作敏捷。牙鲆的适温范围为2—27℃,最适生长温度为12—23℃,适盐范围在28—31‰,终年主要分布在底层水温4—12℃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温度与盐度和缢蛏幼体生存、生长及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笔水  吴天明 《水产学报》1990,14(3):171-178
本文以长期生活在较高盐度(26—28‰)海域的亲蛏所繁衍的幼体为材料,探索温度和盐度单因子及双因子结合与幼体生存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浮游幼虫期适盐范围为8.4—32.4‰,最适盐度为12.4‰,稚贝适盐范围为8.4—28.4‰,最佳盐度为12.4‰。温度对幼体的影响,是受盐度高低所支配。在盐度为28.4‰生境中培育,浮游幼虫期适温范围为17—25℃,最适温度为21℃,稚贝适温范围为13—25℃,最适温度为17℃,幼体对25℃以上的较高温度的忍耐力较差。若在最适盐度(12.4‰)中培育,浮游幼虫期最适水温为25℃,稚贝最适水温为21℃。幼虫对较高盐度的忍耐力比对较低盐度的忍耐力来得强。  相似文献   

6.
<正> 昆明草海位于滇池湖泊上游,是滇池的一个附属子湖,面积11,500亩,水深1.5—2米。水体中溶解氧为5.7毫克/升,pH值为8.05。常年平均水温19.6℃,8月份水温最高,平均水温26.9℃,最低月平均水温12.3℃,出现在1月份。滇池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25℃左右,约在7—9月。湖水终年  相似文献   

7.
三文鱼是鲑鳟鱼类。英文Salmon的音译。 野生三文鱼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三文鱼系冷水性鱼类,它的生存适温为0—18℃,摄食和增长最佳水温14—17℃,生长的适温7℃—17℃,在哈尔滨北方地区可以夏冬全年养殖。三文鱼可以用动物性人工颗粒饲料进行驯化养殖。 哈尔滨市金山堡鱼种场于2001年4月份从北京引入三文鱼(太平洋鲑、银鲑、北极白点鲑)三个品种,利用地下深井水进行养殖,获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美洲的墨西哥,西临太平洋,西北有著名的加里福尼亚湾,东濒加勒比海,东南有广阔的墨西哥湾,海岸线全长9219公里。墨西哥北部地区主要为热带气候,气温可达52℃,干旱少雨,最低气温也在18℃—20℃以上。沿海岸是一片沙荒,是有名的仙人掌的故乡,海水盐度较高,达45—50‰,却是蓝对虾、牡蛎、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对水温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0℃,9℃致死;最高临界温度为40℃,40.3°—41℃以上致死。正常生存水温为15.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尼罗罗非鱼能耐低氧,水中含氧量为1.6mg/升以上,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不同龙须菜品系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2个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s)品系981和07—2在3种温度(23℃、27℃和31℃)条件下的各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须菜07-2品系的相对生长速率在23℃和27℃时呈上升趋势,31℃时略有下降;981龙须菜品系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07—2品系的叶绿素a(chlorophylls,Chl—a)和类胡萝卜素在23℃和27℃时均低于981龙须菜,31℃时基本持平;07-2品系的藻蓝蛋白(R—PC)呈上升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藻红蛋白(R-PE)含量高于981龙须菜,且呈上升趋势;981龙须菜的各个光合色素在3个温度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差异。07—2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981龙须菜的SOD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等方面,07-2品系比981龙须菜更能表现出其耐高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正> 为研究在产卵季节(5—6月)光周期和温度对鲤鱼排卵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使用成熟雌鱼作试验对象并确定试验期间排卵的时间和卵母细胞的成熟度(采用卵母细胞透明剂和组织学观察)。当温度从14—16℃提高到18—24℃时,在整个试验中都处于自然光线下的那组鱼在所有试验中都能排卵。当处于14—16℃自然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养殖近年发展迅速,人工苗种需求量大,亲贝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育苗生产,因此,对亲贝培育要求较严。 浙江沿海亲贝一般在三月中下旬入池。挑选个体大、壳高3—5厘米以上的且性腺肥满的健康扇贝为亲贝,刷洗干净,除去壳表面附着物,以每立方米50—120个亲贝的密度入池进行亲贝培育。 培育要点如下: 1.水温:亲贝入池后,先在与自然海水水温持平的情况下恒温培养2—3天,使其适应环境。待正常摄食后,再缓慢升温。日升温不可超过1℃。升至16℃—17℃时,维持3—4天,让其积累营养物质。产卵时,升至22℃—23℃。 2.投饵:饵料用小硅藻和三角褐指藻的混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甲鱼(鳖)成为深受人们青睐的水产品。但在养殖过程中对幼小鳖越冬知识不太了解。给生产造成损失。笔者借此机会谈点幼小鳖越冬的注意事项。1、注意温差:幼鳖在25——30℃时,活动旺盛;在气温降至15——16℃以下时,渐渐进入冬眠;在气温降至2℃左右时,就很容易被冻死。特别是在冬季,昼夜温差比较大,幼鳖生活环境不稳定,被冻  相似文献   

14.
草鱼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是我国池塘养殖的当家品种之一,但由于草鱼在饲养过程中易患各种疾病,尤其是草鱼出血病发病季节长,流行范围广,每年6—10月当水温26℃—36℃时常发生此病,对当年草鱼种危害极其严重,而且也是来年成鱼养殖继发病或激发细菌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胚胎发育的观察及温度影响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胚胎发育的的观察及温度影响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胚胎可发育的温度在>15℃而<35℃,较适宜温度为20—30℃。提高温度胚胎发育速度在20—25℃间的变化大于在25—30℃,Q_(10)值约为2.9。青蟹胚胎发育可分为十期,温度对各期发育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报道了各发育期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时间,据此可准确预报抱卵蟹孵化日期。此外,还报道了人工诱导亲蟹在非繁殖季节产卵技术及离体卵孵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罗氏沼虾又名淡水长臂大虾,原产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诸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一般经过六个多月的养殖,体长可达16—20厘米,体重为25—30克。这种虾喜欢在水质清新、氧气充足、水草比较茂盛的水体内栖息生长,最适水温为25—30℃,低于14℃或高于38℃就有死亡  相似文献   

17.
浮桥河水库网箱养鳜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6—8月,养鳜网箱点水深10—15m、透明度100—120cm、溶氧量稳定在9—12mg/L、水温25—32℃。鳜鱼种按不同规格分三级入箱。当水温在10℃以下时,一个月投饵一次;水温20—25℃时,15天投饵一次。投饵量依两种方法计算。饵料为鲢、鳙鱼种。总结了网箱养鳜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生产公斤鳜可创利税12.22元),指出网箱养鳜生产周期短(100天),与水库鲢、鳙网箱配套,变低效为高效,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18.
<正> 1979年5—7月我们先后用鳜鱼做了两次催产试验,均获成功。催产剂量:3公斤以上的鳜鱼,不分性别,每公斤体重注射200微克;1—2公斤重的鳜鱼,每公斤体重注射300微克;1公斤以下的鳜鱼,每公斤体重注射400微克。效应时间:产卵池水温在18—19℃时,需38—40小时,水温在32—33℃时只需22—24小时。  相似文献   

19.
《福建水产》1987,(C00):27-30
闽江流域地处亚热带,温湿多雨,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在1,568—1,958小时,热量丰富,≥10℃的积温达5,200—6,500℃,无霜期230—300天,年平均气温15—20℃,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水面为900—1,100毫米,陆面为600—800毫米,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水源充足,具备了发展水产增养殖的良好条件。鱼类生长期可达7—9个月。  相似文献   

20.
盛夏初秋,天气炎热时,池塘中常在下风水面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湖靛),系几种蓝藻大量繁植而形成的。这种藻体喜欢生活在水温28℃—32℃,PH值为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