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量优势指数为比较优势计量指标,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主要的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产量在国内和省内绝对优劣势的变动情况,发现除个别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个别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外,多数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该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的产量优势指数均值及其相对优势排名,还对产量国内和省内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同高层次区域,作物的比较优势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甘肃省各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药材、蔬菜和瓜果8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市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作物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丽君  滕海燕 《甘肃农业》2009,(5):42-42,55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青海省各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杂粮(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胡麻、油菜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并根据研究院结果确定了不同地市具有各自优劣势作物的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山东省四大农作物之一,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与棉花相近,是山东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对花生种植业中花生与其他主要作物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对山东与其他三大花生主产省份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与省内主要竞争作物相比,还是与其他三个花生主产省区相比,山东花生生产都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陕西省小麦、稻谷、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在1990 ~2009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都处于劣势,其中小麦和玉米具有规模优势但是效率和效益指数较低,稻谷具有效率和效益优势但是规模太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 《江西农业学报》2012,(2):184-185,188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陕西省小麦、稻谷、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在1990~2009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都处于劣势,其中小麦和玉米具有规模优势但是效率和效益指数较低,稻谷具有效率和效益优势但是规模太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2012—2016年江苏省13个市6种主要农作物以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进行分析,确定江苏省区域优势作物。结果表明,江苏省稻谷比较优势市有8个;小麦比较优势市有7个;玉米比较优势市有5个;大豆、花生、油菜籽比较优势市各有4个;同时确定江苏省13个市各自比较优势作物和劣势作物,并指出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市和作物,使在具规模优势同时,提升效率优势,为江苏省农作物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南省1991~2005年10种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红薯、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苎麻、甘蔗和烤烟)的国内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油菜、苎麻和烤烟是湖南省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作物,大豆、甘蔗、玉米和小麦则不具国内比较优势。同时,针对结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是我国菠萝主要产区,文章采用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菠萝与其他菠萝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菠萝与省内其他4种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以及1995~2008年菠萝生产的比较优势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海南省菠萝生产具有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但不具有效率优势.结论认为,海南省发展菠萝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生产的综合能力较高,海南省菠萝生产具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岳坤  米明珠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202-205
为了推动河北省平原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对河北省平原区8个市的土地规模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比较优势原理,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8个市的各种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优势分析,根据各市各种农作物的3种优势指数,结合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原则,确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经济作物生产核心区和蔬菜生产核心区,并提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训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依据,建立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生、烟叶、果用瓜在河南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芝麻、棉花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玉米和蔬菜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水稻、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油菜籽、糖料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范泽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13+4748
以往的农作物间套种试验中,由于两种作物的收获产量差异较大,甚至产量类型也不同,往往要将两种作物的产量乘以一个价格指数,换算成经济效益才能比较。但是当价格发生变化时,结果也要随之变化,无法说明间套种的优势。针对此,研究出一种农作物套种增产比率的计算方法,即使用产量代换的方法,将套种处理的产量换算成可比产量,再与单种处理比较。这能有效解决农作物间作套种试验中增产比率无法计算的问题,其结果不依赖于价格的变化,并能有效说明间作套种的优势,适用于两种以上农作物间作、套种、混种等的试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有利于找准产业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对贵州省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以及综合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薯类、油料比较优势均大于1,为均衡比较优势作物。烟叶、茶叶EAI>1、SAI<1、AAI>1为效率主导优势作物,这两类作物可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稻谷、玉米、糖料EAI<1、SAI>1、AAI<1为低效率劣势作物,要在保证生产目标下寻求最适宜的生产规模。此外,小麦、大豆比较优势均小于1,为绝对劣势作物,应在保证基本需求基础上,适当减少此类作物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产业选择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思考,促进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科学发展,提升贵州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贵州省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基础上,构建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方差、各市区的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农作物效率优势指数、农作物综合优势指数7个指标,对辽宁省各地区9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抚顺、锦州、大连等市适于农作物种植,并提出了辽宁省应当按照分析结论,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2005~2010年度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22-14624
运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2005~2010年的6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4个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中,玉米和花生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综合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优势指数小于1;花生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它的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规模指数太小;甜菜和棉花同样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棉花虽然效率优势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棉花的规模呈极端劣势,也说明种植规模太小;烤烟规模优势指数变化不大,但效率优势指数变化很大,说明烤烟种植风险很大,不宜多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①鼓励和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生产;②由于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适当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③烤烟的种植风险较高,不宜种植;④大豆是东北的优势传统农作物,所以效率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规模优势太小,应该大量扩大大豆的生产面积;⑤缺乏比较优势的甜菜,可以适量调减种植面积,用于调节自然资源配置而加以种植。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福建省2007~2009年间9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茶叶、烟叶在福建省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蔬菜、水果、花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粮食、油料、麻类、甘蔗则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四川省泸州市3种主要热带水果柑橘、荔枝和龙眼的发展现状。通过计算分析泸州柑橘、荔枝和龙眼在1991、1995、2000、2005、2010年及2013年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总产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泸州柑橘、荔枝和龙眼在生产效率上占优,在种植规模和总产量上均未具突出的优势;在生产上存在着产量不稳定、年际波动显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方法]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比较优势模型,测算了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以期为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借鉴.[结果](1)2000—2017年西南地区玉米和油菜籽播种面积稳步...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蔬菜比较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6类26种蔬菜在14市(州)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蔬菜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市(州)具有各自的优劣势蔬菜种类。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各市(州)的作物种植结构,实现蔬菜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蔬菜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