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自走式柠条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柠条的平茬、输送、粉碎和装箱等作业,提出柠条平茬断面质量的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影响平茬断面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田间试验及性能测试,达到规范柠条平茬作业、促进柠条生长和加速柠条更新的目的,为自走式柠条联合收获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柠条收获机圆盘锯式切割系统动力学仿真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圆盘锯式切割系统的各部件的尺寸参数、柠条参数,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UG中建立单组切割部件和切割对象柠条的简化模型,导入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对对象进行柔性体替换,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分析。以切割锯盘的直径、厚度和切割部件的转速为影响因素,选取切割系统与柠条的作用力在各向的分力为评价指标表征柠条平茬效率,对影响平茬效率和功率的参数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虚拟正交试验,得到各指标的响应面回归方程,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切割锯盘直径为400 mm,切割锯盘厚度为5 mm,切割部件转速为1500 r/min时,单组切割部件的切割功率为12.32 kW,柠条收获机的平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张本源 《农业工程》2014,4(6):92-95
介绍了柠条的生长状况、作业条件及柠条平茬收获机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切割特性。就现有柠条平茬收获机械的结构参数等技术性能和应用情况进行阐述,根据生产需求,参考现有整体机具的技术特点,设计一种新型高效智能化柠条平茬收获机,为技术研发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内蒙古地区柠条平茬收获时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收集不方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柠条平茬机械,该设备主要由聚拢装置、切割装置、输送装置、挂接装置、仿形机构等组成,采用双圆盘回转切割方式,配套行走动力为自走式电控履带机,可完成对柠条的采收扶持和整齐摆放,降低人工投入。本文设计的柠条平茬行走速度0.5~1m/s,切割线速度40~60m/s,留茬高度50~100mm,割净率≥90%,各项计算满足实际平茬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指出多年生长的柠条必须进行平茬抚育,根据多年对柠奈平茬机的试验、研咒,介绍了柠条平茬机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柠条平茬机有关技术参数、性能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柠条平茬收割作业时,要求茬口平整光滑、无撕裂现象,这样才能达到平茬复壮的目的。为此,设计多种型式的圆盘锯齿式切割器,并安装在4GM—200型牵引式柠条平茬收割机主机上,进行田间性能试验及研究。结果表明,圆盘锯齿式切割器收割柠条时,当齿刃线速度为50~60m/s,割刀进距小于等于0.16mm,割茬高度50~100mm时能满足切割质量要求。该结果为圆盘锯齿式切割器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沙生灌木平茬复壮工作迫切,人工平茬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以及为荒漠化防治实现机械化技术,设计了具有铰接式车体机构的自走式灌木平茬机,实现扭腰式扇面摆动切割作业。提出了人工操纵与机具自适应仿形相结合的纵横向仿形收割沙生灌木方法,并对柠条、沙柳进行了收割试验。试验结果为:柠条漏割损失率小于等于0.8%,割茬破损率为2.9%;沙柳漏割损失率小于等于0.8%,割茬破损率为2.5%,割茬高度小于等于7 cm,整机可靠性系数98.5%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9NP-1.2型柠条平茬机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的柠条机械平茬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平茬作业效果分析,提出了柠条机械化平茬存在的问题及平茬机具的结构性能要求,为柠条机械化平茬、柠条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4N-3型柠条平茬机锯切机构及其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机锯切机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通过试验数据说明4N-3型柠条平茬机所具备的性能特点完全可以达到柠条平茬作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4LN—200自走式柠条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4LN—200自走式柠条联合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总体结构、底盘配置、切割装置及行走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参数计算,对影响平茬质量好坏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基于PLUS+1的NFPE控制,提供与发动机转速相关控制,避免割台的堵塞、缠绕等现象发生。实现柠条平茬、输送、切断、装箱的联合作业机械及液压自动翻转卸料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割茬整齐,作业流程安排合理,适用性较好,工作可靠、安全。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米志峰 《农业工程》2015,5(6):88-91
设计了一种自走式柠条饲料联合收获机。该机可一次性完成柠条的平茬、输送、切断和装箱联合作业,采用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液压行走系统和基于DSP的满负荷喂入与行走速度匹配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介绍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并对主要工作部件结构进行了设计。田间测试证明,整机性能指标达到任务书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稻茬地少耕免耕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为破茬开沟装置提供设计依据,采用自制的剪切试验装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水稻根茬-土壤复合体进行了剪切试验,对根茬-土壤复合体含水率、土壤容重、根茬-土壤复合体的当量直径、剪切位置、剪切速度、切刃刃角、切刀刃口形状7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根茬-土壤复合体含水率、剪切速度、切刃刃角3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极限剪切应力与复合体的含水率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与土壤容重呈幂函数关系,与根茬-土壤复合体直径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与剪切速度呈对数函数关系,剪切位置距离根茬中心越远极限剪应力越小,切刃刃角越小极限剪切应力也越小;在4种形状的刃口切刀中,凹圆弧切刃的极限剪切应力最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割速度450 mm/min、含水率25%、切刃刃角15°时,极限剪切应力最小。  相似文献   

13.
甘蔗人工砍切过程的仿真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蔗根部切割质量直接关系到收获过程中的损失和宿根质量。机械化收获甘蔗普遍存在割茬不齐、破头率高、收获损失大等问题,而人工砍蔗切割质量好,甘蔗损失小。为了研究人工砍蔗的机理,运用高速摄影技术,对人工砍蔗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仿照人工砍蔗过程建立了摆锤切割试验台,为进一步改进根切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免耕播种机动态仿生破茬装置设计与参数试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粗壮量大、不易腐烂,造成免耕播种机破茬防堵装置秸秆根茬切断率低和作业所需切割扭矩大的技术难题,以蝗虫口器多段阶梯锯齿状结构和双上颚异向等速咬合运动方式为仿生原型,设计一种可在东北地区实现高效破茬防堵作业的动态仿生破茬装置。通过仿生构建、机构设计、理论分析和参数优化等方法设计了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和仿生破茬刀;运用Arduino系统和智能控制方法设计了智能驱动系统,实现了运动方式-结构耦合仿生;通过参数优化试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结构和作业参数对秸秆切断率和切割扭矩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佳参数组合:作业速度为10 km/h,回转半径为250 mm,正转破茬刀仿蝗虫口器刀片数量为9,反转破茬刀仿蝗虫口器刀片数量为18;最终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动态仿生破茬装置相较于被动缺口圆盘破茬刀可提高秸秆根茬切断率22.6%~27.4%;相较于驱动缺口圆盘破茬刀可提高秸秆根茬切断率8.6%~13.5%,降低扭矩输出19.5%~21.8%;作业后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仪进行耐摩擦磨损对比试验,其平均表面粗糙度和最大磨痕深度相较于驱动缺口圆盘破茬刀分别下降14.5%和15.9%。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破茬碎土刀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深松作业时残留土块较大、破茬作业中机组载重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与深松铲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结合机构互作效应时的运动学分析及深松铲的田间试验,确定破茬碎土刀刃口曲线与地面夹角为10°~70°,破茬碎土刀最小半径为180 mm,中间半径为215 mm,最大半径为235 mm,深松铲与破茬碎土刀的最小间隙为20 mm,并运用离散元仿真试验为机构配合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田间性能试验表明,互作效应装置与参照指标相比,破茬比率提高10. 92%、碎土率提高6. 04%、耗油量降低31. 39%;田间对比试验表明,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比分离作用的破茬碎土刀、圆盘刀、缺口破茬刀,在相同工况下,平均破茬比率分别增加了3. 53%、19. 38%、8. 86%;在不同工况下,比分离作用的圆盘刀,平均载质量降低20 kg,破茬比率提高13. 8%,耗油量减小7%,平均载质量降低40 kg,破茬比率提高5. 82%,耗油量减小21. 82%,比分离作用的缺口破茬刀,平均载质量降低20 kg,破茬比率提高4. 5%,耗油量减小12. 79%。因此与深松铲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在降低载质量时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6.
甘蔗入土切割可以有效降低根切破头率,由于西南丘陵山地蔗田凹凸不平,现有甘蔗收获机难以控制刀盘进行入土切割作业,导致甘蔗机收产生大量根切破头。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自行研制的甘蔗入土切割试验台,基于角度传感器、切割压力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入土切割控制系统,开发了基于PID算法的刀盘高度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构建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入土切割控制系统的稳定时间为0.67 s,超调量为8.6%。为验证入土切割控制系统的作业效果,以前进速度、地面波长和地面振幅为试验因素模拟蔗田路面,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为1 km/h、地面波长为1 m、地面振幅为4 cm时,最小平均入土切割深度误差为3.26 mm。当前进速度为3 km/h、地面波长为1 m、地面振幅为12 cm时,最大平均入土切割深度误差为8.87 mm,刀盘可以保持入土切割。研究可为入土切割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菊  赵国臣  吴建民 《农机化研究》2007,(1):148-149,152
通过对免耕播种机的发展及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破茬部件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根据破茬部件的功能要求,研制出了一种通用的免耕播种机破茬部件的田间试验装置;同时,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该试验装置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该种免耕播种机破茬部件的田间试验装置,解决了犁刀避让残茬以及机架被抬起的现象,为研制通用型免耕播种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收获前的杀秧处理对后期的收获效率及马铃薯品质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为此,针对当前马铃薯杀秧机存在作业效率低、留茬高度不均匀及带薯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高效的马铃薯杀秧机。本机可根据不同地块、不同马铃薯品种的需要调节留茬高度,提高了后续收获的流畅性;刀具采用甩刀的形式并在杀秧轴上呈仿垄形分布,极大降低了带薯率及伤薯率。同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部件均满足强度要求。对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杀秧效率明显提高,留茬高度均匀,带薯率显著降低,均满足马铃薯的杀秧作业要求。本研究对提高马铃薯杀秧机的作业效率及后续收获效率、更好地适用于马铃薯的大规模收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