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18-21
为研究不同柏木家系子代在湖北低山丘陵地区生长量及适应性情况。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仙女林场对28个柏木家系子代3 a生幼林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 a生柏木家系子代间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树高、冠幅差异极显著;金2、叶2、叶4、忠石01、梓1为优良家系,其中金2、叶2为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2.
红锥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生长快、材质优质的种源,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用材林种质资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11个种源和24各家系的树高、地径及冠幅的测试,并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优良的种源为06、07号,优良的家系为15011、12006-5号.各种源树高及胸径间差异极显著,冠幅间差异不显著;各家系胸径间差异极显著,树高、冠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桤木中龄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生长性状优良的桤木种源/家系,以及桤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7年生的桤木18个种源98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显示,除胸径外,桤木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75~0.303和0.033~0.369。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75~0.836和0.828~0.867。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性状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8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60%、7.23%、5.28%和14.87%,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1%、13.73%、18.24%和28.75%。桤木中龄林在种源/家系间选择潜力较大,选择增益较大,筛选出的优良的种源或家系为培育桤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遗传改良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极佳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国有温县苗圃试验地6个种源的180个家系的实生苦楝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80个家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极显著;6个种源间胸径和树高差异极显著。对试验地现存的苦楝个体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枝下高、冠幅,胸径和冠幅表现出极显著相关。对苦楝180个家系进行选优,共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中渭南种源12个,郑州种源15个,兰考种源2个,新乡种源3个。对1211株苦楝个体进行无性系选优,共选出90株优良无性系苦楝,选中的家系和个体可用于下一步的选优选育。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设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29个杂交鹅掌楸家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2014年分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分枝度和病虫害的遗传变异以及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情况,选择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研究发现: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等性状在家系间和单株间的差异显著,而分枝度和病虫害情况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68、0.500、0.507和0.554,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496、0.5139、0.4463和0.5571,且这4个性状两两之间都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以10%(20%)的入选率选择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性状分别能获得8.13%(6.47%)、11.66%(10.30%)、35.35%(27.16%)和10.75%(8.66%)的遗传增益;以5%的入选率选择优良单株,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分别能获得25.81%、36.44%、95.18%和26.8%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应湖北及相似环境条件生长的枫香优良家系,以132个枫香半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以7年生的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枫香半同胞家系间差异较大,材积、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受中度的遗传控制。表明枫香半同胞家系可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通过筛选得到43个生长表现较好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7.
以8年生闽楠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调查43个家系(含2个对照)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计算其遗传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表型变异系数,对家系进行初选。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都大于7. 5%,总体上优树子代生长表现较好。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89. 04%、79. 20%和1. 19%,树高和胸径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冠幅受到较弱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 66%、12. 5%、0. 74%,树高和胸径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为选育优良家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综合评价,选择了14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平均树高6. 88 m,平均遗传增益14. 64%;平均胸径8. 88 cm,平均遗传增益为47. 83%。  相似文献   

8.
2016年在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采用从泰国等引进的交趾黄檀26个家系的营养袋苗,进行引种造林试验,2019年对其胸径、树高、冠幅和保存率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年生交趾黄檀不同家系间幼林生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胸径4.3 cm、树高4.89 m、冠幅2.62 m、保存率95.82%;表现最优的家系为13号,平均胸径5.3 cm、树高5.44 m、冠幅3.02 m,分别比林分平均值增加23.3%、11.2%、15.3%。根据胸径、树高生长量2个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初步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家系(13、22、2、18、15号),可为交趾黄檀的引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柳杉一代种子园5年生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子代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家系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平均值分别为11.64 cm,6. 75 m,0. 040 3 m3,2. 07 m,27个参试家系材积生长量均大于对照;生长性状总体变异系数为材积胸径冠幅树高,家系内变异系数大于家系间变异系数;方差分析表明,家系间胸径、树高、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冠幅差异不显著;柳杉半同胞子代林胸径、树高、材积、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为0. 41,0. 16,0. 36,0. 16,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 78,0. 60,0. 76,0. 33;各性状期望遗传增益分别为6. 75%,0. 47%,11. 79%,0. 52%,现实增益分别为16. 47%,2. 92%,32. 76%,3. 27%,27个家系生长表现优异。研究结果可为探索子代林生长变异规律,一代种子园管理、杂交育种、优良家系(无性系)评选,及下一代育种群体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8年生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测定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等生长性状,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红椿家系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树高家系遗传力是0.231 9,单株遗传力是0.122 1,变异系数为4.7%。8年生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胸径家系遗传力是0.530 2,单株遗传力是0.264 6,遗传变异系数为12.9%,且胸径的遗传力高于树高。本次测定选出TC12,TC20,TC02,TC04,TC15等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于大型水库周围的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营造马尾松大径材家系试验林,造林半年和1年3个月后分别观测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的地径、树高以及冠幅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地径、树高、冠幅的变异系数均在19%以上。不同年份间不同家系地径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的,地径的变异系数在年度间变化不明显,而树高的变异系数则2012年的明显小于2011年的。27个大径材优良家系造林1年3个月后,以80、425、38、34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树高、胸径和冠幅均生长良好;27个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全部家系的平均树高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34号家系的树高超过了国家标准2年生树高的生长量。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各生长性状,包括2011年地径、2012年地径、2011年树高、2012年树高、2012年冠幅等,除2011年地径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来自广东省龙山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的39个自由授粉家系参加了1998年多点子代测定和2001年单点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1年生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家系和地点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8年生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差异较小;家系平均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24、0.26、0.30,主要生长性状受中等偏下的遗传力控制;第二代种子园材积遗传增益在1.88%~5.85%.其遗传增益和现实增产效果高于1.5代种子园,也高于初级种子园。对11年生多点子代测定林家系进行了丰产稳定性分析,选择出广谱丰产稳定家系5、8、17、19、23、26、28号,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提高3.39%;丰产家系3、7、15、21号和家系20、22、25号,分别适合龙山林场和曲江林场及相似立地条件地区限制性推广利用,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9.91%和4.89%;8年生单点子代测定林,以单株材积高于群体均值作为入选标准,有1、2、4、6、7、8、10、11、12、14、15、19等12个家系入选,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提高6.76%。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利用7 a生的生长数据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的日本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分析。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213个家系之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天然林产家系、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和中国产混合种子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别是中国产混合种子的1.05,1.03,1.13倍,是日本天然林产家系的1.25,1.18,1.80倍。根据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选择前50个优良家系所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7.8%、18.6%和18.7%。  相似文献   

14.
杉木第2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12年生杉木第2代子代测定林的主要生长性状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各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表现最好的30个家系,12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61 m、16.76 cm、0.1600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95%、5.55%、14.24%,平均现实遗传增益为31.78%,这些优良家系适合在福建省顺昌县境内及周边Ⅱ类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存富  张鸭修 《西部林业科学》2006,35(2):124-127,136
通过自1999年在罗平县水沟林场开始的杉木优树家系收集建设的实践,总结完善了杉木优树收集区的营建配套技术。收集的曲靖市13个杉木优树及引进的文山20个杉木优树家系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收集的各家系无性系间,其高、径、冠幅的生长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经优中选优,评选出最优无性系11个,可优先在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太子山常见的阔叶树种枫香树、麻栎及红果冬青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分析胸径(D)与基部直径(Di)、树高(H)与胸径(D)、冠径(Cw)与胸径(D)等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测树因子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各树种距离地面不同高处基径与胸径均呈线性相关,其中以D-D0.50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树高与胸径、冠径与胸径也均为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日本落叶松5个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数据分析了各个子代测定林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各个子代测定林的家系进行了遗传评价。除长岭岗林场种源1991年造林各家系之间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之外,5个子代测定林内各家系之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显著高于单株遗传力,在各子代测定林之间其变化趋势与单株遗传力相同,各生长性状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遗传力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8.
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变异和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营建于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近140个木荷优树家系的遗传测定林,研究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并初选出一批速生优质家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第3组的最大分枝角性状外,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也存在显著的家系×地点互作效应。性状遗传力估算值显示,树高、胸径和冠幅在两地点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均较高,其变化在0.36 0.87间,受中等偏强的遗传控制,而树干通直度和分枝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相对略低,受中等偏弱的遗传控制。性状相关分析显示,木荷家系树高、胸径和冠幅间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在0.572 0.928间。最大分枝粗与树高和胸径也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说明对速生的木荷家系须加强早期修枝,以培育优质的干材。以树高为选择标准,在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分别初选出24个和17个早期速生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9.
以2005年在福建省顺昌洋口国有林场和官庄国有林场营造的红心杉木单亲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红心杉单亲子代生长和材性性状的变异、性状间的相关性、遗传控制等进行了研究.两地点多年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年度与家系之间的交互效应没达到显著差异之外,其他互作效应都高度显著.单地点、单年份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洋口试验点4年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