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目前农村养牛实际情况,提高肉用牛繁殖率,主要表现在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几项指标的提高上. 1繁殖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难产、流产、胎衣不下、死胎或产弱犊等,往往严重影响牛群的繁殖率.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授配率、受胎率、犊牛成活率关系到黄牛总的繁殖率,是黄牛改良效果的首要问题,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提高授配率授配才能受胎和产犊。据统计,“三率”的提高对繁殖成活率的增长效果分别为128.57、112.5%、100%。显然,提高授配率是提高“三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适龄母牛的受配率、受胎率以及犊牛的繁殖成活率,是鉴定适龄母牛总繁殖率的重要指标。提高适龄母牛的繁殖率,是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措施。  相似文献   

4.
繁殖力是指奶牛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它是奶牛生产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也是母牛的生产力,提高母牛繁殖力是获得更多畜产品的基础。要提高繁殖力,关键是要提高“三率”既要提高母牛的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以前我国农村广泛实行母牛受配率70%,受胎率80%和产犊成活率90%以上的指标,但实际上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提高“三率”,同时,还应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育成率,缩短母牛各胎的间隔期,延长母牛的利用期。  相似文献   

5.
黄牛改良的效果,应当首先体现在繁殖率方面。繁殖率由授配率、受胎率、犊牛成活率这“三率”来体现。统称繁殖成活率。美国、加拿大繁殖成活率的全国水平达70—80%以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胡言吐莫大队1980年337头黄牛的授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5.5%、97.8%和90.6%,繁殖成活率为84.62%。这是我国黄牛改良“三率”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牛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肉牛业来说,只有多产犊才能多产肉,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繁殖力下降和产犊间隔延长,都直接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肉牛繁殖力,就得做好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按目前农村养牛实际情况,提高肉用牛繁殖率,主要表现在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几项指标的提高上。1繁殖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难产、流产、胎衣不下、死胎或产弱犊等,往往严重影响牛群的繁殖率。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1营养不良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营养不足,会造成生长缓慢、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性成熟延迟、性周期无规律,从而造成繁殖率低下。对于妊娠牛,如果营养不良,还会造成死犊率增加。对于成年牛,会引起发情不正常,发情征象不明,发情期紊乱,排卵不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9.
<正> 温岭高峰牛属亚热带瘤型牛,是经过长 期的精心管养,选育和提纯复壮而成。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优良特性。据我们多年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温岭高峰牛的繁殖率较高,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倍(全国一般只有40~50%)。据1980年调查,182头可繁母牛,年内产犊149头,产犊率达81.9%;1981年3月调查了151头可繁母牛,怀胎137头,带犊34头,其中带犊怀胎20头,受胎率达97.7%;又据1981年底普查,193头能繁母牛,年内产犊183头,产犊率达94.8%,受胎189头,受胎率达97.9%,年内出售6月龄的犊牛181头,纯繁率达93.8%。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引进奶牛性控繁育技术,在青海省高原地区首次开展试验,共授配母牛363头,情期受胎率77.4%。从2007年4月开始产犊,至7月9日已产犊30头,其中母犊27头,母犊率达90%,犊牛体躯结构、生长发育都明显优于常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所产犊牛,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1.
奶牛繁殖率是指奶牛受配率、受胎率、产犊成活率。三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殖奶牛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奶牛繁殖率,就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1受配率1.1加强饲养管理受配率低的主要因素是奶牛不发情。奶牛五成  相似文献   

12.
基础母牛在肉牛养殖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繁殖性能包括配种受胎率、产犊间隔、发情率、犊牛的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等方面。母牛围产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与这几方面的指标有着重要的关系。带犊母牛的饲养管理较为复杂,也较为繁琐,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犊牛的成活率,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肉牛养殖中,养好母牛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提高母牛繁殖力是获得更多畜产品的基础,对于肉牛业来说,只有提高母牛受配率、受胎率、犊牛成活率才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按现养牛实际状况,由于不重视母牛的饲养管理,造成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难产、流产、胎衣不下或产弱犊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牛群的繁殖力。笔者在多年的肉牛繁殖技术推广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母牛常见繁殖障碍的病情与治疗效果的经验,供养殖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母牛繁殖率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速度和改良的成效。改良的目的是为了产好犊,多产犊,争取达到一年产一犊。而现在农村社队饲养的黄牛,不论是混群自然交配,还是采用人工授精的办法,母牛的繁殖率均很低。据双辽县1975~1 980年,对全县母牛繁殖情况统计,六年平均,母牛的繁殖成活率为35.77%。据梨树县1975~1979年  相似文献   

15.
对178头牦母牛分别在8月26日(Ⅰ组)和10月6日(Ⅱ)进行犊牛断奶。Ⅰ组发情率为99%,繁殖率89%;Ⅱ组发情率28%,繁殖率33%。Ⅰ组比Ⅱ组的发情率和产犊率分别提高了66%和64%。群体受胎率提高了9.34%。对断奶后的母牛和犊牛进行人工补饲,母牛的膘情和犊牛的生长发育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母牛繁殖力主要体现在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上,原来农村大多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一般母牛繁殖率和受胎率都很低.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调整,提高母牛繁殖力,以促进养牛生产发展和提高养牛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人们期望母牛的受胎率高,泌乳性能高,哺育犊牛的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又期望出生的犊牛质量好,初生重、断奶重大,断奶成活率高.那么如何饲养好、管理好母牛呢? 1 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1.1 母牛的妊娠诊断 1.1.1 妊娠诊断的意义 在母牛的繁殖管理中,妊娠诊断尤其是早期妊娠诊断,是保胎、减少空怀、增加产奶量和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的技术四川省红原县兽防站(624400)赵光前红原县牦牛的繁殖成活率较低,是个不小的损失。从几个主要环节来看,受配率为70%,受胎率75%,保胎率90%,犊牛成活率90%,显然是受配率和受胎率低。如果把受配率、受胎率也提高到90%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我国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和养牛专业户的不断增加.提高牛繁殖受胎率已成为增加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了了解当地黄牛的繁殖情况,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对吉林省舒兰市的3个乡镇的12984头黄牛进行了调查。调查牛中有可繁殖母牛7315头,产犊5705头.产犊率占78%。调查发现受胎率低直接影响养牛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并给黄牛繁殖改良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母牛产后发情早晚是繁殖方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与分娩后母牛的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间隔、终生繁殖犊牛数等均密切有关。为探讨本地母牛产后首次发情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缩短母牛产后发情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我区1979年部分调查资料,经用生物统计方法整理,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