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题解答     
震声 《中国蜂业》2006,57(3):30-30
问: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2004年开始养中蜂.但群势小,分蜂性强。效益差。2005年试养意蜂,因本地只有荔枝、龙眼大宗蜜源。秋冬蜜源少.春季又缺粉源,试养效果也不理想。最近看到《蜜蜂育种技术》一书介绍。非洲的撒哈拉蜂.有惊人的适应性,且非常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还较少螫人。请问我国有哪个种蜂场引进过撒哈拉蜂?如果用此蜂和意蜂或中蜂杂交(基因杂交)能否杂交出适合我国东西南北都可养的新西蜂品系吗?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在饲养的蜜蜂主要有两大种群:一种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土蜂),另一种是引进的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西蜂)。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活了近千年,多为黑色,个体较意蜂小,我们所说的土蜂蜜就是中蜂产的。笔者到云南省西双版纳搞蜜蜂育种,当地老百姓经常会问中蜂蜂蜜和意蜂蜂蜜有什么区别,现将我所知的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用相似糖浓度的昆明山海棠蜜与藿香蜜分别饲喂中蜂和意蜂(Apis cerana cerana,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比较2种蜜蜂的致死率,结果表明在第6天时饲喂山海棠蜜的中蜂致死率高达100%,饲喂藿香蜜的意蜂致死率则为(35.08±0.91)%,且存活时间最长。无论是中蜂还是意蜂,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蜜蜂营养杂交的潜在规律,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ius,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Spinola,简称意蜂)进行营养杂交,测量其营养杂交后代工蜂的初生重,结果表明,营养杂交中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99.58±5.70)mg比中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89.5±4.3)mg增加10.08 mg,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营养杂交意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109.19±6.22)mg比意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134.8±8.7)mg减小了25.61 mg,两者差异也是极显著(P<0.01)。但营养杂交各代工蜂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东方蜜蜂的主要品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蜂种。自古以来,我区群众就有饲养中蜂的习惯,1932年以前,采用传统方法饲养;1932年春意大利蜂(简称意蜂,西方蜜蜂的主要品种)开始引进我区,采用活框技术饲养,中蜂活框饲养历史亦自此开始,中蜂和意蜂的种间竞争也悄然展开。据记载,1935年春,我区采用活框技术饲养的蜜蜂有640群,其中中蜂17群,意蜂623群。经过近80年的努力,我区养蜂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畜牧部门调查,2014年我区有蜜蜂73.21万群,其中中蜂55.95万群,全国排名前3  相似文献   

6.
蜜蜂低温采集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山区八叶五加花期,蜜蜂采集的最低气温中蜂6.5℃、意蜂9.5℃。根据试验推测:蜜蜂在,八叶五加花期采集的安全温度中蜂6.5℃、意蜂11℃;蜜蜂采集的最低极限温度中蜂4.5℃以下,意蜂8.0℃。气温低于14℃中蜂出勤率大大高于意蜂。利用中蜂低温采集特性,能充分地利用低温泌蜜型蜜源,在农业生产上可以有效地为低温开花的作物授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蜂瓦螨和意蜂瓦螨的繁殖力对比观察 ,发现意蜂瓦螨完全可以在中蜂工蜂房和雄蜂房中正常繁殖 ,而中蜂瓦螨却不能在意蜂工蜂房和雄蜂房中繁殖 ,也不能在中蜂的工蜂房中繁殖。结合国际有关最新研究进展 ,提出中蜂瓦螨和意蜂瓦螨完全可能是在遗传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两个种类 (基因型 ) ,并保持着遗传隔离。阐述了中蜂瓦螨周年消长规律特点 ,提出了中华蜜蜂双重抗螨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养蜂问答     
问:我是一个兼业的定地养蜂爱好者,现养中蜂20群,因群势弱小(3~6脾),产蜜不多,经济效益低。据报道:“金喀”蜂种在南方可采零星蜜源,效益颇佳。但我没养过“金喀”蜂,想请教几个问题:(1)我现在养中蜂,怎样过渡养“金喀”蜂?(2)中蜂群导入“金喀”蜂王能不能被接受?(3)“金喀”蜂王产的卵在中蜂群里能哺育成功吗?(4)“金喀”蜂用的巢础是中蜂巢础还是意蜂巢础?(5)中蜂群加入意蜂巢础能不能造脾?(1999年第6期13页“问题征答”1)(1)答:①要想过渡到养“金喀”蜂,首先要清楚“金喀”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南宁的许多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养殖场经常出现麻色蜜蜂和黄色蜜蜂混同一起的种群(简称双色群),引起中蜂养殖者的高度关注。笔者在南宁市吴圩镇(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定地养殖中蜂十余年,每年都有少量双色蜂种群出现,为此对双色中华蜜蜂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验证,认为双色蜂不是一个独立品种,是外来黄色蜂种与本地麻色蜂种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华蜜蜂 (简称中蜂 )是我国有3000年饲养历史的优良蜂种 ,它分布广、数量多 ,自80年代以来呈缩减趋势 ,并日益严重 ,是养蜂界十分关注和急于探讨的一个突出问题。李位三先生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并卓有成效的研究 ,发表了有关论文10多篇 ,尤其是《中华蜜蜂群体数量缩减及其原因的探讨》(生态学杂志 ,1991,(5)) ,《中蜂在平原地区繁衍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湖北养蜂 ,1991,(3)) ,《中、意蜂交尾干扰及其后果》(蜜蜂杂志 ,1993,(7)) ,《蜜蜂种间交尾干扰是蜂种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养蜂科技 ,…  相似文献   

11.
蜜蜂种间交尾的干扰是蜂种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种间生存竞争中,中蜂成为失势者,数量锐减,密度下降,生栖范围缩小,在意蜂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中蜂处女王交尾受到意蜂雄蜂的严重干扰,交尾成功率极低或交尾不成。这种性干扰是生存竞争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成为中蜂在平原丘陵地区繁衍困难,而又不被人们注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在我国饲养的蜜蜂主要有:东方蜜蜂(主要是中华蜜蜂)、西方蜜蜂(有意大利蜜蜂、东北黑蜂、喀尼阿兰蜜蜂、高加索蜜蜂、安纳托利亚蜜蜂和新疆黑蜂等亚种)以及西方蜜蜂的一些杂交种。其中意大利蜜蜂、东北黑蜂及新疆黑蜂等在我国人工管理饲养近100年,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当家品种。意大利蜜蜂、喀意杂交蜜蜂除海拔3 500 m以上和沙漠戈壁以外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较寒冷的地方有东北黑蜂和新疆黑蜂分布。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是我国土  相似文献   

13.
正春季蜜蜂繁殖期间,极易发生盗蜂,尤其会给规模化养殖的蜂场带来较大的损失。近年来,蜂农们根据中蜂与意蜂的个体大小差异,发明一系列隔蜂装置来阻止意蜂作盗中蜂,成效较为显著。但对于最为常见的中蜂间盗蜂却研究较少。因中蜂灵敏,对气味敏感,中蜂间盗蜂发生机率远大于意蜂盗中蜂机会,防范也难于意蜂作盗,中蜂群间  相似文献   

14.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15.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7,27(12):15-17
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资源是中蜂.随着人口增加、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意蜂等西方蜜蜂的引入和迅速增殖、种间竞争日益加剧以及蜂病的发生,中蜂经历了繁衍、发展和数量缩减的沧桑岁月.和西方蜜蜂相比,人们对中蜂的关注和深度研究、开发不够,因此强化对中蜂保护、选育、复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力度,乃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是对利用中蜂和意蜂对莲花授粉增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放蜂授粉比无蜂授粉可提升40%以上的结实率,蜜蜂强制授粉可提升50%以上的结实率。通过自然放蜂、网棚内强制蜜蜂授粉、网棚内无蜂授粉等分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蜜蜂对白莲增产达到23.83%;中蜂与意蜂的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业余定地混养中、意蜂的实践中 ,我发现蜜源淡季 ,尤其是在晚秋和早春 ,蜜蜂尚有繁殖和采集活动的缺蜜期 ,偶尔发生过盗蜂侵扰 ,个别中蜂弱小群被盗垮 ,主要是由附近外场蜜蜂侵入和本场蜂群缺食引起的。一般是中蜂先盗意蜂 ,主要是由于中蜂嗅觉灵敏 ,在检查意蜂时常有个别中蜂作盗 ,这对卫巢能力较强的意蜂群不足为患 ,仅有少数死伤 ,也有中蜂留居于意蜂群中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意蜂反盗中蜂 ,尤其是卫巢能力较差的小群遭盗时 ,有时较激烈 ;如不及早有效处理和控制 ,会有严重死伤和整群被盗垮覆灭的危险。本人的处理办法是 :1先治标…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蜂种资源,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维护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授粉昆虫。中蜂的野性比西方蜜蜂强,目前人们仍采用圆桶蜂箱、意蜂活框蜂箱和其他各式蜂箱对其进行饲养。研发了一种中蜂新式蜂箱和配套管理技术,旨在为形成一套十分适应中蜂生物学习性的标准蜂箱与饲养管理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中国独有。与其他蜜蜂相比,中蜂采蜜时间更长,每次外出采蜜时间比意蜂长约2~3 h,耐寒抗热,适应能力强。中蜂抗螨抗病能力也比较强,消耗的饲料较少,即使是零星蜜源,也能够充分利用。中蜂种质资源丰富,适合在我国山区饲养。中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相较于意蜂,中蜂吻比较短,在采集花蜜时有一定影响。中蜂蜂群群势弱小,分蜂、盗蜂性较强,易遭受巢虫危害,所以在饲养管理方面,中蜂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抗螨行为的信息途径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摄像并同步录音等技术观测中华蜜蜂工蜂清除雅氏螨行为的信息传递途径。结果显示:工蜂被螨寄生后急剧摆动腹部并在250-500Hz音频段发出高于正常状态时15%分贝值(dB)的声波,引起附近工蜂的注意,附近工蜂通过视觉发现寄生螨及部位,冲去叼起寄生螨。通过生化培养箱内对雅氏螨培养,发现其对意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大幼虫有寄生倾向性,在中蜂封盖工蜂房内能够产卵,但卵不能发育为若螨。实验表明,意蜂蛹期铜元素含量是中蜂2倍多,中蜂前蛹期保幼激素Ⅲ量超过意蜂1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