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性信息素是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是武威梨产区一种重要的害虫,为明确迷向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于2016年,利用迷向法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每棵树使用1根迷向丝后,平均迷向率可达89.90%,防效为75.38%,蛀果率降低9.8%,能明显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减少蛀果量。表明迷向处理是一种效果显著的防治技术,迷向丝可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分别研究在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始发期为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共出现5个高峰,7—9月为群体数量高峰期;3个地区不套袋苹果园中性信息素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诱捕数量为每诱芯213~1 837头,显著低于套袋苹果园(每诱芯729~ 3 715头)( P <0.05),而不套袋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蛀果率为3.38%~6.13%,显著高于套袋苹果园(0.13%~0.50%)( P <0.05)。在不套袋苹果园中,性迷向素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交配行为均具有显著干扰效果,迷向率为87.28%~99.80%,不同时期施放处理间差异显著( P <0.05)。第5 代幼虫危害盛期(09-11—10-08)的蛀果率调查发现,性迷向素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和95.53%,显著高于越冬代羽化前施放(81.77%)( P <0.05)。【结论】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中差异不明显,但梨小食心虫在不套袋果园中的危害重于套袋果园。在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使用性迷向素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显著高于单独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在梨小食心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为木瓜的主要害虫,在南京一年发生5—6代,其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佳。通过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试验表明,用性信息素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效果好,既可做测报手段,又可做为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 多年来,由于果园长期大量使用有机化学杀虫剂,害虫的抗性问题愈来愈突出,环境及果品的污染亦日趋严重。随着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的成功,为果虫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986年我们利用桃小和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对桃小和梨小食心虫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色买提杏Prunus armeniacal的蛀果率,采用性信息素诱集法监测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成虫发生期,选用6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英吉沙县杏园1 a发生4代,成虫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下旬和9月初。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EW) 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施用药剂后试验区域的平均蛀果率仅为2.08%,对梨小食心虫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4.99%;其它药剂防治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SC) 2 000倍液、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WG) 7 000倍液、5%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ME) 3 000倍液、1.5%苦参碱可溶液剂(SL) 3 000倍液和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SC 2 000倍液。性信息素诱集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能够科学有效指导药剂防治,可为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性信息素诱杀山地果园梨小食心虫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南云和县重河湾山地果园,采用不同类型诱捕器、不同药剂和不同浓度性信息素比较了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诱捕器中,以粘胶型诱蛾效果最好,其次是水盆型,其它诱捕器不适合诱捕梨小食心虫;纯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效果最好,加入梨酯后,诱蛾效果显著下降,梨果中提取出的梨酯诱蛾效果最差;同一性引诱剂诱捕效果随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但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试验的方法,比较了性信息素与化学药剂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的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的防效普遍较化学药剂好.每666.7 m2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40只,虫果率为8.36%,防治效果83.15%.化学药剂连续防治3次,以1%甲维盐1 000倍液防治的虫果率最低,为9.19%,防效为81.49%.因此,性信息素可大范围用于桃园的梨小食心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诱捕器的类型及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两方面论述了性信息素诱捕器在梨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北方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准确、高效、经济、简便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信息素(Pheromone)是1959年提出来的,信息素的研究属于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化学生态学的范畴、至今20多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昆虫信息素中——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昆虫性信息素(Insest ses Pheromone)是传导昆虫雌虫或雄虫等待交配的信息的信息素。性信息素在昆虫中几乎普遍存在,一般多是脂肪醇及其它的酯、醛、酮、烃类,许多是复合成分,由两种或多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我国已人工合成并进行试验的有红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舞毒蛾、马尾松毛虫、白杨透翅蛾等二十多种昆虫的性信息素。性信息素在害虫  相似文献   

10.
在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混合发生的梨园,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和防治两种害虫。试验设置3组诱捕器,分别为苹果蠹蛾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以及同一诱捕器同时放置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效果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梨园没有诱捕到苹果蠹蛾成虫,即没有苹果蠹蛾发生;但苹果蠹蛾性诱剂能显著提高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虫能力。本研究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虫效果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田间应用可以更好的监测和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梨小食心虫性引诱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测定出含顺-8十二碳稀醇醋乙酸酯200mg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有效诱捕半径为20m。在梨小食心虫年发生3代的地区,着重对第1、2代开展性引诱防治,蛀果率可降低11.25-13.83个百分点,防治效果达54.95%-60.16%,雄蛾定向抑制率达15.17%-48.07%,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梨小食心虫越冬规律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脱果之后,大部分在越冬期间死亡,成活的幼虫多在树干0.5m 以下树基阳面越冬,地面越冬成活较少。越冬幼虫的防治以绑草环诱杀和涂毒灰熏杀及喷白僵菌悬液防治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普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太阳坪村果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太阳坪村水果生产的虫害主要有35种;病害主要有13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为天牛、食心虫、褐腐病、烟煤病、黑斑病等。并对太阳坪村果园管理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和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制定绿色防控和经营措施,保障太阳坪村果树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绥宁县福建柏种子园建设地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交通和种质资源、技术支撑等建设条件的研究和市场前景的分析,提出福建柏种子园建设的必要性及种子园建设方案,阐述了福建柏种子园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Ahtikoski  Anssi  Pulkkinen  Pertti 《New Forests》2003,26(3):247-262
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orchard seed versus seed from existing natural stands is presented for the scenario of direct sowing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The differential benefits of orchard seed are seed quality and improved yield due to genetic gain. These benefits are expected to further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orchard seed. Seedlings from seed orchard seed had 11% better survival rate (p < .001, the best clone over 17%, p < .010) than seedlings from local stand seed. This was observed in a case study of 15 young seeding trials located in Central and North Finland. Expected yield improvements for stands established with orchard seed were obtained from local progeny test results, and they were further simulated on tree growth using the MELA forest simulation program.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showed that, with a 7% yield improvement and a 15% better seed quality, the net cost of orchard seed was less than that of stand seed (discount rate 3%).  相似文献   

16.
油松半同胞家系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桥山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和双龙子代测定林中的113个家系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苗高生长方差分析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遗传分析表明,油松家系苗期遗传力较大,呈强度遗传。以20%的入选率进行选择,桥山入选优良家系16个,黄龙入选优良家系4个,双龙子代林入选家系3个,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2.77%、21.16%和22.48%,选择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林木种子园的生态学意义及提高增益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木种子园为现代林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种源,是规模化造林成败与否的关键因子之一.本文在综述现代林木种子园分类和建园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分析了种子园的生态学意义和对进化适应的贡献,总结出提高种子园遗传增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沈顺平  邹胜 《绿色科技》2014,(4):147-148
指出了阿坝州是四川主要天然林区和绿色生态天然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分析了阿坝州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为森林经营提供了合理建议,以更好地提升该区域森林质量,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