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浏阳市创新林业金融机制、林地流转机制、采伐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一些深层的难题得到攻克和破解。创新林业金融机制,攻克融资投入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140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性投资、金融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合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知规定,林业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贷款主要支持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快江西省林业产业化发展,建设林业产业强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目标,必须建立林业产业发展所匹配的贷款担保机制,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以及从"十五"以来,林业贷款落实难面临着许多实际难题。对此,要求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管理与服务机制,对新时期落实林业贷款的新途径、新办法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省宁国市竹峰林业站牢固树立"科技强林、绿色富民"的理念,以林业科技创新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林业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不断延伸林业科技服务触角,着力提高林业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效果明显,林农都高兴地说:"林业站的人帮我们解决林业技术上的难题,帮我们发家致富,真是服务到家了!"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的新世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案例,重点回顾了改革中的金融创新实践,梳理了问题与难点,认为高成本与风险控制难的预期是当前林权证融资和保险遇到的核心问题,深层原因在于目前森林资源的各类价值实现程度有限以及各项配套机制尚不到位。对策:通过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完善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建立统一有序的林权交易体系等配套机制建设,实现林业金融创新的风险、成本、收益匹配;过渡期需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风险分担作用,带动银行、保险的参与和扩大投入,实现林业投融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益林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广大贫困地区公益林占比高、储量大、经济潜力巨大,公益林在生态扶贫大局中应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为探索有效的公益林融资方式,广西河池积极创新实践,逐渐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河池市的地方实践经验,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地方实践工作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构建完善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需要从全面深化林业金融改革、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深化林业投资机制改革、深化林权流转机制改革、规范林权流转市场等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余方纯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47-49,52
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林业金融服务体系中创新问题的重视。对于国内林业金融事业来说,创新是其发展的源动力。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国内林业发展的资金欠缺。因此,我们应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构建林业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创新模式。通过对林业金融创新意义的介绍,从而重点探究了在林业金融服务体系中如何建立创新模式,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林权抵押贷款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是解决林农贷款担保难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增加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林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将推动农村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盘活森林资源,使农民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变为活的资金,激发农户和社会各方面投入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林业投资多元化。但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林权抵押贷款与普通的贷款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不断地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充分发挥林权抵押贷款这一金融杠杆的作用,实现林农和金融系统的双赢,促进会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干旱河谷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立地类型之一, 其植被恢复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未攻克的难题。文中在回顾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干热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途径、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省宣城市抓住被列为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契机,紧紧围绕探索集体林地"三权分离"、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林业制度、创新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这四项改革试点任务,大胆试验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确权发证面积967万亩,发证率98.7%。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4276个,经营面积215万亩。林权流转面积117万亩,流转金额15.5亿元。林权抵押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