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孙硕 《中国水产》2010,(11):51-52
<正>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在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中都有发生,常引起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惨重经济损失。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2.
小瓜虫病是淡水养殖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以水质清瘦、养殖密度高的环境下发生最为严重,广泛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苗种和成鱼。目前,小瓜虫病的病原种类被认为只有1种,即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1876);不同地区和养殖品种感染的虫株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血清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黄玮  李安兴 《科学养鱼》2004,26(4):41-42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冶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4.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4):31-31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其病原为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病原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是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主要纤毛类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隶属于纤毛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流行情况小瓜虫对宿主无选择性,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亦能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尤以鱼苗、鱼种、  相似文献   

6.
<正>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的生活史分为滋养体、包囊体及掠食体3个阶段(倪达書等,1960)。小瓜虫病有着分布广泛、暴发性强、致死性高等特点(Matthews R A,2005;Buchmann K等,2001)。目前对多子小瓜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病机理和免疫预防方面。顾泽茂等(2019)发明了一种多子小瓜虫的传代培养方法,但因小瓜虫与鱼共存于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金鳟幼鱼小瓜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治疗小瓜虫病单纯使用福尔马林杀体表的虫体效果不理想;辣椒和生姜合剂以及中草药等对小瓜虫的效果又太缓慢;福尔马林、盐和瓜虫灵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杀灭小瓜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病原是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寄主的皮肤、鳍和鳃;感染部位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白色囊泡,鳍条被挤压变形;严重感染者,鳍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无鳞鱼、鳞片保护相对较弱的幼鱼以及免疫力低下的鱼更易受小瓜虫感染。小瓜虫病也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目前用以治疗小瓜虫的药物多数只能杀灭小瓜虫幼虫,对寄生鱼体的成虫由于有表皮囊泡包裹着加上有黏液覆盖,有效药物浓度很难到达寄生的  相似文献   

9.
淡水名优鱼小瓜虫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Fouquet)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原虫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眼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 ,呼吸困难 ,游动异常 ,有时与池内物体摩擦 ,导致表皮脱落 ,鳍条烂裂。小瓜虫侵入鱼眼可使发炎、变瞎。最终病鱼活动乏力 ,停止摄食 ,很快成批死亡。关于小瓜虫病的危害对象 ,国内多家资料已有共识 :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 ,对观赏鱼及食用鱼的苗种危害严重。笔者近十年来 ,在从事淡水名优鱼养殖及对豫北…  相似文献   

10.
3.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1.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中。将生物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系统与传统养殖塘有机结合而构建形成的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新养殖模式,它具有循环微流水养殖、种养结合、水陆交互作用的特点。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这一新养殖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就单位利润生态足迹量而言,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为2.92 ghm2/万元,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4.91ghm2/万元,复合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淡水养殖业对于优化中国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类营养健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厘清淡水养殖业发展中的问题,探寻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本文对2013—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淡水养殖业的养殖方式和养殖种类进行了梳理统计,并对以池塘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及盐碱水体养殖共5类主要养殖模式为代表的中国淡水养殖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淡水养殖空间拓展、设施现代化、种源自给、病害防控、产品加工转化5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方向,并进一步从国家政策、科技进步、人才队伍、技术推广和财政资金5个维度提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以期为中国淡水养殖业转变方式结构,实现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投入产出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产出效益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在对10个省份淡水池塘养殖投入产出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淡水池塘养殖产出与投入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强相关水平,值为0.961 3,其中,反映产出的典型变量主要由成鱼收入决定,反映投入的典型变量主要由饲料和苗种费用决定;(2)样本区域淡水池塘养殖产出投入比值介于0.76~1.65之间,效益相差较大,其中浙江最高、辽宁最低。建议通过加大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力度、构建生态养殖模式及提高养殖合作组织化程度等措施,促进实现我国淡水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8年中国淡水养殖地区统计数据,分析2018年中国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平。通过构建DEA模型,测算不同地区淡水养殖的效率值。结果表明:2018年中国整体淡水养殖技术效率较高,为0.85;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值存在差异,最高值为1.00,最低值为0.76。从空间分布看,7个区域的技术效率值不同,但没有明显区别,因此认为技术效率与空间分布无明显关系。基于研究结果,从技术创新、交流合作、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淡水养殖效率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浮游微藻生态调控技术在对虾养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藻技术是一项有机结合藻类生物学、藻类生态学及水生生态系统学的新兴生物技术,它以水体中的浮游微藻为对象,充分运用微藻的生理、生态特点,进而用以调控和优化水体生态环境。文章就当前在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微藻生态调控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scale freshwater aquaculture in the Mymensingh district of north‐central Bangladesh has been linked to a ‘blue revolution’. Mymensingh is ranked first among districts of pond fish production in Bangladesh. Aquaculture in Mymensing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l economy, contributing to food production, livelihood opportunities, income gener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However, a number of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will need to be overcome to translate its benefits effectively. We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greening the blue revolution of aquaculture, which links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spects for promoting the importance of socio‐ecological,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o‐economic interactions. We conclude that activ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are needed for greening the blue revolution of aquaculture in Mymensingh.  相似文献   

17.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过程中,池塘生态系统可分为自成熟期和人工维持期。在养殖容量提高的情况下,养殖生物呼吸需氧量在不断增加,缺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成有害物质,影响养殖生产。维持池塘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工程机制为:通过上下水层交换、平衡营养元素等方法,强化光合作用,提高营养物质转化规模,提升初级生产力;形成生态增氧为主、机械增氧为辅的高效增氧机制。以中国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养殖池塘生态机制、水体溶氧理论、增氧机作用机理、不同类型增氧机的机械性能等,提出了大宗淡水鱼混养池塘及几种典型单养池塘增氧机配置方式,从而为池塘养殖系统增氧机的配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评估大长山生态化开发示范区海洋生态服务价值,为生态化开发建设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示范区2012年投放塔型钢筋混凝土人工鱼礁改造海底环境,2013年初步进行了建设,养殖品种为刺参、皱纹盘鲍等海珍品。参照《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对开发示范区2012-2014年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3组,养殖生产、捕捞生产、氧气生产、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休闲娱乐、科研服务等7大类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示范区建设前的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4 178.65万元,示范区建设后2014年生态服务价值5 373.87万元,增加28.60%。2014年生态服务价值中,养殖生产价值5 068.80万元,较2012年增长1 096.30万元、增幅27.60%,刺参生物量较2012年增加83.3 t、增幅43.09%。文化服务中,2012、2013年示范区建设单位并未对海域进行旅游开发,当年旅游收入均为0;在示范区建设酒店后,2014年接待游客近千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到60.30万元。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评估模型,特别是需要获取准确统计数据,以便准确评估示范区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国池塘综合养殖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特点、系统流程、生态学效率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