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雀梅为攀缘藤本状灌木,但和豆类攀缘缠绕生长植物有所区别。自然界中雀梅不是以缠绕藤本状出现,而是灌木丛状生长,根以藤状弯曲,在石缝中或土壤里延伸、膨大,供给水份、养份。所以山间的雀梅多根系发达,形成上部灌木状,根系藤科状,根较为发达。故制作盆景时多以根代干。  相似文献   

2.
雀梅根干自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虬曲优美,叶小色翠,耐修剪;扦插、分株、播种繁殖均可。是苏派及岭南派常以雀梅为主要树种。兹就雀梅易发生的异常情况与有效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老桩初上盆时的重点养护:此时因修剪、绑扎等原因,根部及有的枝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雀梅皮薄干硬,极易失水,轻则偏枯失枝,重则整株枯死,故截桩结束时,应立即涂抹白胶水封口。  相似文献   

3.
用雀梅桩头培育制作盆景,既易成活,又易成型,普遍受到盆景爱好者的欢迎。但若对雀梅的某些习性不了解,培育养护不当,又容易造成树皮开裂,失条失片,甚至枯死。笔者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对雀梅桩景的培育养护不得要领,屡遭失败。经多次总结教训,掌握了养护的某些关键,使雀梅桩景得以良好生长。现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1.力争桩头萌芽一步到位桩头萌芽一步到位有两层含意:一是桩头主干、次干、侧枝顶端都能萌芽;二是桩头正反面,尤其是左右两侧均能萌芽。桩头萌芽一步到位,不仅是桩景造型的需要,也是养护好雀梅桩坯、  相似文献   

4.
贵刊93年第9期陈新民同志的“野生雀梅也有回片现象”中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一、作为树木生长的正常现象,“育枝”不但野生的有,盆中也极濒繁。生长良好的盆栽雀梅无论年份多少都会出现育枝。但它至多只分散养份,削弱局部长势,而极少“其生长点以上枝干死亡”现象。盆栽如此,生长相对旺盛的野生雀梅更是如此。二、衰老、虫害、外力伤残、生态环境剧变之下的野生雀梅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整形修剪是梅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特别在花后修剪对梅桩当年的生长和开花起着重要作用。修剪不当,不易长出强壮枝,进而影响花芽分化。当从外地购进的梅桩下地保养前和上盆时,要对梅桩进行造型和重修。可根据需要对主干进行“打芽”剪扎或破皮处理,以显枯老风  相似文献   

6.
雀梅较一般树种萌芽力强,耐修剪,成型快,是树桩盆景中优良树种之一。有些经多年养护创作成型的雀梅树桩,有时某一部分已成型的枝条或剪扎成型的片会突然死亡。其原因主要有下列两点: 枯老初学盆景创作的爱好  相似文献   

7.
问:我从山上挖回几株野生雀梅,经蟠扎培养,绿叶滴翠。但最近突然每盆都死去一个枝片,实在可惜。这是否原是野生雀梅的关系?怎样预防? 河南许彬桐答:你说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回片”。出现的原因主要由于该枝片形成层萎缩,养分供给中断所致。但这种局部坏死现象却和野生雀梅无涉。笔者曾对数百棵野生雀梅进行调查,均无发现这  相似文献   

8.
一、选桩育桩阶段雀梅主要来源于野生桩,育桩时间以休眠后期芽眼饱胀时最佳。野生桩又分老龄桩、壮龄桩、幼龄桩。壮龄桩:干、枝健旺,少虫害病毒;老龄桩:桩形奇古,虫镂蚁蛀,但要根系强健,桩身有强旺枝托。二者都是大、中型桩景的佳选。树桩选好后接着就是截桩。截桩分截干同截根两部份。同一树桩立意不同,截桩的效果也不同。但有一共同点,就是要尊重雀梅的生长习性,克服雀梅的弱点。针对雀梅一边根管一边枝的弱点,干身留托最好做到四面均衡;截口要比预定萌芽出枝点多留一至二对的芽眼长度,让其同时发芽生长,成活后剪弱,但勿切除,使养分集中到需要的枝条上。第二年生长旺季才切除到位。这样,可减少局部崩死,截口也容易愈合。同样道理,干身上不需要的粗托也要作相同的处理,切不可一次性切除到位。截后伤口可用白乳胶封好,减少水份蒸发,有利成活。截根,则要考虑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又名忍冬,双花,是集观桩、干、枝、叶、花为一体的盆景好素材。一、选桩:于早春到野外采集粗壮、苍老、奇特的老桩,可裸根移植。雨季采挖老桩,只要根系保护得好,也不难成活。二、造型:对采集的老桩,先进行适度修剪,保留一两条主干枝,即可上盆。由于金银花生长较快,具有根蘖丛生和攀缘习性,因此在生长过程中要随时修剪。抹除根基的根蘖芽,对侧枝用反复摘心的方法控制树  相似文献   

10.
修剪是树木盆景成型的必要手段,不会修剪或修剪不当,就不可能成型,而适时修剪尤为重要。雀梅盆景的观赏有一个时间限度。从秋冬修剪后直至来年春末夏初是最佳观赏期,过后就进入最佳营养生长期,直至霜冻来临。在这个生长期,必须给每根枝条,每个片层以充足的阳光及充足的营养,保证每个片层,每根枝  相似文献   

11.
雀梅是盆景常用树种,但以往的雀梅盆景多为采集树头上盆培育的。笔者近年试用硬枝扦插造型制做雀梅盆景成功,方法如下。 1.黄化处理硬枝直接扦插极难生根,必须经黄化处理才有较好效果。11月底至12月初,结合修剪取直径0.6厘米以上的一年生枝  相似文献   

12.
你问我答     
为什么植株上下长势不均衡? 问:我养了几盆梅花、雀梅盆景,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顶梢树枝长得特别旺,而中下部枝片却长势不良。请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长势不均衡的问题呢? 日照赵庆森答:顶部枝梢长势旺而中、下部枝片长势弱不是梅花、雀梅的个别现象。这是树木本身固有的顶端优势习性所造成的。可以通过人工措施控制和调整。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修剪。其一,适当疏剪顶梢部位的枝条,或重回缩顶部枝梢,以减少顶梢部位的枝叶量,使顶梢部位长势得到控制。与此同时,对中、下部枝片实行短截,以促进  相似文献   

13.
贵刊93年4期的《你问我答》栏目里沈先生写的《雀梅"回片"的预防措施》一文中,关于对野生雀梅是否有"回片"的现象给予否定的看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本人在野外挖掘雀梅时注意:树龄在三十年以上的基本上都"回片"现象。  相似文献   

14.
老有所乐     
二、雀梅伤口的处理技术一般而言,将雀梅缩入盆中栽培,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截锯后的伤口。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正常生长。特别是根部较大的伤口,腐烂后会使雀梅内部失水而逐年衰弱,进而影响到枝干上伤口的愈合;而枝、干上的伤口若久不愈合,又  相似文献   

15.
<正>四、树根雀梅盆景枝的培育制作方法1.截干蓄枝法截干蓄枝是岭南盆景造型的主要技法。截干是将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树干截去。蓄枝是将选定的枝条定好位后蓄养。截干蓄枝的造型技法贯穿在根桩雀梅盆景栽培造型的过程中,按造型设计要求决定盆树整体的高度及树木形态,并进行剪截。当定植萌发新枝后,定好枝的位置,引导枝形的走向,待蓄养到粗度适宜时,按照造型要求的长短及时剪截,依此类推。经多年的剪截,反复交替蓄枝,直至剪截成"鸡爪"、"鹿角"的枝干状态,那时就会曲折苍劲,自然入画。这个剪截过程的做法,便是"截干蓄枝技法"。  相似文献   

16.
树桩修剪可控制树木生长,保持矮性,促使分枝并使叶片密集,达到大树变小,小中寓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修剪又是保证桩景植物在盆土少,水肥受盆限制的条件下正常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指花果盆景)、老而不衰的重要措施。一般落叶树种(如榆树、雀梅、三角枫等)一年四季均可修剪,  相似文献   

17.
黄建明同志的文章《新桩剪截必须留有余地》一文的观点非常正确,行之有效。我在新桩进行截剪时,是因树种而定:雀梅是最易失枝的树种,所以截剪时都预留二对芽眼的长度,老干、大干、无用干、枝都保留一部分,以待树桩成活后、生长旺期进行截锯。这在95年第9期《雀梅的栽培管理》一文中已有详  相似文献   

18.
盆景树种雀梅,多年来北方地区大都是从江浙以南引入的,尚无自己繁殖培育的先例。我于1990年开始采种繁殖小苗,并加工制作成小型盆景,长势十分喜人。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种子采集:我园所养殖的50株雀梅盆景,是1982年从浙江引进的,近十年来几乎没有结籽。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只注重施氮肥,很少施用磷、钾肥;雀梅为阳性植物,多年来一直在荫棚内养护,光照条件不足,故难以开花结果。原因找到后,我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在春天雀梅未萌芽前翻盆,加入适量的蹄片和腐熟的麻渣;7月份,将雀梅从荫棚内移至全日照下,同时进行一次修剪,加强肥水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根据中原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就如何科学养护雀梅的几点技术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了初步总结。本期先发“雀梅的保护技术”。其他如“伤口处理技术”、“盆土配制技术”、“浇水施肥技术”、“修剪换盆技术”等将分期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松是岭南盆景中的常见树种。它的优点是:1.寿命长。四季长青。2.干身嶙峋古朴、肌理特异。龟甲般的干身纹理是其它树种所少有的。3.枝条软韧,可塑性强。山松2、3厘米的粗枝都可施技弯曲。愈合性能好。4.干形怪异,千奇百态,适合多种造型。常可见特异桩材,有利造型出新。5.生长速度快。与雀梅、九里香速生性树种相差不大,可培育到粗枝托。6.掌握好修剪时间,同样可以用截干蓄枝法造型。特点:1.萌芽率没有常见的杂木树种强,老干、不带松针的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