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桂西南岩溶区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的生物量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恢复效果评价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4种不同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收获法研究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采用异速生长模型来估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并参考IPCC根茎比来量化乔木的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林下植物85种,隶属于46科,81属,其中,灌木植物25科,46属,50种;草本植物21科,35属,35种;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林(166.66 t·hm-2)任豆林(48.61 t·hm-2)吊丝竹林(36.54 t·hm-2)灌草坡(0.96 t·hm-2)。[结论]不同恢复模式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最高的为灌草坡(16种),其次为任豆林(15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12种);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任豆林(12种),其次为灌草坡(10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4种)。自然恢复林乔木不同组分生物量与任豆林、吊丝竹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草坡的灌木、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吊丝竹林、任豆林、自然恢复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吊丝竹林、任豆林的灌草生物量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灌草坡与自然恢复林的灌草生物量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2.
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和掌握植被自然恢复的趋势和规律,于2006年4月和8月2次对淄博市四宝山废弃采石场及其周边荒山荒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以灌草丛和草丛为主;灌木种类较为单一,共计4科7属7种,草本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计25科48属55种;荆条Vitex negundo是灌木层的优势种,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是其伴生种;各立地类型草本群落优势种差异不大;群落生活型谱反映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各立地类型间差别不大;土壤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坡位对华北落叶松生长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位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造林和经营措施中影响较大,坡位不适会导致森林结构的失衡和生态功能的破坏,进而引起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恶果。为了研究坡位对华北落叶松生长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围场县新丰林场不同坡位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坡位对林木蓄积量的影响不显著;(2)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影响效果显著(在5%显著水平上),总体上呈现上坡位大于中坡位大于下坡位的趋势;(3)坡位对华北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显著,灌木层在不同坡位下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草本植物层的变化趋势相似,处于上坡位的草本植物层和灌木层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草本植物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高于灌木层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乔木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灌木层和幼苗层 Pielou 指数先增加后降低,但草本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表现为先高后低再升高然后降低的特点,说明林火扰动对栎类群落林下草本层产生了重要影响; 栎类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和草本层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大多不显著,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以及草本层和幼苗层之间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变化不具规律性; 栎类群落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在过火后 10 年物种变化更替频繁,但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始终占据一定优势; 随着植被恢复的进程,灌草植被的变化是耐荫种逐步替代阳生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用技术》2021,(5):35-38
以中村林场大庙岭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运用Patric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目标树全林经营前后林下灌草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抚育后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都有增加,说明目标树全林经营有利于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2)灌木层物种各指数在经营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均匀度指数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目标树全林经营对灌木层多样性影响较大;经营后灌木层均匀度增加,草本层物种均匀度降低。3)林下结构多样性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综合影响,不同层次的物种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贡献不同,松栎混交林下多样性主要由灌木层决定。  相似文献   

6.
速生桉等3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国营沙塘林场的速生桉(广林9)、马尾松、湿地松3种人工纯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速生桉人工林物种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立地原有植被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区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总体比灌木层小,速生桉人工林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层不明显,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信宜市池洞镇和水口镇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了不同坡 位(上坡位和下坡位)和不同密度(低密度 1 350~1 700 株 /ha、高密度 1 950~2 475 株 /ha)桉树林个体生 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Simpson 优 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林生产力和林 下植被多样性,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和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上坡 位,但下坡位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低于上坡位;(2)密度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树高 和林分蓄积量,高密度桉树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低于低密度桉树林。总体而言,肥力条 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生长,产量更高,坡位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不同;高 密度(1 950~2 475 株 /ha)造林时,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存在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9.
香港郊野公园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香港大榄郊野公园森林群落的样地调查,利用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群落的类型、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了7个主要的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关系,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顺序为:土沉香群落>台湾相思群落>红胶木群落>木荷群落>毛叶桉群落>湿地松+鸭脚木群落>柠檬桉群落。森林群落的乔、灌、草3个层次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普遍以灌木层最高,均匀度指数则以乔木层最高。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因素主要为造林技术和频繁的山火。    相似文献   

10.
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Gini指数,分析了6毛竹4杉木、8毛竹2杉木、7毛竹3木油桐、10毛竹、9毛竹1樟树5种毛竹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5种毛竹林灌木层植物物种数依次为34、38、47、46和14种,共有102种;草本层依次为53、34、47、39和24种,共有121种;林分相似性结果显示,5种毛竹林分间差异较大;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明,5种毛竹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差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为7毛竹3木油桐,最低为9毛竹1樟树;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为7毛竹3木油桐,最低为8毛竹2杉木。综合分析表明,在闽西北丘陵地毛竹林中,7毛竹3木油桐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该类型能够促进毛竹林灌草植物多样性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山核桃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构建山核桃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群落,用群落调查法研究了浙江省临安市不同经营措施类型山核桃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绵枣儿、天葵、麦冬、地丁、鹅观草、猪殃殃等物种在各经营类型林地中重要值相对较高。(2)丰富度指数在16~33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72—0.85之间,Simpson指数在0.83~0.93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在3.07~4.23之间。(3)类型c(长期使用草甘磷除草的林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低于类型A(近3年未使用草甘磷,每年施肥2次的林地)和类型B(近3年未使用草甘磷,并未施肥的林地),Simpson指数大小依次为:类型A〉类型B〉类型c,均匀度指数类型A与类型C基本相等,而类型B最少。对于类型c,需要改变林地的经营措施,加速林下植被的恢复,合理引入绵枣儿、天葵、麦冬、地丁、鹅观草、猪殃殃等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对广西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较草本层物种丰富,灌木层的Shanor-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明显高于草本层。草本层的Pielou指数(J)分布幅度(0.771~0.994)较灌木层的(0.841~0.945)宽。小乔木伴生树种较多,乔木种类与林地起源关系密切。不同森林郁闭度、坡度、坡向及坡位的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郁闭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阳坡灌木层植被丰富度略高于阴坡的;平坡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较斜坡的宽;中坡位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比上坡位和下坡位的低。  相似文献   

13.
运用GPS辅助技术,以实地采样调查为主,对调查的样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优势度原则对古交市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表明,古交市物种丰富,其植被类型可以分为5类,即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荒草丛。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群落均匀度指数(JH)和(JD)对古交市内5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荒草丛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灌丛的生物多样性最高,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应用Shannon-W iener指数和P ianka重叠指数的方法,对山西中条山黄栌群落24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栌和黄刺玫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这直接反映了它们作为建群种在黄栌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黄栌和黄刺玫种间具有最大的重叠值,这是因为他们高居灌木层第一亚层,具有相似的资源利用方式,对光资源的需求较为强烈所致。黄栌与山蒿也有较大的重叠值,这是由于他们处于不同的亚层,皆为阳生植物,必然会在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竞争。灌木层植物间的重叠值大于草本层植物间的重叠,这是由于草本植物种间生态习性差异较大所致。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设于哀牢山各植物群的样地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了哀牢山东、西坡不同海拔高度地带性植物群落乔木层林木的高、径垂直分布特征,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垂直分布态势。结果表明:该山地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单峰型分布格局,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林木的最大和平均树高、最大胸径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而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出现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带内;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则沿海拔梯度上升呈整体减小的趋势;累加其植物群落乔、灌、草3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哀牢山东、西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海拔高度2000 m左右。在相同海拔高度处,西坡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于东坡,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大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山顶苔藓矮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小。  相似文献   

16.
植被护坡主要是依靠坡面植被地下根系的力学效应和茎叶的水文效应来实现的。本文通过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的降雨截留、削弱溅蚀等水文作用机制的研究,构建了公路边坡植被降雨截留和所消减的降雨动能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甜槠林是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鹰咀界天然林保护区内代表性植被。我们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计算分析将区内的甜槠林分成3大类别8种群落类型。并分别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g1)、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Alatalo均匀度指数(E)对各群落类型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论为:群落多样性乔木层、灌木层(不包括乔木幼树、幼苗)〉草本层,但乔木层多样性不一定大于灌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分布均匀度较乔木层高,变异系数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建立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系列,以"最优分割法"划分群落演替阶段,对广西西南部喀斯特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森林群落在群落结构上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乔木层树木高度多在20 m以下,胸径在12 cm以下个体可达89.85%;灌木层个体高度一般不超过2 m,以乔木层幼苗幼树居多;草本层高度在0.5 m以下。草本、灌木群落所处生境比较恶劣,多为耐旱耐瘠薄单优群落,物种组成单一,群落高度3 m以下。群落生物多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Simpson指数在演替初期为0.76左右;演替中期上升为0.81~0.94;而演替后期下降为0.73~0.94。Shannon-Wiener指数由演替初期的1.59上升到演替中期的2.01~3.47,到演替后期下降为1.31~2.67。群落均匀度指数JD在演替初期为0.029~0.095;到演替中期下降为0.016~0.059;在演替后期群落均匀度上升到0.06以上。研究区域植被群落特征与经典演替理论群落特征变化有所不同,但与生态系统在适度干扰下多样性较高的适度干扰理论相一致,说明桂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经常受到外界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