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不同密度疏伐处理后14个主要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多个性状造成了显著影响,而且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法将存在显著差异性和相关性的8个性状分成3类,分别代表了生长、树冠和结实性状;通过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表明,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150株·hm-2。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40年生红松母树林300、450、600、700和1 300株/hm2(对照)疏伐处理后14个性状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14个性状均产生极显著影响.除枝下高外,其余性状均值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单株结实质量、树冠体积和公顷结实质量分别提高了47.79%、33.6%和28.65%.此外,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将上述性状分成3大类,分别代表了树冠、种子品质和结实性状.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分析表明,孟家岗林场42年生红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450株/hm2.  相似文献   

3.
周宏 《辽宁林业科技》2020,(3):36-37,43
樟子松是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优选树种,生产上存在良种缺乏的问题。为了提高樟子松母树林结实量,以付家林场30~35年生樟子松母树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疏伐强度对母树林结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樟子松母树林处于中龄林时,对初植密度4 m×5 m的母树林采取重度疏伐,保留密度为8 m×8 m,即每公顷保留150株,樟子松母树林球果数量和质量达到最佳。该研究结果为辽西北地区樟子松母树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林6~10年生的树高、胸(地)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74%~20.14%、8.61%~40.46%、27.88%~107.11%和17.42%~59.79%。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来对腾冲县古永林场云南松母树林营建技术措施的试验研究表明:疏伐对林分母树树冠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疏伐强度的加大,林木树冠的增长也随之增加,而枝下高能保持相对稳定,由于结实层的增加,以及光、热、水、肥等环境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母树的结实量,从而降低了种子采集成本。在参试的几种疏伐强度中以保留郁闭度0.3处理的效果最好,其1993~1995年的每公顷年平均结实量、年平均单株结实量和结实株率分别达10 329个、60个和95.65%,超出对照25.81%、408.47%和15.37%。故对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宜选用03(郁闭度)疏伐强度的技术措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疏伐及其它促进结实的技术措施,探讨母树林合理密度和结构。结果表明,25~30年生兴安落叶松第1次巯伐合理密度为300株/ha;结实量比对照区提高6~14倍;出种率提高2.65%~3.16%;发芽率提高4.40%~9.86%;病虫危害率降低1.77%~5.77%。环状剥皮的结实率为90%;单株结实量提高60%。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公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攻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  相似文献   

8.
经过29年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母树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长白落叶松结实量,平均增产43.98%;施肥也显著提高了长白落叶松种子品质,种子千粒质量提高30.67%、球果出种率提高38.50%、1个球果含种子数提高22.92%、种子饱满度提高22.03%、种子发芽率提高19.96%.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杉木种子产量和提供经过初步改良的优质种子,应在优良种源区选择10~20年生Ⅰ类林分,通过疏伐建立采种基地示范林。疏伐强度随林分密度、林龄、郁闭度和立地条件而定。建立母树林要注意确定位置、隔离和母树选择。二次疏伐,间隔5年左右,强度为60%~70%,最终郁闭度为05,保留株数每公顷以390~420株左右为宜。研究结果表明,母树生长量、结实量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杉木母树林遗传型疏伐和提高种子产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杉木种子产量和提供经过初步改良的优质种子,应在优良种源区选择10~20年生I类林分,通过疏伐建立采种基地示范林。疏伐强度随林分密度,林龄,郁闭度和立地条件而定,建立母树林要注意确定位置,隔离和母树选择。二次疏伐,间隔5年左右,强度为60%~70%,最终郁闭度为0.5,保留株数每公顷为390~420株左右为宜。研究结果表明,母树生长量,结实量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密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力  刘大兴 《林业科学》1997,33(4):321-329
以马尔柯夫过程理论为基础对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进行了模拟密度控制,提出了合理的培育密度和相应的抚育间伐对象。结果表明:马尔柯夫过程理论确能反映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直径转移过程,这对于定量分析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直径分布的动态规律,从而拟定合理的密度控制措施非常有益;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成林后的密度控制间伐无论从培育森林方面,还是从取得木材、加大林分收益方面考虑,都应该以间伐小径阶的林木为主;20-25龄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以0.7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对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二代林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长白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的二代林更新是林区营林工作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种种弊端,特别是林地酸化和肥力的减退,引起了人们关注。通过试验证明了对长白落叶松间伐第一次后,可以直接营造水曲柳二代林,通过第二次间伐可以保证二代林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华北落叶松林角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各个分场华北落叶松林分内林木的角尺度研究,对林分设置4个间伐强度处理,其密度分别为225株/hm2,600株/hm2,900株/hm2,1350株/hm2。结果表明,在极强度间伐区(A)、强度间伐区(B)和中度间伐区(C)中林分内的林木分布在角尺度为0.25的频率较高,角尺度均值都小于0.475,林分呈均匀分布。弱度间伐区(D)和对照区(E)的角尺度为0.75,所占的比例较大,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477和0.5,林分呈随机分布。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分内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3929和0.25,林木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4.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等方法,测定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生物量分布依次为中龄林(119.39t·hm~(-2))近熟林(94.69t·hm~(-2))幼龄林(31.44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中龄林和近熟林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而幼龄林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应定期采取抚育间伐,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及播种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种子产量及播种品质等因子的定点研究,基本上掌握了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及播种品质差异,选择出17个优质高产无性系,用选出的优质高产无性系构成新的生产群体,种子产量提高1.3~1.6倍,种子发芽率达到60%(国家Ⅰ级种子标准);各无性系间种子产量、播种品质等因子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立地长白落叶松净光合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不同立地、不同年龄段长白落叶松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测定出了长白落叶松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以及长白落叶松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与季节进程。通过对比试验测定 ,得出长白落叶松以 10年生净同化率最高 ,值为 :0 .30 51mgCO2 m- 2 s- 1,四大林场中以哈尔滨林场的长白落叶松净同化率最高 ,值为 0 .1335mgCO2 m- 2 s- 1。长白落叶松CO2 补偿点为 130vpm ,光呼吸值为 4 0vpm  相似文献   

17.
Thinning of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is used to facilitate timber and cone production. The present study in Northeast China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individual tree growth, temporal variation in cone yield, and seed quality in Korean pine plantation. In 2005, five thinning intensity levels (none, extreme, heavy, moderate and light) were set in 15 permanent plots in a 32-year-old Korean pine plantation at Mengjiagang Forest Farm, Jiamus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 recorded tree growth and seed cone production from 2013 to 2016, i.e., from 8 to 11 years after thinning. Except for height growth, thinning increased tree grow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crown size) and improved cone yield. The extreme thinning treatment (to 300 trees per hectare) resulted in the largest tree diameter, tree volume, crown size and 4-year cone production per tree. The highest cone yield per tree in the mast year (2014) was observed when stands were thinned to 500 trees per hectare (heavy thinning). Although the best cone and seed quality and the largest cone and seed mass per tree were recorded in the heavily thinned st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heavy and moderate thinning stands (750 trees per hectare). At the stand level, the moderately thinned stand had the highest basal area, stock volume and seed cone production per stan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nning to 750 trees per hectare will improve timber and cone productivity in 40-year-old P. koraiensis stands.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进行林隙间伐(5 m×5 m、7 m×7 m、10 m×10 m),并于2013年和2014年选择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层进行取样,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其结果表明:林隙间伐能够改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土壤的物理性质,林隙7 m×7 m的林分,改善了土壤的松散程度,使容重减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具有与其他林地不同的独特性质,因此其地表温度变化也呈现特定的规律。本文应用有限元热分析的方法,利用线性单元建立热传导分析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地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表明基于有限元热分析的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地表温度模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更新改造、林木管理以及森林防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