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山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泰山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定位试验,对古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和合理的土壤N、P、K含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改善土壤条件、光照条件、加强树体管理和防治病虫为内容的8项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海口市建成区外2018年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成果,讨论分析了海口市建成区外古树名木的数量、种类、树龄组成、分布、权属、生长势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古树名木的生长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为保护好古树名木珍贵资源提供参考。该次普查结果表明海口市建成区外古树名木共有1223株,隶属18科24属28种,种类资源较为丰富;数量最大的树种是桑科榕属的榕树,多达787株;树龄最大的是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委会斌腾村李加山家后的2株见血封喉,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古树分布最多的区域为琼山区的旧州镇,共有154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市的古树名木 ,依法保护历史遗产 ,我们对全市的古树名木组织了一次全面调查。一、古树名木的品种、数量及分布溧阳市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为古树名木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 ,它是植物中的珍品 ,历史发展的鉴证 ,时代的缩影。经过这次调查认定 ,全市现存的古树名木有17科 ,25种 ,139株。其中有雄伟壮观 ,千年树龄的朴树 ;有如同“双胞胎”姐妹的银杏 ;有树龄已达700多年 ,年单株产量达4000公斤的古银杏 ;更有不畏日军强暴 ,被日军烧毁而又枯…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古树名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确定的古树名木进行每株调查,共获909株。分析了其树种、地理分布、原本用途、生长地、所有权、树种起源等因子与古树名木保存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设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菏泽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数量、生长、分布等情况全面调查,分析菏泽市古树名木散生木、古树群分布规律.菏泽市古树名木以侧柏等柏科树种为主,且以古树群为主要保存方式;古树名木以三级古树居多,多分布于乡村,一级古树数量不多.  相似文献   

6.
福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了福安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福安市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分析讨论了古树名木的树种、地理分布、原本用途、生长地、所有权、树种起源等因子与古树名木保存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设古树名木文化等保护和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滁州市历史悠久,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为古树名木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全市古树名木遭受严重破坏,数量急剧减少.为更好地保护好现存古树名木,为今后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与开发工作打好基础,笔者在分析全市现存的古树名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持续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海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7,(3):128-132
对北海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海市共有古树名木1 299株,其中,一级古树8株,二级古树14株,三级古树1 273株,名木4株;树种31种,隶属于18科26属,株数最多的前5科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桑科(Moraceae)、樟科(Laur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树种以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株数最多;重点保护植物有4种,共84株,占总数的6.47%;生长状态以群状为主,占总株数的84.68%;权属以集体的最多,占91.38%;绝大部分古树名木生长于农村,占总数的92.22%,大多保存于风水林中。  相似文献   

9.
高燕 《山东林业科技》2006,(1):28-28,36
采用逐株、逐片调查的方法,对淄博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古树名木树种、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结果表明,现存古树名木497株,古树名木群4片,隶属24科、36属、43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227株,二级古树名木270株。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文化价值,了解其分布、数量、生长现状是保护古树名木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走访,对哈尔滨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共有古树名木1 075株,分属9科15属18种,优势树种是榆树Ulmus pumila,961株。在对古树名木树种构成、行政区分布、生境、树龄、胸径和名木情况做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哈尔滨市古树名木生长现状,提出严格控制使用融雪剂、加强名木培育意识、大力发展古树名木旅游业、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粤东西北(汕头市、肇庆市、韶关市)和珠三角(东莞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分析了这四个地区古树名木的树种分布以及数量性状特征,并对危害古树生长的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优越的亚热带气候条件、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悠久的林业生产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树种资源和古树名木,素有我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近年来,全省各地为切实保护好古树名木这一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全面启动了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和保护管理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就古树名木  相似文献   

13.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最适应于一个地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优势树木。按照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2000年公布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调查的基础上,从古树名木数量、树龄、种类和生长状况方面,对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呼和浩特市现有古树名木177株,其中,树龄已达到300 a以上的一级古树有25株,二级古树为52株,共计10个科,15个属,16个种。分布数量最多的古树树种为:杏树、白榆、油松、小叶杨。  相似文献   

15.
文成县古树名木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实地定位,逐株、逐片每木调查的方法,对文成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资源数据库,结果表明,文成县现存古树名木2 665株,隶属25科42属54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122株,二级古树名木548株,三级古树名木1 955株,并后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今年以来,江西省玉山县首次采用GPS定位的方法,将古树名木的具体方位、图片、生长状况等信息录入电脑,用信息化的手段科学管理古树名木,这是玉山县首次对古树名木施行信息化档案管理。6月初,玉山县已完成制作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可以查阅全县范围内已调查古树的基本信息,可以查询每株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树高、长势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掌握临高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全县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总共调查记录到古树名木1914株,均为散生古树,树种共26种,隶属17科24属,其中一级古树9株、二级古树82株、三级古树1823株.根据调查到的古树生长状况,实施建档管理和挂牌保护,分别对各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芒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生长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芒市地区现有古树名木总量达1 028株,隶属17科23属32种。以高山榕等乡土树种为主要优势种,树龄呈金字塔结构,空间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聚集逐渐向四周辐射的格局;人为活动对古树影响小,古树的海拔与数量具有极显著强相关关系(p=-0.959);胸径、冠径和树高的3者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高山榕为主),且树龄的增大不会对树种的外观生长状态造成影响。郊区的古树名木资源成为今后管理部门保护的重点。研究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全市古树资源状况,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莲都区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实地定位,逐株、逐片每木检尺调查的方法,对丽水市莲都区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资源数据库,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结果表明,莲都区现存古树名木1974株,隶属31科56属68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64株,二级古树名木255株,三级古树名木1655株;树龄最大达1600a,胸径最大达458cm。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介绍了云丘山景区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植物资源概况,通过对云丘山景区古树现状的调查,统计分析了景区内古树的资源总量、分布及树种、古树群、分级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5方面的保护与管理对策,以期为景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