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能否稳定高效表达对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转Bt基因杨树对鳞翅目、鞘翅目昆虫的抗虫效应,以及抗虫选择性、稳定性及毒蛋白表达等方面分析转抗虫基因杨树外源基因的表达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转Bt基因杨树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成果,以便为转基因杨树和外源基因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抗虫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杨树抗虫基因工程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综述了抗虫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中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病基因和抗胁迫基因类型及研究进展,并对杨树转基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抗虫基因的特性、抗虫机理及其在杨树抗虫育种中的应用,指出了杨树抗虫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特征及其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Populus×aldatomen tosaCl.74 1)是以银白杨× (山杨 小叶杨 )为母本 ,毛白杨为父本 ,1994年杂交育成 ,为一优良白杨无性系 ,形态酷似毛白杨。在转双抗虫基因的研究中 ,选出高抗虫、中抗虫无性系。高抗虫无性系杀死昆虫幼虫的总死亡率为 83%~ 90 %。从苗期高生长和形态观察 ,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生长发育正常。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74 1杨营养繁殖技术及基本原理。介绍了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组培微繁技术、容器育苗的移栽和苗圃管理以及采穗圃的建立和经营等  相似文献   

6.
杨树抗虫基因工程及其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杨树抗虫基因工程为害虫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作者综述了抗虫基因的类型、杀虫机理及不同转基因抗虫杨树的抗虫性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和Bt毒蛋白基因的分类;概述了Bt毒蛋白基因在杨树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当前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杨树抗虫基因工程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转抗虫基因技术迅猛发展,转抗虫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综述了目前转抗虫基因植物对靶标害虫、非靶标昆虫及节肢动物群落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在抗虫基因克隆、抗虫基因工程微生物、抗虫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昆虫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转基因库安托杨及银腺杂种杨(含1~5个外源基因)中选择标记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进行PCR扩增,证实该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杨树的基因组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2种转基因杨树中NPTⅡ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PTⅡ蛋白的表达量并没有随着目的基因数量的增加而升高,说明与转单个基因杨树相比,转多个基因杨树可能由标记基因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并不会加剧.  相似文献   

11.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杨树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克隆及转基因应用研究方面的状况,并对杨树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杨树基因工程研究的规律,以促进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树因伤诱导型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强 《林业科学》1999,35(4):111-19
机械损伤或病虫害侵扰引起植物一系列防御相关基因的激活,其中一些是因伤诱导表达的.Bradshaw等1989年报道了杨树Win3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其编码产物类似于白薯和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并且是因伤诱导表达的。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一基因启动子在因伤介导表达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基因工程用于控制外源基因表达的可能性,本文分别从欧洲黑杨(P.nigra)和美洲黑杨(P.deltoides)中扩增出win3基因启动子WINP(705bp)和WIDP(791bp).这两个启动子与来自大肠杆菌的GUS基因融合,通过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引入烟草中.证实了WINP和WIDP控制的GUS基因的表达不仅在损伤部位,而且具有系统的因伤诱导效应.对8株转基因烟草的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其表达模式与以前的报道一致。无论是在受损伤组织还是完整组织中,WINP的伤诱导活性总比WIDP高。这两个启动子需要进一步改造以增强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杨树基因工程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杨树基因工程抗性育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杨树分子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中国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杨树资源丰富的国家 .杨树具有速生丰产、实用性强、无性繁殖能力强 ,且基因组较小等特点 ,现已成为研究林木生理和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树种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中国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杨树皮储藏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树树皮储藏蛋白BSP是类似种子储藏蛋白的氮素储藏物 ,冬季在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大量积累 ,是落叶树氮代谢中的重要成分。为了研究BSP基因启动子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特性 ,探索其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潜在的应用价值 ,我们用PCR方法从美洲黑杨基因组中DNA扩增得到了BSA启动子片段。与GUS基因融合构建中间载体后 ,转化烟草 ,获得了一批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化再生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检测 ,发现若干转基因烟草的茎和叶柄韧皮部以及叶脉都呈GUS染色阳性 ,初步证明杨树BSP基因启动子确有韧皮部表达特性 ,可介导GUS基因在转基因烟草韧皮部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黑斑病的高抗无性系美洲黑杨I-69及黑斑病的高感无性系欧美杨I-45为材料建立的2个cDNA文库,随机挑取cDNA克隆进行5'端EST序列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20 023条.序列经聚类分析和拼接后,共获得10 816个Unigene,其中包括3 734个Contig,7 082个独立的Singleton.被注释的8 853个具有同源性匹配序列基因中,按照GO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分3个不同分类角度进行分类.在具有功能注释的8 853个Unigene中,选出330个与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毛果杨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发现有177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出现在282个Unigene中,其中135个分布于杨树的18个不同连锁群上,其他42个基因位于还没定位的scaffolds上.所测定的这些EST序列为后期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杨树黑斑病的水平抗性遗传机制及进一步的相关基因发现奠定基础.
Abstract:
In an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resistance of black spot disease in poplar,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leaves of Populus deltoides'Lus'(I-69/55)and P.euramericana'I-45/51',which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pathogen Marssonina brunnea f.sp.brunnea,were analyzed based on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A total of 20 023 valid ESTs from the 5'terminal ends derived from corresponding cDNA libraries of the two poplar species were sequenced.Cluster analysis of the 20 023 sequences yielded 10 816 tentative unigenes,including 3 734 contigs and 7 082 singletons.All tentative unigenes were classified by Gene Ontology functional categories.To find resistance-associated candidate genes and locate them on poplar genome,330 unigenes was chosen from 8 853 annotated tentative unigenes,and their BLAST alignment was conducted with Populus trichocarpa assembly,1 77 related candidate resistant genes were found,and they presented in 282 unigenes.Among these genes,there were 1 35 genes located on 18 different linkage groups of poplar genome,and 42 genes located on the different scaffolds.This study supplied a resource of candidate gene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for the host horizontal resistance to the pathogen Marssonina brunnea at the whole genome range,and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gene disco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