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为探讨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toides (Munro.) Hack.)耐铝性的遗传规律,选用耐铝性存在差异的假俭草种质材料E102和E092(1)进行杂交,获得F1分离群体,并测定F1群体73份后代和2份亲本的相对根系干重、相对地上部分干重、相对全株干重,以耐铝隶属函数值为指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耐铝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个生物量指标中,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相对根系干重(25.36%)>相对地上干重(21.76%)>相对全株干重(20.15%),耐铝隶属函数的变异系数为42.28%;耐铝性的最佳遗传模型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表明该群体中耐铝性状表现出由误差或误差+多基因所修饰的单一正态分布特征.本研究明确了假俭草耐铝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假俭草耐铝性的基因和QTL定位以及品种改良、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用抗寒性存在差异的假俭草品种E142和E02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了杂种F1群体;利用电解质渗透法对F1群体及其亲本进行抗寒性鉴定,利用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假俭草抗寒性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 杂种F1群体不同单株间的抗寒变异较大,变异范围为-9.63~-1.45℃,变异系数为-29.27%。2)F1群体的抗寒性呈连续的混合正态分布,符合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3)假俭草的抗寒性状最适遗传模型为B-1,即抗寒性状受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1.28%。本研究明确了假俭草抗寒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假俭草抗寒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假俭草抗寒育种创造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引进的常用品种‘Common’假俭草和目前最耐铝的假俭草品种'TifBlair'为对照品种,采用小容积营养液培养法对选用来自中国13个省份的51份假俭草种质资源耐铝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00μmol/L的铝(AlCl3·6H2O)胁迫下假俭草种源间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相对根系干重、相对地上部分干重、相对全株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55%,15.62%和15.52%.采用隶属函数值的方法对供试材料的耐铝性划分5个等级,处于1~3级的(较耐铝种源)共21个,占总数的39.6%.处于第4级的(中间型)共19个,占总数的35.9%,处于第5级的(铝敏感种源)共13个,占总数的24.5%.其中'Common'假俭草和耐铝的'TifBlair'假俭草属于中间类型,这说明中国假俭草种源的耐铝性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假俭草杂交后代部分外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选用假俭草2份外部性状存在差异的种源材料E102和E092(1)进行杂交,获得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叶片长度与宽度、节间长度与直径及草层高度等外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假俭草上述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杂交后代5个外部性状中,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片长度(23.39%)>节间长度(21.89%)>草层高度(15.32%)>节间直径(7.41%)>叶片宽度(6.77%),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片长度,最小的为叶片宽度。2)叶片长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A-1模型,即1对主基因模型,该主基因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或超显性, 主基因遗传率为68.98%;节间长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A-4模型,1对主基因模型,该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为47.37%;草层高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B-6模型,即2对主基因模型,主基因表现为等显性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20%;叶片宽度和节间直径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5.
假俭草杂交后代生殖性状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假俭草2份生殖性状存在差异的种源材料E102和E092(1)进行杂交,获得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每穗粒数和花序长度等生殖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已初步明确假俭草上述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杂交后代的4个生殖性状中,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花序密度(54.10%)>生殖枝高度(13.17%)>每穗粒数(8.92%)>花序长度(8.4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序密度,最小的为花序长度。2)花序密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A-4模型,即一对主基因模型,该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即显性效应等于负的加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60.71%。生殖枝高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3.73%。花序长度也是B-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6.79%。每穗粒数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叶片长度与草层高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17 8和0.628 5;生殖枝高度与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与每穗粒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4 8和0.356 2;生殖枝高度与草层高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3 0。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引进的常用品种‘Common’假俭草和目前最耐铝的假俭草品种‘TifBlair’为对照品种,采用小容积营养液培养法对选用来自中国13个省份的51 份假俭草种质资源耐铝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00μmol/L 的铝(AlCl3·6H2O)胁迫下假俭草种源间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相对根系干重、相对地上部分干重、相对全株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55%,15.62%和15.52%。采用隶属函数值的方法对供试材料的耐铝性划分5个等级,处于1~3级的(较耐铝种源)共21个,占总数的39.6%,处于第4级的(中间型)共19个,占总数的35.9%,处于第5级的(铝敏感种源)共13个,占总数的24.5%。其中‘Common’假俭草和耐铝的‘TifBlair’假俭草属于中间类型,这说明中国假俭草种源的耐铝性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高丹草株高与叶片数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年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2002 GZ-1和2002 GB-1杂交组合的个世代(P1,P2,F1,F2,F2:3)群体的株高和叶片数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株高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控制;叶片数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控制,两性状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对株高、叶片数的表现起主要作用.株高中主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分别为26.98、10.02和2.36、1.61,而多基因分别为-6.9和-.06,F2和F2:3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94%和82.9%.叶片数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分别为6.11、1.04和0.63、-0.09,多基因分别为-0.16、-0.11,F2和F(2:3)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9.30%和91.60%.表明2个性状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该性状所属遗传模型的研究,旨在为高丹草的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缕草属植物部分外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份外部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J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密度、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节间直径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 在调查的8个性状中,正反交杂交后代中每一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超出了双亲的变异范围,不同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节间长度/直径、节间长度、叶长/叶宽、草层高度、节间直径、叶长和叶宽。2) 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直径的正反交后代的表型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密度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间无显著差异。3) 密度的最佳遗传模型正反交均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正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3.67%,反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3.22%。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节间直径的正交为1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反交为无主基因模型,节间长度的正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反交为1对主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9.
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2个极端类型材料Z136和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青绿期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结缕草属植物青绿期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正反交后代的青绿期变异范围均较大,正交的变异范围为178~261 d,反交的变异范围为188~253 d,均远远超出了双亲的青绿期(248和231 d),正反交后代的平均值分别为223.6和216.8 d,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缕草属植物的青绿期有母体遗传效应。2)正反交的遗传模型差异较大,母体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对青绿期的影响明显,正交F1群体青绿期的最适遗传模型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而反交F1群体青绿期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4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等加性遗传模型,且反交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94.35%。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属植物生殖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份生殖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Z1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花序长度、每穗小穗数、小穗长度、小穗宽度、小穗长度/宽度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7个性状中,正反交杂交后代中每一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超出了双亲的变异范围,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花序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生殖枝高度和每穗粒数,小穗长度和宽度的变异最小,花序长度的变异居中。2)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小穗长度和小穗长/宽正反交后代的观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花序长度、每穗粒数和小穗宽度正反交后代间的观测值无显著差异。3)花序密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为存在2对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型,生殖枝高度、花序长度和小穗宽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每穗粒数正交为1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反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小穗长度的正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反交为1对主基因模型。小穗长/宽正交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2.72%,反交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2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8.81%。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廖丽  白昌军  王志勇 《草业科学》2012,29(11):1671-1677
本研究选取相对总二级分枝个数比、相对总茎长比、叶片枯黄率、坪用质量、相对地上部干质量比和相对地下部干质量比6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19份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种质和1份品种的耐铝性差异进行初步评价,从而明确地毯草种质的耐铝性。结果表明,在2.10 mmol·L-1的铝处理后,不同种质之间的生长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不同指标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73%~39.63%,其中相对地上部干质量变异系数比最小(18.73%),而坪用质量最大(39.63%);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0.920;聚类分析表明,20份优良品种被分为三大类,即耐铝型、中间型和敏铝型。  相似文献   

12.
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应用砂培试验对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的相对鲜重,相对干重,根冠比,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进行测定,表明,低浓度的盐处理下,苇状羊茅生长未表现出受不利因素影响,但此时羊茅已对外界高渗溶液做出生理反应,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成倍增加;随着盐胭控浓度的增大,羊茅相对鲜重,相对干重,根系活力均降低2,生长和生理上都表现出盐害效应同时叶片中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反  相似文献   

13.
在2014年11-12月冬季降温期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8个不同基因型假俭草的抗寒性与叶片细胞内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以及游离态腐胺、亚精胺、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前降温过程中,假俭草其叶片色泽持续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的含量持续升高。基因型E02、E07、E09和E10在降温过程中的相对电导率与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基因型,而叶片内的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4个基因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与假俭草的耐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对增强假俭草的耐寒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高假俭草扦插成活率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假俭草多用扦插法进行建坪 ,由于假俭草生根较慢 ,在扦插后容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试验结果说明 ,当温度为 2 5℃~ 30℃比温度在 1 7℃~ 2 1℃、2 2℃~ 2 5℃、2 8℃~ 33℃时扦插成活率分别提高36%、2 1 %、1 4% ;含 5个节的插穗带有分枝比不带分枝、插穗含 3个节 ,成活率分别提高 2 5 %、1 2 % ;通过4%的尿素溶液浸泡插穗茎叶 5min可提高扦插成活率 2 4 % ;通过 1 0 0~ 80× 1 0 - 6的NBA。 60× 1 0 - 6的IBA、80× 1 0 - 6的ABT处理插穗可分别提高成海率 40 %左右。所以在假俭草扦插建坪时合理的选择扦插时间、插穗形态是非常重要 ,对插穗进行适当的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探索柞蚕产卵量的遗传规律,对柞蚕产卵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柞蚕新品种582和宽青为对交亲本分别配制F1和F2,用主基因-多基因分离分析法研究其产卵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杂交组合582×宽青的产卵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占43.84%,多基因遗传率占5.81%。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对柞蚕产卵量的影响较大,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率达50.35%,因此,环境因素对产卵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结果提示,在排除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固定有利于提高产卵量的主基因,完全可以对柞蚕品种的产卵性状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6.
亚磷酸盐是正磷酸盐的一种还原形态,具有溶解度高、运输效率高、与土壤反应活性低等优势。通过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苗期对亚磷酸盐的耐逆能力,旨在为紫花苜蓿耐亚磷酸盐品种筛选和亚磷酸盐新型磷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3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磷酸盐(0.5 mmol·L-1 KH2PO4)和亚磷酸盐(0.5 mmol·L-1 KH2PO3)两个处理,测定不同品种幼苗的株高(PH)、茎粗(SD)、茎叶磷含量(SPC)、茎叶干重(DWS)、根干重(DWR)、根冠比(RSR)、总根长(RL)、根表面积(RSA)、根磷含量(RPC)、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净光合速率(Pn)12个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以各单项指标的耐亚磷酸盐系数(PTC)作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亚磷酸盐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数学模型。在亚磷酸盐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余指标均显示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2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耐亚磷酸盐综合评价值和聚类分析,可将37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高度耐亚磷酸盐包括WL903和可汗2个,中度耐亚磷酸盐12个,低耐亚磷酸盐17个,亚磷酸盐敏感型6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耐亚磷酸盐特性的评价回归模型Y=-0.174+0.102PH+0.189DWR+0.168 RL+0.187RSA-0.061PnR2=0.9908),且各品种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均大于93.22%。综合表明:高度耐亚磷酸盐的品种有可汗和WL903;在亚磷酸盐胁迫下,株高、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等可作为紫花苜蓿品种耐亚磷酸盐特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植物对锰胁迫的耐受性机制,以采自重金属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的鸡眼草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锰浓度胁迫下[0 (对照)、1000、5000、10000、15000、20000 μmol·L-1] 开展盆栽试验,比较研究锰胁迫对两种来源鸡眼草表型、生理生化特性及锰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的升高,1) 两种来源鸡眼草的根干重、芽干重、根冠比均呈降低的趋势;当锰浓度达5000~20000 μmol·L-1时,与对照相比,污染区、非污染区鸡眼草的芽干重分别下降4.34%~27.71%与16.33%~49.77%,根干重分别下降19.00%~66.06%与27.90%~77.54%,污染区下降幅度均较非污染区的小;2) 两种来源鸡眼草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则逐渐升高;3) 两种来源鸡眼草根、茎、叶的锰含量均增加;锰浓度为20000 μmol·L-1时,污染区和非污染区鸡眼草的叶锰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53和13.41倍。因此,污染区鸡眼草锰耐受能力及富集能力均较非污染区鸡眼草高,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是其耐受高锰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暖季型草坪草大规模种质资源抗盐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前国内外用于暖季型草坪草抗盐评价的指标很多,但尚未系统研究过其在大规模种质资源抗盐性评价中的效果.试验通过水培法,从操作时间、准确性、相互关系等方面,对6种暖季型草坪草在不同盐度处理下8个指标的系统比较研究,探讨了暖季型草坪草大规模种质资源抗盐评价的指标选择方法.结果表明叶片烧伤度、枝叶修剪干质量和根系修剪干质量3个指标操作方便省时、准确性高,是开展大规模种质资源抗盐评价的理想指标.但这3个指标在盐胁迫下的反应不一致,要求以叶片烧伤度为基本指标,结合枝叶修剪干质量和根系修剪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7属11种13份暖季型草坪草为材料,通过采用土培结合盐水(20 g·L-1 NaCl)灌溉的方法,研究了其营养器官对盐胁迫的生长反应及抗盐性差异。结果表明,除结缕草(Zoysia japonica)‘Z080’的冠层干质量外,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叶片枯黄率、枝叶修剪干质量、冠层干质量和地上部分总干质量)生长。盐胁迫下,具有地下茎的草除对盐非常敏感的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Pan1’死亡外,其他草生长受到促进或影响不显著。盐胁迫对根系的影响比较复杂,对盐非常敏感的草种如巴哈雀稗‘Pan1’、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 ‘Tifbliar’和‘E126’的根系已经死亡,抗盐性较弱的草种如牛鞭草(Hemarthria sibirica)‘H001’和双穗雀稗(P.distichum)‘P011’的根系生长受到抑制,而其余抗盐强或中等的草种根系生长受到促进或不受影响。同一指标在盐胁迫下草种间的变异很大,说明草种间存在较大的抗盐性变异。根据主要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13份草坪草的相对抗盐性为海雀稗(P.vaginatum)‘Adalayd’>沟叶结缕草(Z.matrella) ‘Diamond’>结缕草‘Z080’>钝叶草(Stenotaphrum secundatum) ‘S004’>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南京’>结缕草‘兰引3号’>杂交狗牙根(C.transvaalensis×C.dactylon) ‘Tifway’>双穗雀稗 ‘P011’>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B003’>牛鞭草‘H001’>巴哈雀稗‘Pan1’>假俭草‘Tifbliar’>假俭草‘E126’。土培法的相对抗盐评价结果基本上与水培法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