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氟硅唑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残留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PSA分散吸附剂吸附净化,液相色谱-紫外测定。氟硅唑的最小检出量为9.8ng,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9.8×10-3 mg/kg。在0.02~0.2mg/L添加水平下,梨中的回收率85.0%~105.0%,相对标准偏差2.6%~7.4%;土壤中的回收率80.0%~108.0%;相对标准偏差1.5%~11.4%,符合农残分析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在梨中消解较快,土壤中相对缓慢,半衰期分别为5.6~13.1d和5.7~31.4d。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d,梨中氟硅唑残留量均低于0.2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湖北林业科技》2015,(5):27-29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猕猴桃和土壤中百菌清残留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 mg·kg-1,通过对百菌清在猕猴桃和土壤中降解动态研究,表明百菌清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74 d和7.76 d,施药后第35 d,猕猴桃中百菌清未检出,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为0.012 mg·kg-1,推荐百菌清在猕猴桃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5 d。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应用毒死蜱喷雾防治松突圆蚧后,林下土壤中药后当天及1 d、3 d7、d、14 d2、8 d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该药在林下土壤中30 d内的残留量较高,降解速度慢,28 d时最高降解率为89.24%,平均半衰期为11.48 d。  相似文献   

4.
4种有机磷注射剂在苹果、梨果中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树干注射 4种有机磷农药后第 13d分析表明 ,梨和苹果果实中原药残留分别为氧化乐果 1 9,2 4mg/kg ,久效磷 1 3,1 8mg/kg,水胺硫磷 1 8,3 0mg/kg ,甲胺磷 1 2 ,0 8mg/kg ;第 2 5d果实中原药残留仅在苹果中测到水胺硫磷 0 0 0 1× 10 -6~ 0 0 0 5× 10 -6,其余 3种均未检测出。根据美国、日本对上述 4种农药在苹果、梨果中最高残留限量 :甲胺磷、久效磷、水胺硫磷均为 1 0mg/kg ,氧化乐果为 2 0mg/kg的标准 ,建议采前安全施药间隔期以 30d为宜  相似文献   

5.
甲维盐注干施用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测定甲维盐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24 h的LC50和LC90分别为0.23,0.75 mg/L。研究了甲维盐注干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先注干施药,再接种线虫,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达100%;接种后10 d之内注干施药,对松材线虫病的治疗效果达100%,接种后20 d注药,治疗效果仅为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甲维盐在松树中残留动态,注药0.5,1,2,3 a的残留量分别为38.29,8.46,2.73,1.02 mg/kg,均高于LC50(0.23 mg/L),LC90(0.75 mg/L);林间注干施用甲维盐,防治效果显著,注药1次,可连续3 a将马尾松的死亡率控制在0.19%~0.58%。  相似文献   

6.
为在黄褐天幕毛虫等鳞翅目食叶害虫防治生产中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开展好林木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以公路绿化林内山桃上发生的黄褐天幕毛虫为试验防治对象,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清水为对照,选用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000倍液、8 000IU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600倍液、2 000 IU苜核·苏云菌悬浮剂750倍液和1%苦参碱水剂1 500倍液等4种生物农药,研究了4种生物农药对3龄前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施药1 d后即效果显著,施药3 d后虫口减退率达到最高;4种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均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虽然施药3 d后虫口减退率低于高效氯氰菊酯,但施药7 d后除2 000 IU苜核·苏云菌悬浮剂750倍液虫口减退率未达到90%以外,其他3种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施药10 d后4种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全部高于高效氯氰菊酯,且均在90%以上,其中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和苜核·苏云菌悬浮剂2种生物农药的虫口减退率超过95%,防治效果高出高效氯氰菊酯近7个百分点。除虫口减退率较高,生物农药对天敌影响较小,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药。  相似文献   

7.
淡竹毒蛾以幼虫取食方竹叶片,严重影响方竹生长,降低方竹笋产量。为了探索高效、环保、经济的防治方法,采用喷粉技术试验研究了1.1%苦参碱粉剂不同施药量对淡竹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量为22.5kg/hm2和30 kg/hm2时、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该药剂可以作为防治淡竹毒蛾幼虫的防治药剂;为了环保目的,药剂用量22.5 kg/hm2为生产上的首选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和最佳防治龄期,开展了直升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美国白蛾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较长的持效期。在120 m L/hm~2和150 m L/hm~2用药剂量下,美国白蛾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施药后2 d分别为96.5%和100%;3龄幼虫施药后4 d分别为97.5%和99.0%;4龄和5龄幼虫施药后6 d分别为77.8%、83.1%和99.8%、77.9%,施药后7 d均达100%;施药后8 d投放5龄幼虫,7 d后虫口减退率仍在80%左右。在90 m L/hm~2用药剂量下,施药后7 d,仅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达到100%,3龄幼虫虫口减退率为68.6%,4龄和5龄幼虫虫口减退率只有40%左右。航空喷雾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为120~150 m L/hm~2,持效期可达15 d,最佳防治龄期为2~3龄。  相似文献   

9.
采用6种杀菌剂进行了防治苹果炭疽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前施药防治苹果炭疽病,试验中6种杀菌剂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在处理剂量范围内对果树安全。第5次药后第2次调查:4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1333、1600(mg/kg)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0.32%和92.51%,其次为40%苯醚·甲硫可湿性粉剂444、667(mg/kg);30%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00、300(mg/kg);;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600(mg/kg),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生产上应在发病前施药,间隔14d喷药1次,连喷5次.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京东板栗"主产区的河北省抚宁县板栗栽培地的土壤养分检测表明,土壤中硼含量低并不是空蓬率高的主要原因,当有效硼仅为0.30mg/kg时,而有机质含量高达9.13g/kg,水解氮高达89.05mg/kg时,空蓬率仅为8%,而有效硼含量相对高时,为0.32mg/kg,有机质仅有7.21g/kg,水解氮仅为41.80mg/kg时,空蓬率高达90%,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高低是决定空蓬率高低的关键.建议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氮肥解决板栗空蓬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娅楠  种培芳 《经济林研究》2024,(1):99-106+149
【目的】探究酒泉早酥红梨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生产优质早酥红梨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为实现早酥红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酒泉市肃州区和敦煌市早酥红梨的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早酥红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通过建立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线性规划方程,求解获得早酥红梨果品最优时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结果】酒泉早酥红梨园土壤特征为偏碱性,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偏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偏高,土壤肥力系数为1.18,土壤肥力等级为三级,属于一般;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酥红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建立线性规划方程组求解得出早酥红梨品质达到最优时的土壤优化方案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44 g/kg、碱解氮43.96~44.46 mg/kg、有效磷30.86~55.99 mg/kg、速效钾105.67 mg/kg、交换性钙11.68~13.29 g/kg、交换性镁0.77~1.38 g/kg。【结论】在管理酒泉早酥红梨园时,根据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叶部病害的发病高峰期在4~6月份。试验用春雷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异菌脲、多粘类芽孢杆菌4种生物制剂相应浓度梯度的药液对其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单次施药10 d后多粘类芽孢杆菌2 000~3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67.21%,异菌脲1 500倍液防治效果为59.02%,防治效果均超过50%,可作为速效药剂施用;2次施药10 d后异菌脲1 000倍液、多粘类芽孢杆菌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71.95%,说明这2种生物制剂可以多次施用达到长期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拱棚覆膜、上盖遮阳网的扦插育苗方法,进行白云杉嫩枝与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以IBA 200 mg/kg浸插条90 min,扦插成活率83%,生根率可达85%,且根系发育好,移栽成活率高;嫩枝插条生根率比硬枝插条生根率高57%,两种插条生根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插条在细河沙上的扦插成活率比在木屑上的高20%,生根率提高21%。嫩枝插条扦插后,20 d形成愈伤组织,30 d出现凸起,45 d生根。秋季控水炼苗,冬季床上覆膜覆草越冬。翌年移植成活率可达90%,当年新梢生长量5.5 cm。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施用过农药的森林,苗圃、果园和农田土壤及其附近水体中六六六和DDT的残留量,研究指出,残留量和施药量成正相关,在施用农药较多的地方六六六和DDT的残留量相当高。六六六的各种异构体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不同,丙体分解最快,其次是甲体,丁体和乙体分解缓慢,如果用丙体六六六代替工业六六六作杀虫剂,可以使土壤中的残留量降低90%,本文也表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因施用方法而异。  相似文献   

15.
桐油包膜材料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桐油为包膜材料,利用盆栽土壤试验法,并引入土壤降解、失重率测定方法,研究桐油包膜材料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桐油包膜材料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增加,降解速率加快;土壤pH值增加,降解速率减慢。用动力学方程C=Ce-kt曲线模型进行模拟,土壤含水质量分数20%时,半衰期116 d;土壤含水质量分数30%时,半衰期只有52 d;当土壤温度从15℃上升到35℃时,降解速率常数从0.003 6 g/d上升到0.008 9 g/d。土壤pH值从4.0上升到6.0时,速率常数下降0.009 2 g/d。  相似文献   

16.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2龄幼虫的野外防治结果表明,5%桉油精乳油和苏云金杆菌(8 000 IU/mg)在施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和18.3%,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施药后6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两种生物农药都有一定的持效性,在野外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灰斑古毒蛾,相比之下5%桉油精乳油的防治效果优于苏云金杆菌。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京东板栗”主产区的河北省抚宁县板栗栽培地的土壤养分检测表明,土壤中硼含量低并不是空蓬率高的主要原因,当有效硼仅为0.30mg/kg时,而有机质含量高达9.13g/kg,水解氮高达89.05mg/kg时,空蓬率仅为8%,而有效硼含量相对高时,为0.32mg/kg,有机质仅有7.21g/kg,水解氮仅为41.80mg/kg时,空蓬率高达90%,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高低是决定空蓬率高低的关键。建议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氮肥解决板栗空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就4.5%瓢甲敌乳油施用于葡萄日本双棘长蠹的效果进行了毒力测定,测试该药剂对日本双棘长蠹越冬成虫的驱避杀伤情况。结果表明:施药后前2d,日本双棘长蠹成虫对施药枝段产生了强烈的忌避反应,忌避率为100%;施药后3—5d,忌避作用有所减弱,但仍达82.00%以上;施药后7—10d,忌避率为56.41%-74.36%。同一质量浓度下3种施药方法对日本双棘长蠢成虫的触杀效果依次为喷施法〉涂刷法〉爬行法;3种施药方法均表明,质量浓度为1.25g/L和1.00g/L时药效较好,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0.83g/L和0.67g/L。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吡虫啉在金丝小枣树体内的传导机理,在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后,测定其不同方位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结果表明,经树干滴注杀虫剂后,吡虫啉在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组织中均具有良好的传导、分布性能,随着时间的延长,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注药后21 d、15 d、15 d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0.90 mg/kg、1.03 mg/kg、0.83 mg/kg。然后逐渐降低,均于用药70 d后变化趋于平缓,而注药后85 d时,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分别为0.79 mg/kg、0.54 mg/kg、0.64 mg/kg,仍处于较高水平;枣树不同部位吡虫啉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木质部、枝条韧皮部,叶片中的吡虫啉平均含量为0.70 mg/kg,比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别增加25.00%和45.83%,木质部平均含量为0.56 mg/kg,比韧皮部含量增加16.67%;树冠上层叶片、上层枝条木质部及上层枝条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平均含量分别达到0.78 mg/kg、0.58 mg/kg、0.49 mg/kg,均高于下层的含量,说明吡虫啉在树体内传输时纵向传导能力较强。枣树经树干滴注吡虫啉后,药效持续时间长,可有效防治枣树生长期内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开展竹林土壤重金属修复试验,探讨生物质炭不同施用量(分别为12000、6000、3000、0 kg·hm-2)对毛竹林土壤及笋主要重金属Cu、Pb、Cr、Cd、As和H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90 d后毛竹林土壤Pb、Cu、Cd、As、Hg的平均含量明显降低,施用生物质炭450 d后仅对土壤Cr、As和有效态Pb具有修复效果。施用生物质炭450 d后不同处理竹笋Pb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CK>生物质炭6000 kg·hm-2>生物质炭3000 kg·hm-2>施用生物质炭12000 kg·hm-2,竹笋Pb含量(干基)平均值分别为1.09、0.83、0.62和0.53 mg·kg-1。表明生物质炭有助于减少毛竹笋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降低竹笋重金属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