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正 《种子科技》2011,29(9):44-45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优质小麦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要保证高产条件下的优质,才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施优质小麦示范与推广,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战略调整的意图.改变以前在粮食生产上以温饱战略为主,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构合理性的做法,加快小麦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如何能够提高优质小麦的产量,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套实用技术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及品质,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春小麦生产基地 ,但过去由于过分强调产量而忽视了小麦的品质 ,致使本地小麦大量积压 ,外省面粉大量涌入 ,严重冲击了地方制粉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人所共知高产与优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矛盾的 ,选育即高产、品质又优良的品种 ,是生产上急需的。植物组织培养可以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甚至使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 ;辐射能够诱发变异 ,组织培养与辐射诱变相结合可以增加变异 ,为选种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我们通过辐射与组织培养相结合成功地育成了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龙辐麦 1 0号…  相似文献   

3.
<正>优质小麦品种先麦1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求在保证优质小麦品质特性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和效益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优质小麦的栽培技术对品质的要求是:保证生产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容重高,出粉率高。每一项栽培措施都应该围绕达到上述品质指标和高产高效的要求制定。结合近年的生产实际,在继承传统小麦高产经验的基础上要实现先麦12的优质、高产、高效,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4.
江苏弱筋小麦品种表现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作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区,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和培育新品种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寻求弱筋小麦品种的突破,分析了弱筋小麦品质随着品种和种植环境改变而变化显著,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偏高且年度间不稳定,优质与高产等江苏弱筋小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弱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出了选育弱筋品质标准高且指标较稳定的品种,迅速推广利用溶剂保持力(SRC)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淮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和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产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现有的生产、生态、品种和技术条件下,在中国现代农业"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政策背景下,高产与优质兼顾是优质强筋小麦的理想目标。‘泰科麦33’是由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完美地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具有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多抗广适、高产高效的优良特点。本综述通过回顾‘泰科麦33’的选育过程,总结出设立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同时注重产量和品质的后代选择的优质小麦育种模式,以期为高产优质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协调小麦高产与优质的农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量和品质是小麦品种的两大基本属性,实现高产与优质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目标.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业生产长期低不稳,粮食供需矛盾突出.为解决居民温饱问题,80年代之前,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如何提高小麦产量,而对品质改良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农业连年丰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但由于我国现有小麦品种绝大多数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居民消费和企业加工对小麦品质需要,我国每年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价值约26亿美元的优质专用小麦,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小麦品质,生产出既高产又优质的小麦已成为农业科技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春8号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科系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适于在新疆各春麦区及冬春麦兼种区种植。在温凉地区八十八团大面积种植,生长较好,籽粒饱满度好,创造了600kg/667m2以上的高产记录,在全疆推广4.81万hm2。该品种属于优质的强筋小麦,品质检验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国颁强筋小麦一等指标。在协调优质与高产的矛盾上有大的突破,使优质性状与高产性状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在适宜种植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一般667m2产400~500kg,经专家验收的最高产量为654.09kg。新春8号成为全疆春小麦主栽品种$新疆博乐农…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是人类所需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品质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及食品行业的发展。研究和改良小麦蛋白质品质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以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小麦蛋白质品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遗传模型、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蛋白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小麦蛋白质品质现状问题和优质小麦选育的方法建议,以期为优质小麦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的品质取决于品种、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选择。例如从生态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光照和温度等条件有所差异,即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下的种植性状也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针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而言,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够直接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研究了优质强筋小麦所需的生长条件,探讨了优质强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阐述了强筋小麦发展与管理方案,旨在提升栽培技术水准和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龙麦72是以高产、广适小麦九三A7为母本,优质强筋小麦龙麦35为父本,利用生态派生系谱法和强筋小麦育种理论,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龙麦72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抗穗发芽特性为品质和产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引进优质新品种、加快良种的推广,是提高农作物高产、稳产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近年来青海省陆续引进优质冬小麦品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试验推广,有效提高了青海省小麦总产量。另外与春小麦相比,冬小麦凭借着产量高、品质好、广谱多抗等优势深受农民欢迎。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以及青海省种植业结构的转变,引进及推广冬小麦良种对全省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国修  法丹丹 《种子科技》2011,29(10):44-45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小麦品质和产量虽然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但在相同条件下,优质品种的籽粒性状始终优于一般品种,所以在产量、品质同等优化栽培条件下,必须选用产量、品质矛盾协调较好的量、质兼顾型品种。根据近几年来优质小麦发展情况,河南省以郑麦9023、郑麦366、平麦998、西农979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高产一直是小麦育种的基本目标,近几年来国内各育种单位又相继提出了优质问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是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内容,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就已发现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有随产量水平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因此,高产与优质能否统一,已成为小麦育种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外从七十年代起就有许多学者研究产量性状与品质的关系,因材料不同,所得结论差异甚大。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无疑将对  相似文献   

14.
不同优质小麦因其具体用途不同,对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指标要求不同。通过3种不同用途的优质小麦品种在9种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的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品种其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主要决定基因遗传效应,同时水肥效应和品种水肥互作效应对籽粒品质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在水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龙春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的品种,整合了小麦近缘物种和普通小麦品种的优异性状,具有产量潜力大、抗旱性强、品质优良、穗发芽抗性强等特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龙春2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小麦育种和优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豫麦34号(原名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2年以矮孟牛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性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中晚茬地种植,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小麦育种工作中"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是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跨越.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率先实施跨行业联合,实行订单农业,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累计推广超过400万hm2.2002年该品种作为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主导品种之一,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专用苦荞品种和探明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内在关系,以1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苦荞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4个苦荞品种分别为云荞2号、晋苦荞2号、西荞5号和晋苦荞6号,比平均产量分别高25.5%、23.6%、15.3%、12.2%;产量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量与淀粉、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黄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27);产量较高的云荞2号和羊坪早熟荞的品质较差,而蛋白质含量最高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产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晋苦荞2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蛋白质产量和黄酮产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是兼顾高产与优质的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张秋菊 《种子科技》2023,(20):68-70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成熟,小麦的种植质量与产量稳步提升。人们在种植技术与生产标准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对小麦品质的关注度越加显著。目前,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深受欢迎,并得到了合理应用与广泛推广。以山东省小麦种植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讨了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的科学发展因素,阐述了科学预防小麦病虫害与合理施用化肥的措施,为小麦高产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北麦16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中筋春小麦新品种。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16004。1品种选育1.1选育目的针对当时黑龙江省主要种植小麦品种中缺乏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生产上赤霉病害日益严重的实际情况,选育适宜黑龙江省北部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探索水分和氮肥对高产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今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临Y7287’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3个灌水时期,副区为3个氮肥追施时期,对其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部分流变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氮互作对该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和产量影响明显。W3N3处理,‘临Y7287’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为10124.48 kg/hm2,蛋白质含量14.86%、湿面筋含量34.1%、干面筋含量10.2%、面粉稳定时间368 s,蛋白质各组分比例协调。因此,W3N3处理为比较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