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由于环境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化学杀虫剂存在的固有局限性使得人类不得不寻求新型的无公害杀虫剂,其中探索得比较成功的是生物源杀虫剂,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和微生物源杀虫剂等。一、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特点植物源杀虫剂一般具有选择性强,对天敌及人、畜...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生产无公害果品已成为世界林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合理用药,减少残留,远离污染源已成为我区香梨生产管理中不容忽视的技术对策。在香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冬季果园病虫害的防治,生长季节结合栽培管理进行防治。在使用农药时,按无公害果品生产的标准选择微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如何在蔬菜生产中正确选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关键问题。要首选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把握关键、适期用药,控制药量、调适浓度,科学混配、兼治病虫,有效间隔、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刚 《北京农业》2005,(12):37-37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工作者能对植物源农药品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现把我国开发的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及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9618"高效无公害植物杀虫剂是一种纯中药配伍制成的一种高效、低毒、元残毒的新型植物杀虫剂(郑州天生高新科技研究所提供样品).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主要是因为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所造成的。在茶叶生产中,若正确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无残留的各类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将对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大有裨益。下面将几种植物生物源杀虫剂的加工和  相似文献   

8.
对植物源杀虫剂从定义、种质资源、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新世纪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关注,以期使其能在未来社会里取代传统的农药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植物源农药的优点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判明结构,使之成为创新农药的有效母体,是创制新农药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植物源农药具有高效、低毒、选择性高、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已引起世界农药界的广泛关注,并为这一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巨大市场空间。一、植物源农药的优点1.无污染、不积累这类农药的有效成分一般都具有生物活性,使用后可以很快失活或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分解。例如,"鱼藤氰"这种杀虫剂,使用超  相似文献   

10.
<正>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纵卷叶螟在宾阳县的发生规律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来的系统调查和观测,基本掌握了稻纵卷叶螟在宾阳县的发生规律:发生期内雨日多,虫害就可能重;初次迁入的峰次多,蛾量大,当年重发生的可能性大;耕作制度混栽区重于纯耕作区;披软阔叶型的水稻品种重于硬质窄叶型品种;施氮过多,叶色浓绿,容易发生重;连年施用农药过多,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据此,提高了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软米型优质杂交稻百优1191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百优119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软米不育系百A与自育恢复系桂1191配组育成的弱感光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糙米率82.2%、整精米率70.3%、长宽比3.5、垩白粒率12%、垩白度2.1%、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6.5%,整体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适合在中高水肥地区种植。2008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氮(N)、磷(P)、钾(K)化肥和稻草(RS)对中国亚热带地区红壤水稻土肥力变化的趋势和水稻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红壤发育的水稻土(分类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上的定位试验田,对氮、磷和钾化肥及其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5个处理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氮、磷和钾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能维持和提高红壤水稻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水稻获得了持续高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可矿化氮量均增加,速效磷和速效氮比试前土壤增加。长期施用氮、磷肥而不施钾肥的NP处理水稻产量、土壤氮、钾逐年降低,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和土壤肥力难以维持。稻草还田对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27年54季的稻草还田配合化肥处理的平均水稻产量比仅施化肥的NP和NPK处理分别增产12.2%和6.7%,稻草的增产作用还随着稻草还田时间的延长而逐年提高。【结论】稻草还田携入的钾与化学钾肥具有相同的营养功能,稻草可替代部分化学钾肥。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防治水稻主要病虫草害,试验结果表明,多抗霉素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喷施1次,对纹枯病防效达75.16%~94.27%,优于化学杀菌剂三唑酮;春雷霉素和灭瘟素在叶瘟病发生初期及破肚期、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瘟防效为50.54%~72.67%,穗瘟为76.66%~87.42%,与化学杀菌剂三环唑相当。无公害农药在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期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效优于化学杀虫剂杀虫双,皂素烟碱和苦参碱与杀虫双相当;皂素烟碱和苦参碱在稻飞虱1~2龄若虫期使用,药后3~30d防效均在70%以上,低于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在水稻移栽前耕地2次,再配合施用适量的未腐熟有机质或人工除草,能控制杂草发生和提高产量。采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防治水稻病虫草,产量较常规化防区略有增加,稻谷中农药残留量较化防区低,符合绿色食品卫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水稻生产对稻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大田生产上,转基因水稻对稻农的影响。利用对2002-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的17个自然村3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估算了农药施用和产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水稻可节省农药施用量达60%以上,能显著挽回由于虫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同时能减少农民因施用农药而引发的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16.
皖稻16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常规品种七秀占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早恢R458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桂朝13号为父本,IR58为母本杂交,经过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早稻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千粒重大、品质优、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5月通过省技术鉴定;2009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利用该恢复系所配组合通过省审或国审,江Ⅱ优赣17号(江农早IIA/R458)1999年通过江西品种审定,金优458(金23A/R458)2003年3月通过江西品种审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优1458(优IA/R458)2005年11月通过江西品种审定.R458系列组合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用2个不同来源的DNA探针构建水稻RFLP连锁图谱(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籼稻品种圭 6 30与粳稻品种台湾粳杂交产生的一个包含 111个株系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构建了一个水稻 RFL P连锁图谱 .该图谱 (记为 DH图谱 )含有 175个 RFL P座位 ,全长 12 2 4 .6 c M,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 7.0 c M.用于 RFL P分析的探针选自分别由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 (RGP)和美国康耐尔大学 (CU)构建的 2个水稻图谱 .9个染色体区域发现明显的偏分离 ,但 DH图谱与 RGP和 CU图谱之间仍表现出较好的共线性 .因此 ,DH图谱可以作为那 2张图谱之间遗传信息相互沟通的桥梁 .本图谱还可用于对水稻中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定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Golden Rice”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arguments over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for many years. It is routinely depicted as a generic GM vitamin tablet in a generic plant bound for the global South. But the release of Golden Rice is on the horizon only in the Philippines, a country with a storied history and complicated present, and contested future for ric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present paper corrects this blinkered view of Golden Ric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ree distinctive “rice worlds” of the Philippines: Green Revolution rice developed at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in the 1960s, Golden Rice currently being bred at IRRI, and a scheme to promote and export traditional “heirloom” landrace rice. More than mere seed types, these rices are at the centers of separate “rice worlds” with distinctive concepts of what the crop should be and how it should be produced. In contrast to the common productivist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types of ric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ice worlds on the basis of geographical embeddedness, or the extent to which local agroecological context is valorized or nullified in the crop’s construction. The Green Revolution spread generic, disembedded high-input seeds to replace locally adapted landraces as well as peasant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m. The disembeddedness of Golden Rice that boosts its value as a public relations vehicle has also been the main impediment in it reaching farmers’ fields, as it has proved difficult to breed into varieties that grow well specifically in the Philippines. Finally, and somewhat ironically, IRRI has recently undertaken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heirloom seed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xport scheme.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标准实验材料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标准实验材料的构建*孙宗修朱旭东董凤高傅亚萍熊振民(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06)EstablishmentofaStandardExperimentalMaterialforRiceGenomeP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