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数十年气象定点观测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民勤荒漠区无霜期、春季低温、冻土层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平均终霜期为5月10日,初霜期为9月28日,50 a来终霜期有逐渐提前、初霜期有逐渐推后的趋势,但不同年份变异幅度增大;3-5月份地表平均最低温度、气温逐渐上升,≤0℃出现比率下降,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强度的降温天气时有发生;3月份冻土层的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近。30 a以来地表平均日最低温度和气温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子对山核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山核桃溃疡病病情的广泛调查和定株观察,依据2000年至2004年连续5年气候因子与病害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冬季最低温、平均温、降雨量及春季平均温、降雨量对山核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极端低温和春季平均温度与病情之间关系不明显。而冬季降雨量与冬季平均温度是病害爆发的主导因子。其趋势是:冬季温度较高,降雨量严重不足,而春季雨水又过多的年份,通常病害发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苹果黄蚜又称苹果蚜,俗名腻虫。在冬季干旱年份易大量发生。主要吸食汁液,危害苹果树的新叶、嫩梢,被害叶片常显淡黄色并向叶背横卷。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枝梢的芽旁或粗皮裂缝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孵化,6—7月为繁殖高峰,大量的胎生雌蚜向周围寄主转移,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河北临城县核桃春季低温冻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临城县国家气象站1960~2016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地核桃冻害发生主要时段、频率及最低气温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核桃春季冻害发生主要时段为3月20日~4月20日,轻微冻害发生集中在3月下旬,轻度、中度冻害发生集中在4月上中旬。21960~2016年达到冻害气象指标日数21d,其中轻微冻害、轻度冻害、中度冻害分别占57.1%、33.3%、9.7%。31960~2016年3月下旬最低气温<-2℃日数共计37d,年均0.63d,1960~2016年4月上中旬<0℃日数共计14d,年均0.28d。43月下旬最低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上升速率为0.4℃/10a,3月下旬最低气温2000年前后发生突变,核桃冻害发生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苹果白粉病4~5月份发病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和药效防治试验,苹果白粉病在陕西关中4~9月为病害发生期,其中4~5月气温较低,枝梢组织幼嫩,为白粉病发生盛期,对果树的中后期生长发育影响极大,6~8月发病缓慢或停滞;4月中旬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一般防效可达80%左右。喷药3~4次,间隔10~15 d左右喷药1次,可有效控制苹果白粉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资阳市主城区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及PM10、PM2.5、SO_2、NO_2和O_3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空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PM10次之,PM2.5较少;PM2.5和PM10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1月最高,2月次之;SO_2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NO_2平均浓度冬季较高,其他季节无明显变化;O_3平均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4月最高,7月次之。掌握资阳市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可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金华市小型封闭水体中氮元素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逐月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其季节变化具有以下几个规律:各类型水体各个观测时间TN浓度都远高于2mg/L,均属于Ⅴ类水体,氮污染严重,其中耕地水体和居住用地水体TN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水体;耕地水体的TN和各形态氮含量在不同月份的差异性显著,总体而言春季较高秋季较低,而景观水体两者均不显著;耕地水体和居住用地水体的NO_3~--N和NH_4~+-N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呈春季较高秋季较低,且NO_3~--N的浓度变化表现出滞后于NH_4~+-N,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藻类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2年引进了班克松,经二年引种育苗,又于1984年春,用二年生幼苗造林,经两年试验,已初获成功,现将引种情况初报如下。一、原产地气候概况班克松Pinus banksiana Lamb.又叫美国短叶松,灰松,公主松,哈德逊湾松,是一种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北方松。广泛分布于加拿大及美国北部,是美洲松中分布最北的树种。原产地气候夏季温和至凉爽,冬季较冷,降雨较少。1月份平均温度-28.9—-3.9℃,7月份平均温度12.8—22.2℃,平均最低温度-20.6~9.1℃,绝对最低温  相似文献   

9.
选取广西兴安县2005~2015年春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a)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温度与春季马尾松毛虫轻、中、重度发生面积发生关系。以2004—2015年的每月的温度因子为自变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与兴安县春季马尾松毛虫轻、中、重度发生面积相关的重要因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率分别高达81.036%、99.991%、58.658%,其中,中度平均准确率近100%。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受2009年春季、2010年冬季低温或严重雪灾的影响,富蕴县的黑加仑、苹果、李子和葡萄等果树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冻害和寒害。经过调查,从外地区引进来的黑加仑、李子、苹果等品种受冻害或受霜冻程度严重,本地区乡土的野生品种受冻害程度较轻或者没有发生冻害和  相似文献   

11.
大花月季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大花月季白粉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河南省南阳市常见的7个大花月季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这7个大花月季品种白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抗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摩纳哥公主’属白粉病高抗品种,‘亚历克红’和‘希望’均属白粉病中抗品种,‘金凤凰’与‘香欢喜’均属白粉病感病品种,‘梅郎口红’与‘查克红’属白粉病严重感病品种;月季白粉病受温湿度的影响极为明显,5月为白粉病发病初期,6—8月气温较高,白粉病发病率较低,9—10月气温降低、温差增大,是月季生长的最佳时期,但此时也最容易发生白粉病,11月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广东马占相思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记录了广东省马占相思病害共22种,阐述了为害林木较为严重的心腐病、根腐病、黑心病、梢枯病、根结线虫病、白粉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情况、危害症状,并鉴定病害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以长春市繁荣路的行道绿化树种垂爆109柳为观测材料,对其抗寒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009年至2010年冬春季节的温度条件下,冻害发生严重,有整株死亡现象,3个地段的冻害指数分别为52.8、43.5和32.2,平均冻害指数为42.8,受害率达到80%以上。在2010年至2011年冬春季节的温度条件下,冻害相对较轻,无死亡植株发生,但枯梢现象仍比较严重。冬春季节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形成的累积效应是导致冻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此外,还与植株的生长势以及是否感染病虫害有一定关系,而与遗传性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In June 2016, pot‐grown Eucalyptus gunnii plants showing typical symptoms of powdery mildew disease were found in a greenhouse in Kore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morph and molecular sequence analyses of the ITS regions and 28S rDNA verified the fungus as Erysiphe alphitoides, which is known as common and widespread powdery mildew on Quercus spp. Although E. alphitoides has been reportedly associated with powdery mildew diseases of tropical trees and shrubs other than Quercus spp., this is the first finding of E. alphitoides on a Eucalyptus tree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5.
枫杨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枫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杭州地区的枫杨白粉病不能侵染胡桃树,而桑树虽能侵染但会促使病的菌在无性及有性阶段发生形态变异。越冬后,子囊孢子飞散是在3月至9月。由于微寄生物的存在而使子囊和子孢子数量减少。经初步鉴定明确此微 一咱Cladosporium(芽枝孢)属的真菌。此外,杭州华家池枫分病菌已了出现变异现象,这和微生态环境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梨树腐烂病是对果树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对果树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通过对苹果树梨树腐烂病发生程度的相关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树梨树腐烂病的发生程度与果树大小年、树龄、果树生长状况、冻害的发生、土壤管理制度、修剪程度等都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树龄1~10a的发病轻,20a以上的发病重;枝条发育不充实,不能自然落叶的果园发病重,枝条充分成熟的树体发病轻;易遭冻害的果园发病重;清耕不间作的果园发病重,间作的发病轻;重修剪的发病重,轻修剪的发病轻。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试验测定等方法,对平榛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平榛白粉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发病初期为5月下旬~6月初,叶面和叶背均能出现明显的褐斑,表面覆盖白粉状物;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末秋季在白粉层上散生闭囊壳。病原菌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1、2年生植株相对抗侵染能力较弱,随着林龄增加,抗侵染能力增强。榛林密度大,病害发生率较高,北坡榛林病害发生程度较南坡严重。可通过调整榛林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度,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Boxelder (Acer negundo) is planted as ornamental and shade tree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Iran. During July 2016, boxelder trees in parks and streets of different localities in East Azarbaijan province, Iran were found to be heavily infected with powdery mildew. Whitish powdery fungal mass developed mainly on the lower leaf surface. The infected young leaves became bubbled, curled and crinkled, giving affected plants an unpleasant appearance. During September, scattered, dark brown, spherical chasmothecia were produced on the lower leaf surface. The causal agent was identified as Sawadaea negundin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and asexual morphs and sequence data of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TS1‐5.8S‐ITS2).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occurrence of S. negundinis on boxelder in Iran.  相似文献   

19.
黄栌白粉病的致因与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近4年的观测调查,结合气候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黄栌白粉病的致因调查,总结出其在焦作太行山区的发病规律,采用营林混交、减少侵染源、完善基础设施及人工和飞机防治技术来有效控制黄栌白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