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不同造林模式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玉林市六万林场28年生福建柏2种(纯林、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福建柏混交林)造林模式林分林冠层、活地被物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拦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冠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均明显大于纯林;纯林活地被物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稍大于纯林、最大截留量小于纯林;0~20 cm层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在混交林和纯林间差异不大,纯林20~40、40~60 cm层的土壤容重明显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总孔隙度明显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在3个土层中均大于纯林,其中20~40、40~60 cm层的最大持水量和0~20、20~40 cm层的非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福建柏混交林地总拦蓄水量大于纯林,其拦蓄水能力是纯林的166.48%。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更能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3.
以滇中抚仙湖径流区4种典型森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为对象,初步探究了森林对降雨分配、林下凋落物及其持水特征等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观测期内,4种森林对降雨均有明显的再分配作用,其中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占降雨量的30%~40%。云南松林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率最低,其次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而竹林最高。4种森林其林下凋落物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在270~390 g/m~2之间,最大持水率为196.2%~288.2%。竹林和阔叶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云南松林;而阔叶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显著高于竹林。地表凋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研究得出:作为抚仙湖重要水源地和集水区的森林,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容许范围内,可适当控制和调节该地区森林的林分密度或郁闭度,以减少水分耗散,增加林内透雨量。总体上,研究中的4种森林均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效益,云南松林稍差。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蜀南竹海”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表层(0 ~20 cm)和下层(20~ 40cm)的黏粒含量、密度、孔隙度、持水量的变异性,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海拔、土壤类型、枯落物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对上述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系数在10.28%~ 56.21%之间,属于中等变异性;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表层显著高于下层,而土壤密度表层显著低于下层;各土层物理因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基本不因土层差异而发生变化;海拔、枯落物厚度只对毛竹林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对两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均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类型只对两土层土壤密度、黏粒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群落,了解其生长环境特征,调查广西6个以蚬木为优势物种的林区,分析其凋落物和表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凋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平均分别为12.56 t/hm~2、176.87%、21.78 t/hm~2、16.35 t/hm~2、13.08 t/hm~2,且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P0.05),凋落物持水动态规律为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值分别为408.84、14.92、0.63、1.06 g/kg,在不同地区间除有机碳其余指标差异显著(P0.05);0~10 cm表层土壤平均容重为0.81 g/cm~3,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为7.49%、50.02%、57.51%、82.37 t/hm~2、500.23 t/hm~2、575.11 t/hm~2,且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持水量的变化规律与相应的孔隙度一致;土壤pH值为7.42,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平均值分别为145.25、7.03、1.14 g/kg,等级为1级;而全钾平均值为5.85 g/kg,等级为5级。不同地区间土壤养分指标差异显著(P0.05)。综合看来,蚬木林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10年生的3个密度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林下凋落物和土壤及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密度林分的林下凋落物贮量为18.5~19.6 t·hm-2,最大持水量为31.5~ 40.7 t·hm-2,均是高密度的最小;3个密度邓恩桉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高密度最大,土壤容重是高密度最小,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中密度最大,低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1 300±100株·hm~(-2)(D1)、1 900±100株·hm~(-2)(D2)、2 500±100株·hm~(-2)(D3)及3 100±100株·hm~(-2)(D4))毛竹林分内对其主要生长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以研究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对退笋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毛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有显著影响,二者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竹林叶面积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18~7.10),不同密度毛竹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胸径在10.75~11.75 cm,不同密度毛竹胸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竹高在12.96~13.33 m,不同密度毛竹竹高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株数按径级分布与株数按树高级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大小为对照地竹杉林竹阔林毛竹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地;各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最小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杉林竹阔林对照;三项持水量依次是对照值的1.04~1.19倍、1.06~1.14倍、1.09~1.14倍。毛竹林分在0~60 cm土壤层的质地较为疏松,孔隙增多,透气性好,有利于水分的运输与贮存,适宜毛竹鞭根生长,因此,科学合理地经营毛竹林分,避免过度人为干扰可有效改善林分的水分物理状况,促进竹林丰产。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省松华坝流域典型林分林下凋落物水文功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松华坝流域林地凋落物蓄积量为7.86~22.46t·hm~(-2),在浸泡24h条件下,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在123%~149%之间,有效拦蓄量在0.9~2.1mm之间。其中云南松+桉树混交林在凋落物储量、截流量、有效拦蓄量方面均大于纯林,桉树林大于云南松林;凋落物持水速率与其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层对于短历时、大暴雨的降水产生的径流、滞后径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层水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山区4种密度毛竹纯林枯落物层的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储量、厚度及自然含水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为3.98 6.00 t·hm-2,其中,以3 000株·hm-2的林分枯落物储量最高。(2)4种密度毛竹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17.09%347.58%,密度为3 000株·hm-2时,毛竹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达到20.70 t·hm-2。(3)4种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层持水量(S)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为S=alnt+b(a为方程系数,b为方程常数项),其吸水速率(V)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为V=ctd(c为方程系数,d为方程指数);在0 4 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急剧下降,4 h后明显减缓。(4)密度对毛竹林枯落物水文特性有一定影响,选择适宜的营林密度对于提高毛竹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流溪河林场5 种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 5 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 针阔混交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 毛竹 林;(2)5 种林分0 ~ 60 cm 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60 cm 土层平均容重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3)5 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 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4)5 种林分土壤贮水量大小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荔枝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总体而言,荔枝林枯落物持水性最好,毛竹林土壤持水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调节水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区沙棘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的生态水文功能分析,研究了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在调节水分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0年生沙棘林在郁闭度为0.7~0.8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为39.3%;枯枝落叶层厚度平均在1~3cm,枯落物质量22t·hm-2,水容重为干质量的2.12~4.25倍;蓄水量达13.65~23.37t·hm-2;林地0~20cm土壤的初渗率为16.165mm·min-1,是对照区的8.7倍;稳渗率为2.4mm·min-1,是对照区的2.53倍。  相似文献   

14.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南靖连续4a对1995年春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株行距为3m×4m、4m×5m和5m×6m3种密 度的麻竹试验林进行水文生态效应观测。结果分析表明:(1)麻竹林冠截持量与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均呈正相关,而 秆茎流和林内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的年林冠平均截持 量和截持率为155.2 mm和14.61%,林内平均降水量和降水率为829.0 mm和78.11%,竹秆茎流量和茎流率为 77.3mm和7.31%。(2)麻竹林地表枯落物具有吸持其自身干质量2.8倍水量的潜在能力。(3)3种密度麻竹林的 0-60 cm土壤层最大潜在蓄水量为315.3-326.3 mm,略低于毛竹林367.9mm。(4)麻竹林地表径流和泥沙流 失量与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竹林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年地表平均径流量、土壤侵 蚀模数是密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5、0.45倍,其NO3-、NH4 、PO43-、K 等养分年流失量则分别是密 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8、0.49、0.36、0.49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京山地4个不同海拔侧柏人工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山地侧柏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在11.35~25.06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13.39~53.55t·hm-2之间,有效拦蓄能力在11.39~39.63t·hm-2之间,最大持水率在123.32%~217.85%之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海拔为758.55m的侧柏人工林枯落物涵养水源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6.
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9年3—10月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探讨其林内降水分配规律和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林外总降水量达1 220.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总降水量的78.2%、7.3%和14.5%。随着林外降水量的增加,穿透雨量、茎流量呈线性增加,而林冠截留量先是迅速增加,当林外降水量达10 mm后增速减缓,并趋于稳定(5 - 6 mm)。(2)人工毛竹林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7 t·hm-2,最  相似文献   

17.
色季拉山典型林分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色季拉山四种典型林分枯落物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范围在57.0 t·hm-2~173.78 t·hm-2,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高山松>西藏箭竹.枯落物平均吸水速率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西藏箭竹>高山松;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明显幂函数关系,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存在明显对数函数关系;枯落...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生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样品400个,并对其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值为19.50 t·hm~(-2);持水量均值为5.56 t·hm~(-2),持水率均值为64.08%;全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养分浓度均值分别为421.68、18.86和1.26 g·kg~(-1),养分归还量均值依次为8.16、0.36和0.02 t·hm~(-2),养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NC。[结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间虽存在差异,但其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等生态功能均较好,林下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持水性能较好,养分归还量较多。  相似文献   

19.
阿什河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阿什河流域10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阿什河流域各种林分类型枯落物现存量在5.96~16.59 t.hm-2,其中以红皮云杉人工林最高,天然杂木林最低,呈现出针叶林大于阔叶林的规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持水率均以天然水曲柳林最高,樟子松人工林最低。变动范围分别在291.12%~405.00%和225.52%~325.14%;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在19.80~58.29 t.hm-2和15.07~46.15 t.hm-2,其中均以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最高,人工大青杨林最低。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为针叶林大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野外调查与长期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整体系统地研究了资兴市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构建的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水源涵养功能,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森林恢复与发展模式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各林分不同雨强条件下林冠层截留量各不相同,差异明显,最大的是M8,达54.8 mm,最小的是M6,仅48.59 mm;各林分灌草层持水量存在差异,M6(3.168 mm)最大;枯落物层持水量差异明显,M8(31.838 mm)最大,M6(23.13 mm)最小;林地土壤贮水能力M8与M6、M7之间差异显著,M6与M7之间差异不大。各林分水源涵养总能力大小为M8(1 123.624 mm)CK8(1 068.543 mm)M7(1 047.623 mm)CK7(1 039.983 mm)M6(1 001.815 mm)CK6(965.779mm),以M8水源涵养能力最大,达到1 123.624 mm,约占年降雨量的84%,各模式林分引用了适生树种,具有完整的林冠层、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形成了多功能复层混交林,改变了林分对降雨的再分配,水源涵养总能力较强。各模式水源涵养能力略强于对照,但由于项目执行时间不长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