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沂河流域景观格局与径流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流域径流量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基于沂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和实测径流资料,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方面分析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与径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5年,流域年径流量相比于年降水量其波动幅度及下降趋势更显著,这说明流域年径流变化除受到降水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2)1975—2015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其次林地、建设用地和草地所占比例较大,再次是水域,而未利用地面积最少;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草地迅速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快速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流域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增大、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连通性趋于减弱、景观异质性增高。3)在斑块类型水平上,径流量与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PD)相关性较小,随着斑块破碎化程度的增加有先减少后增大的微弱趋势;径流量与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相关性也较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斑块连通程度、景观优势种丰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景观水平上,径流量与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形状指数(LSI)、蔓延度指数(CONTAG)显著相关,与景观分离度指数(DIVISION)的相关不显著,随景观类型多样性、斑块形状复杂度、斑块聚集度、景观分割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由于卧龙山庄原规划已时过境迁,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而急需进行重新规划和对规划后的方案进行系统评价。该文通过实地调查、GPS定位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现有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规划,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规划后的方案进行了评价。该文规划种植了酸枣、冬枣、梨枣、月光枣、野菜、柿子、欧李,改变了蔬菜园的种植种类;增加了杜梨、栾树和红叶臭椿的种植面积;规划了生态集雨工程示范点、火箭消雷展览室、卧龙禅寺、金鱼池、观鱼长廊、商店、观景亭、道路、停车场和厕所等。用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作为规划方案评价的数量指标,对规划后的效果进行评定,认为规划后虽然景观破碎化指数提高了,但景观类型集中度加强;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均提高了,美学质量得到改善,旅游设施更为完善,游览期更长;同时认为这种评价方法在规划方案筛选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规划视角,以陕西蓝田县为研究区域,结合2010年和2020年空间属性及规划数据,从斑块和景观水平两个层面,选取11评价指标,对比分析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斑块的数量、密度减少,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降低,说明研究区整体连通性增强,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突出;景观水平上,蔓延度和香农指数增加,分离度减少,说明景观各类斑块规划后团聚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  相似文献   

4.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3.3软件对天华山自然保护区12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等。结果表明: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较丰富,而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和斑块数来看,以硬阔的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为保护区的主导景观。景观整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较高,但蔓延度较低,显现出破碎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景观格局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帽儿山实验林场1999年航测照片及1999年调查材料绘制而成的1:10000的林相图,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9)和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MFO及其它统计软件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帽儿山林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森林景观以软阔叶林为主.以其很强的萌蘖能力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在帽儿山各森林景观斑块中,天然次生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大于人工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人工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高于天然次生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天然林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最高,其景观异质性程度也最高,但景观优势度小,各景观要素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弱,人工林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王立红  付伟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44-245,260
选取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斑块面积标准差、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相似邻接比指数和聚集度指数8个景观特征指数,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济南市南部近郊区的9类景观生态类型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揭示出研究区盲目的土地开发,造成耕地斑块破碎化严重,林地转为非林用地等破碎化程度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和Fragstats的软件技术支持下,以1988年和2008年福州市两期的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对福州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福州地区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林地和水体转化为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多样性指数上升,优势度下降,景观格局趋于均质稳定化。斑块聚集度下降,向离散化方向发展,景观蔓延度也降低,进而反映了人为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给太行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太行山前南峪旅游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结果显示:前南峪景观以水土保持林和板栗林为主,二者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2.24%,并且处在山坡的中坡和上坡位,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景观面积、周长、斑块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其他景观类型大,破碎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较其他景观小,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强。其他景观类型处在山坡中下坡位,均匀度大小相似,增强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前南峪的景观格局基本合理,利于前南峪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作者以1988年影像为1:10000的航片,2004年的影像为1:10000航片与1:5000卫片的叠加片分析所得的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GIS技术,选取风景游憩林景观斑块特征指数、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系统地分析了森林景观格局,以期为风景游憩林构建和景观规划提供现实指导.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寿宁南山风景区景观类型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各景观类型的特征值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景观异质性的分析发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而优势度指数有所下降.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其变化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以东莞市高土步镇土地利用规划为例,预测小城镇尺度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高土步镇内农业用地面积减小,工矿仓储用地、管理与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增加;农业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等零散、小斑块被合并,斑块数减少,形状趋于规则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上升,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下降,分布更趋均衡化,景观异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的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试验区域1990年TM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试验区域12 a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2 a间,试验区域景观发生巨大变化。(1)1990~2002年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得到了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相对自身增幅最大,年平均增长率为20.9%。(2)两时期的景观基质均为森林,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水域作为斑块单元镶嵌其中,5种景观类型相互之间转化频繁,森林主要转化为其他植被和裸地;同时其他植被、裸地也有大部分转化为森林,其原因是人工林的建立,转化后的景观森林的主导优势已不明显。(3)总体景观的破碎度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的变化则表现不同,森林和水域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则呈上升趋势,景观向无序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口地区3个平原型热带高尔夫园林的空间布局、植物造景方法、景观元素搭配、人工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球场的空间布局和植物造景都略显单调,隔景和列植分别为其最主要的造景方式;景观元素的搭配形式则较丰富,热带植物及色叶植物的运用使其别具风格和魅力;人工植物群落方面则多以常见园林植物和外来入侵物种为主,缺乏乡土植物的运用和搭配,人工痕迹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干旱区山区森林景观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分布特性,景观中特征的不同梯度分布,制约着景观的各种生态过程.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引入到森林资源定量分析及科学评价,可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评价工具.[方法]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天山北坡沙湾林场7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结果]沙湾林场景观类型丰富度较低,且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来看,以未利用地面积最大,为林场森林景观的基质;针叶林景观、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景观是沙湾林场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是沙湾林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面积分别占13.95;、8.71;;并且受地形因子影响,各类型景观分布很不均匀.[结论]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为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供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多个观光农业园和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分析了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特质和目前观光农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基本方法、原则以及景观分区。观光农业园是一个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规划对观光农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采用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方法确定总体发展方向,采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法确定立地功能,采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法确定景观结构。遵循适用的景观规划原则,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突出自身特色。图1表1参21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讲述需要对风景园林景观进行相应分析研究的主要原因及对风景园林景观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对中国的风景园林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特色,提出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景观题名和景观本身、景观题名和作者读者、景观题名与社会时代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究景观题名的功能和意义,对其命名依据和表现进行系统的分析。从景观题名与景观本身的关系看,景观题名往往能直接反映或间接影射出景观本身的内容或主题,实现能指功能;从阐释性层面来考察二者之间的意义可分为写实与象征2种类型;从景观题名涵盖景观内容范围不同则表现为标志和隐蕴2个方面。从景观题名和作者读者关系看,景观题名是作者创作的一部分,反映作者的心理和意图,同时也将读者因素考虑在内;从景名中有无感情成分来考察可以分为有我与无我;从景名是否首次被创作出来方面看可以分为单篇与系列。文学惯例和与从众心理使景名在社会时代的影响下表现出一种趋同的特征,景名对社会时代也会产生反作用,表现出效益与功利。因此,景观题名可以看作是景观的延伸,阅读者可以从景观题名观照其背后的信息,将它作为看待景观作品的又一视角。参11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上游融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融江流域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化成果,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通过ArcGIS9.3和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融江流域的I级和II级景观格局特征。选取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总面积(TA)、斑块个数(NP)、类型面积(CA)、平均大小(MPS)、香农多样性(SHDI)、优势度(LDI)、香农均匀度(SHEI)等。研究结果表明,融江流域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组成的森林景观面积比达到74%,保障了流域景观的生态功能;在森林景观中杉木面积比约为49%,同时斑块密度和斑块边缘密度也较大,对景观类型的发育和保持结构功能的稳定都不利。建议将过于单一的杉木纯林向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简要阐述了水工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水工建筑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设计程序及各环节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