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国内大米知名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恒 《中国稻米》2003,9(3):36-37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大米消费国 ,大米养活了60 %以上的人口 ,大米的丰欠盈缺直接关系到亿万人口的温饱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粮食市场放开也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 ,目前大米已经成为粮食市场上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粮食产品 ,但令人遗憾的是 ,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大米品牌能够领导中国的米业市场 ,甚至连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都没有。随着中国加入WTO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 ,没有品牌就不能形成产业规模 ,没有产业规模就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也就不能抵御市场风险。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品牌就是商品的旗帜 ,厂家的招牌。品牌…  相似文献   

2.
作为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茶产业,其产业发展对于品牌诉求有着强烈的需求和特殊性。2006年的普洱热、2007年的铁观音热,均从品牌战略角度将整体产业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商业意识更新提升的高度。目前,茶产业中存在着由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级品牌等多品牌混合的特殊结构。其中,由政府作为主推手的公共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各省、市及地方整合本区域内品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产业运作的重要策略。但公共品牌如何运作,是否任何县、市无论产业规模大小,还是市场定位均可实施公共品牌策略,这些都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3.
孙岩松 《中国稻米》2006,12(4):50-53
据对北京大米市场抽样调查,东北大米在北京品牌大米市场上占有率约78.7%,其中黑龙江大米约占47.5%;超市大米平均价格比批发市场高出60%左右;长粒米比普通粒形米价格高出10%左右;春、秋两个季节间的大米价格变化较大;有机米在抽样调查市场中尚未发现。分析认为,目前北京市场上大米品牌繁多,包装标识杂乱。在如何优化米业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有效利用能源,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政府应引导米业企业加速整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吉林大米品牌创建的案例,研究了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阶段政府角色和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牌萌芽阶段,政府重点为品牌建设提供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在品牌形成阶段,政府重点为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而加强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在品牌发展阶段,政府重点加强品牌的监管与整合。研究结果对优化政府行为、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福建名优茶发展趋势与品牌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名牌,使用品牌,是市场竞争中必由之路。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时代,如果名优茶在消费者心中没有一个固定的品牌形象,就谈不上品牌忠诚度;没有品牌忠诚度,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没有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品牌的一切战略战术就会盲从,品牌的发展将  相似文献   

6.
矫江  姜莹  刘艳霞  黄峰华 《中国稻米》2021,27(4):117-121
随着肉、蛋、鱼等副食消费量的增加,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呈减少趋势。差异显著的高中低消费市场,使大米与烟、酒、茶一样,成为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特殊商品。本文研究介绍了我国食物消费变化和大米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好大米的影响因素和大米品牌打造要点。要提升大米销售价格和经营效益,一是加工企业应重视产地环境,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打造产地品牌;二是针对“基地到餐桌”各环节采取综合措施,重视消费者可鉴别的市场标准及内在质量生产好大米,并注册商标打造企业品牌;三是各类安全大米、营养大米和功能大米等,应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标准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了我国稻米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层面计划生产稻谷、建设“水旱转换田”和扩大优质粳稻米出口,对减少陈米损失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言 中国茶叶影响深远,产品丰富,种类繁多,产区分布广泛,品牌传承悠久,成为我们进行评估研究的重要基础.2012年,中国茶叶总面积已超过3500万亩,产量达到176.1万吨,生产规模连续多年居全球前列,出口量居全球第二.中国茶产业更是涉及8000多万茶农、7万多家茶叶企业、20多个产茶省市自治区的重要产业. 中国茶产业发展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这一特征不仅使茶叶产品具有了明显的自然风物特征,也使茶叶品牌更多地与区域条件紧密相连,形成其特定的产品种植、生产范畴、历史文脉、品牌基础,也因此成就了众多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9,(11)
正品牌是产品的标识,也是产品品质与企业文化的内在集成和外在体现,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核心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已经从产品时代进入到了品牌时代。品牌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衡量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行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业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朱玮强  张贇  徐志刚 《中国稻米》2023,(2):53-58+64
稻米品牌建设是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促进稻米产业提档升级、优化稻米产业生态、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路径。为推动江苏从稻米产业大省向稻米产业强省迈进,在审慎借鉴“五常大米”“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江苏稻米产业应瞄准长三角中高端市场,加快实施“水韵苏米”省域品牌与“高特优”区域品牌相结合的统分品牌战略,以实现苏米品牌统分结合、集团作战,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契合度,强化江苏稻米市场优势地位。文章从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打响“水韵苏米”省域品牌、创建“高特优”区域品牌、提升稻米生产标准化与质量、品牌营销宣介、稻米市场流通与规范、科研创新驱动、全环节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优质稻米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为此,部分地区整合产业资源,发挥规模优势,提出了打造稻米区域性公共品牌的战略。盐城是江苏优质粳稻的重要产区,近年来提出了创建"盐城大米"市域公共品牌的战略,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以"盐城大米"区域性公共品牌创建为例,介绍品牌创建的有效措施,分析品牌创建面临的典型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区域性稻米品牌的创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种业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发展种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国外种业巨头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种子企业多、小、散、弱。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我国民族种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岌岌可危,其后果将会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快速发展壮大民族种业。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发展种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国外种业巨头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种子企业多、小、散、弱。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我国民族种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岌岌可危,其后果将会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快速发展壮大民族种业。  相似文献   

13.
黑大麦因其独特的保健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目前该产业正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就我市发展黑大麦特色产业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如何发展该产业进行简要阐述,提出相应对策,供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茶叶会展经济发展的产物,茶叶会展营销对茶叶企业品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茶叶会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茶叶企业对展会营销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认识,茶叶会展营销的品牌建设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茶叶企业必须树立茶叶展会营销品牌建设意识,创新展会营销策略,提高营销专业化水平,发挥茶叶展会营销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苏南城市居民对稻米知识和品牌大米的消费认知和购买行为,对于反映经济发达地区品牌大米市场需求,引领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并提高有效供给,促进我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苏南5地市692份调研数据,分析获得如下4个结果:一是样本居民对稻米了解不足、知识匮乏;二是样本居民对高端稻米消费需求旺且有良好的溢价支付能力;三是样本居民更加关注品牌大米的安全性、可信度和性价比,知名产区、优良产地、合格检测报告和质量认证证书被视为有效的品质保障;四是性价比高的“质量认证+企业品牌”大米最受欢迎,最有效推广宣传渠道是“移动端/短视频”,结合超市货架展示和试吃体验可取得较好效果。提出了加大宣传普及稻米知识、打造品牌合力谋划发展、拓展功能不断提高品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品牌,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属于核心竞争力,同样,在茶叶行业也是如此。我国茶叶行业要想发展壮大,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效应。茶叶品牌的创立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同时也不能离开法律的保护。法律对知识产权的维护是我国茶叶品牌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国茶叶要想稳定发展,不断前进,就需要民法对我国茶叶品牌进行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对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立铭  王利平  赵全航 《茶叶》2010,36(1):35-37,40
以“瀑布仙茗”品牌为代表的余姚市茶叶在汉代就有记载,现已经成为该市的农业主导产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但也存在产量规模、品牌知名度、市场覆盖面等问题。本文从调查人手,对该市茶叶产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看法,目的是使该市茶叶产业得到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南是茶叶大省,也是花茶大省,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品牌形象好,有形成产业优势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措施和建议:整合资源,建立茶胚基地,建好我省茉莉花基地;花茶企业重组联合,打造知名的品牌,开发有机花茶,优先建设花茶,鲜花市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粮结构升级需求压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断增大,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和重要的粮食主销区,研判其主粮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判断未来全国大米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以主粮大米为例,利用大型连锁超市销售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不同档次大米需求弹性进行了估计,并预测了长三角地区未来近20年中高端大米的市场消费潜力。【结果】长三角地区大米消费市场已趋稳定,消费结构逐渐由普通大米向中高端大米转变,预计到2040年,长三角地区中高端大米市场需求将达到1231×104~2463×104t,市场价值将达到1085亿~2302亿元。【结论】应针对稻米中高端需求的倾向,做好顶层设计,在已有市场及未来市场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区域布局、发展方向和产业规模,推进优化产品结构、品种结构、经营结构,不断提升优质绿色稻米的比重,加大对高端稻米产业发展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结合目前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诉求看,利用好品牌资源,做好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时代特点及重要内涵。整合资源,以绝对优势来实施自身发展与突破,无疑是基于当前整个时代认知这一基本形势所形成的具体理解,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的客观背景理解认知入手,结合乡镇茶叶产业化发展建设的具体诉求,结合茶农参与绿色农业融资活动的具体要求分析,从而具体探究乡镇茶叶产业化对茶农参与绿色农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