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疏勒河流域是目前甘肃省移民和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再造河西”战略实施水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资源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的研究程度,及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水利化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和评价了疏勒河流域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储存资源)、水资源总量的数量和特征,评价和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疏勒河中游地区是河西走廊近期农业建设重点地区之一,该区土地资源丰富,可垦荒地百余万亩;但这里气候干旱,发展农业,首先需要解决灌溉水源问题。目前水利工作者多偏重于在昌马峡修建水库,拦蓄疏勒河水增加灌溉水源,而忽视了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其结果可能导致河流中下游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逐渐恶化,生态失去平衡,植被死亡,土地沙化和盐碱化。本文扼要论述该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并对该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3.
甘肃疏勒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评价了疏勒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环境。迁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部地区退化严重。但区内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并着重论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引起水资源分配天化及其对迁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利多弊少。同时分析了洗盐排水,改良盐碱土对双塔水库水质不会产生恶劣影响;对后旗堡荒滩和花海盆地溶泄区的影响不仅无害,反而有利。结论是,移民迁入区的开发,虽然会对少部分区域的天然植被产生不利影响,但由于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绿洲面积的扩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十分显著,总体上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与沙漠化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疏勒河流域地处极度干旱的河西走廓西部,是正在兴建的农业灌溉区,随着流域新一轮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然引起与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转化系统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已出现了类似石羊河,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出现的植被衰亡,草场退化,泉水衰减,土地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依据20世纪90年代对疏勒河流域的实地调查资料,在对流域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变迁历史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生态环境与地下水的关系,并提出了流域地下水影响带内植被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疆喀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粮棉基地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区内有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两大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相对短缺,限制了本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阐述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的埋深、富水性及水质变化规律的同时,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开发利用本区地下水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位于干旱区的乌鲁木齐河流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表水与地下水发生多次转换。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已高达167%。对于一个仅有6.32×108m3水资源总量的流域来说,研究地表水的开发调度方式对地下水转换补给的影响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通过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的模拟模型,经过大量运算,随机地模拟了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水资源的补给状况,针对扩大喷滴灌面积,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率等具体措施,分析了地表水资源量的增加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的减少对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影响,这对于流域规划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不仅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且也是生态系统环境的命脉,如何协调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获得互利共赢的结果,对流域内两国经济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照当前典型国际河流特点及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探究伊犁河流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国际河流开发的总量配置模式、项目合作开发模式和整体开发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多个国际河流的开发案例,总结出适合伊犁河流域开发与管理的模式和机制:①加强流域规划研究,循序渐进地推进流域整体开发;②合理制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坚持适度开发;③严格控制灌溉面积,合理调控社会经济发展速度;④建立国际河流生态保护体系,积极寻求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8.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计算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量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 ,研究了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河西地区地处甘肃省西部。总水资源量为 74.8× 1 0 8m3,其中地表水 69.66× 1 0 8m3,地下水 5 .1 4× 1 0 8m3。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较早 ,整体开发利用强度大 ,开发利用率全区平均为 1 1 5 %。目前河西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特别是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的严重超采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来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矛盾的主要对策为合理配置水资源 ,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闫成云 《干旱区研究》2007,24(4):428-433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盆地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分析,发现调配水资源引起了"河流-含水层"系统的强烈变化.流域盆地地下水补给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引发了生态的恶化.3座水库联合调水后,中游盆地地下水补给量,比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108 m3,2.95×108 m3.下游2个盆地的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盆地泉水溢出量与60年代相比削减了53.2%.盆地内的河水断流,湿地萎缩,植被、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针对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的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应对策,从而为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帮助,并为我国西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已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的不断枯竭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地下水管理的方法之一,建立了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开采初期状态作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该区域地下水年补给量为156.6亿m3,其中,山前侧渗17.5亿m3,降雨入渗补给136亿m3,河道入渗3.1亿m3;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为河道基流88.5亿m3,蒸散发50.1亿m3,排泄入海15.2亿m3,黄河内滩侧渗排出1.8亿m3,总排泄量为156亿m3,地下水收支基本平衡。地下水的总体流向为自北、西、南指向渤海湾,吻合于地形坡度变化。模拟结果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修复提供数据依据。模型也为下一步地下水大量开采状态的模拟提供初始水头条件、地质物理参数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各盆地地下水补给量与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分析表明:流域地下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地下水位表现为较强的区域性下降。昌马水库运行后,中游玉门踏实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比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亿m3、2.95亿m3,下游安西敦煌、花海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昌马洪积扇前缘泉水量与60年代比削减了53.2%。各盆地水量补给减少区水位下降,增加区水位上升,下降(上升)幅度随补给量减少(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西北内陆干旱区黑河中游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年和2005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综合分析了过去20年来地下水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黑河中游近20年来地下水位空间相关性减弱,局部异质性增强,地下水的连通性和脆弱性增加,冲积扇中上部地下水补给区的水位下降(5~15 m)显著,冲积扇下部和河谷细土平原地下水消耗区水位稳定下降,河谷盆地和河谷平原区同时存在水位上升现象,产生了环境地质灾害。因此,为了保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角度分析流域的水资源变异规律,合理配置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针对局部环境地质灾害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环境同位素的陇东盆地地下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同位素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研究地下水同位素对于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预测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陇东盆地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盆地地下水同位素分布特征,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及运移过程.结果发现:陇东盆地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循环具有浅层循环与深层循环两种模式.浅层地下水积极参与现代水循环,可更新能力较强,地貌对地下水径流控制作用明显.深层地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水交替径流缓慢,可更新能力弱,地下水径流受地质构造控制,从向斜两翼向核部汇集在盆地中部排泄于河流基准排泄面.  相似文献   

15.
锡林河流域地下水位管理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下水资源是维系锡林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因子。立足于地下水位这一关键性指标,采用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和数值模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地下水安全利用方式。结果表明:现状年河谷平原的地下水可持续性较强,而开采集中的城市规划区及毛登牧场可持续性一般或较差;丰沛的降水及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增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但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灌集中开采,破坏了城市规划区周边及毛登牧场的地下水均衡关系,通过设置和对比不同开采方案,限制灌溉规模成为未来解决这一危机的首要途径,即2020年应减少903.23×104m3开采量,其管理地下水位阈值为0.13~0.55 m。  相似文献   

16.
Groundwater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Understanding the sources and mechanisms of groundwater recharge,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nd the hydrogeochemical evolution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of groundwater in the Longdong Loess Basin,Northwest China,is of importance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In this study,71 groundwater samples(mainly distributed at the Dongzhi Tableland and along the Malian River)and 8 surface water samples from the Malian River were collected,and analysis of the aquifer system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together with hyd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groundwater sources,residence time and their associated recharge processes.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Malian River receive water mainly from groundwater discharge on both sides of valley,while the source of the Malian River mainly comes from local precipitation.Groundwater of the Dongzhi Tableland is of a HCO3-Ca-Na type with low salinity.The reverse hydrogeochemical simulation suggests that the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 and cation exchange between Ca2+,Mg2+and Na+are the main water-rock interactions i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of the Dongzhi Tableland.Theδ18O(from-11.70‰to-8.52‰)andδ2H(from-86.15‰to-65.75‰)values of groundwater are lower than the annual weighted average value of precipitation but closer to summer-autumn precipitation and soil water in the unsaturated zone,suggesting that possible recharge comes from the summer-autumn monsoonal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he recent past(≤220 a).The corrected 14C ages of groundwater range from 3,000 to 25,000 a old,indicating that groundwater was mainly from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humid and cold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periods.Groundwater flows deeper from the groundwater table an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ast,south and west of the Dongzhi Tableland with estimated migration rate of 1.29-1.43 m/a.The oldest groundwater in the Quaternary Loess Aquifer in the Dongzhi Tableland is approximately 32,000 a old with poor renewability.Based on theδ18O temperature indicator of groundwater,we speculate that temperature of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in the Longdong Loess Basin was 2.4℃-6.0℃ colder than the present.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us th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evolution under thick loess layer,which would be significative for the scientific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semi-arid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盆地孔隙水与周边岩溶水、砂岩裂隙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本文应用示踪元素均衡分析的方法对盆地地下水系统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区以北地区主要接受岩溶水补给,其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以上。盆地东侧大部分地区以裂隙水补给为主,其中文水东南至平遥一带裂隙水补给量最高,占总给量的60%以上;应用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盆地孔隙水的起源与更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含水层埋藏深度在50m以内的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更新周期在60年以下,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50—200m之间的为混合水,是深层古水与浅层现代水混合形成,与现代水交换比例在40%以上,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200m以下的,为深层古水,更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8.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天然植被、河流湖泊等生态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地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定量化模型,以期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年天然植被、河流基本生态、河流输沙、河流渗漏补给、水面蒸发和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90×108m3、1.00×108m3、1.11×108m3、0.83×108m3、0.68×108m3、2.70×108m3。根据目前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协调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以及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间水资源配置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制定中游绿洲近期和远期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目标,确定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区,准确计算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流域中游绿洲生态需水量及阈值。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地调查、勘探,获得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50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重新评价发现,由于气候、水文条件的变化以及人工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2005年全区地下水补给量比1984年减少14.06×108m3,比1994年减少8.81×108m3;开...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盆地是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水资源不足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从影响地下水形成的诸因素出发,对关中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解析.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减少了5.39×108 m3/a和4.53×108 m3/a.渭河以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形成中,降水补给和灌溉补给占主导地位,二者占83.9%;渭河以南地区,降水补给和河水渗漏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主要因素,二者占94.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