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但有关的此病报导较少见。1983年一月我校鸡场发生了一次鸡传染性鼻炎,现将发生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我校鸡场共有成年鸡394只,其中星杂288为117只,白来航163只,农大黄89  相似文献   

2.
1998年9月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附近的两个鸡场中爆发了强毒鸡新城疫,4万只鸡死于此病,另6万只同群的鸡被销毁以防止此病的传播。两个鸡场都经过了检疫。澳大利亚鸡肉委员会(AustralianChicken-MeatFederation,ACM...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不少鸡场已经开始探索鸡白痢杆菌病的净化问题,一般采用检疫结合兽医卫生措施的方法,但这需持续多年、长期不懈,才有可能达到净化标准。然而目前不少国内种鸡场由于鸡舍的设施与布局不够合理,鸡白痢杆菌病对环境的污染又极为严重,一些鸡场经过几年净化工作后,阳性率虽有所下降,但净化指标往往迟滞不前,或由于一段时间放松了净化措施的实行,白痢杆菌病又会回升,所以目前获得净化成功的鸡场为数仍然很少。为了能更有效地做好鸡白痢杆菌病的净化,我们利用某些鸡场原有种鸡棚养或半棚养的条件,采取棚养、  相似文献   

4.
鸡减蛋综合症(EDS—76)是以产蛋明显减少和产软壳蛋等蛋壳异常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于1976年由VanEck等首先在荷兰发现,之后北爱尔兰及日本冈山县也相继发生此病。近年来,随着国外种鸡的引进,我国许多地区也出现此病。本文将包头某鸡场发生此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市养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饲养管理水平、防疫消毒意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999年以来,以急性大批死亡为特征的典型新城疫得到较好的控制,只有少数鸡场发生非典型鸡新城疫。但今年3月底我市的城头镇某鸡场爆发新城疫,之后的半个月内,周围的12家鸡场也陆续发生此病,现将发病和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笼养蛋鸡产蛋高峰期发生禽霍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某鸡场产蛋高峰期的鸡突然暴发禽霍乱,经采取综合措施后,迅速成功的控制了疫情,并避免了在鸡场中的传染蔓延。1发病情况某市郊一种鸡、蛋鸡场,共有鸡舍8栋;鸡舍间距15m,均为笼上饲养,共可养鸡4万余只。该场是一个老鸡场,卫生条件较差,十几年前曾发生过禽霍乱,但于80年代以后未再发生此病。1996年2号鸡舍饲养罗曼褐壳蛋鸡5500只,免疫程序执行情况尚好,但因十几年未发生禽霍乱,而且周围县市也没见此病发生和流行,所以未将禽霍乱免疫列入计划。于1996年8月22日,217日龄时,正值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为89%,…  相似文献   

7.
1962年,美国学者Winterfield等首次证实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可引起鸡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肾炎肾病综合症的疾病。之后,类似的疾病被相继发现。许多学者根据其病理学特征,将此病称为传染性支气管炎肾炎(IBN)。1988年,李康然等从广西、北京的一些暴发肾炎综合症鸡场的病鸡中分离到IBV,从而确定此病在我国流行。近年,有关我国一些鸡场发生此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鸡IBV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隐性雏鸡白痢的防治张广义赵彦雪近年来,中小型鸡场发生隐性雏鸡白痢,造成雏鸡大量死亡,自然耐过的雏鸡长期带毒,影响以后的生长和产蛋性能。现将此病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病特点该病主要在曾发生过雏鸡白痢的中小型鸡场中流行。一般从10日龄开始发病,15...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8日,沙河市某鸡场购进15000只蛋鸡雏。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因本鸡场未发生过此病,且后备母鸡接种喉气管炎疫苗后,会推迟产蛋期,故未将此病纳入免疫程序。本批蛋鸡育雏期成活率为97.6%。随后,鸡群陆续暴发以张口喘气。甩鼻、咳出带血黏液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达60%,死亡率7.5%。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与危害国内外均有报道。国内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对该病的防治逐步引起重视。但由于一些鸡场在鸡群的饲养管理方面不够完善,兽医工作者和饲养人员对此病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因此,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越来越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来,部队某鸡场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该鸡场鸡群发生葡萄球菌病的情况和诊断与采取的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某场发生禽流感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呼吸性传染病.现已证明鸡、鸭、火鸡、鹌鹑以及野禽均可感染此病.1878年最先在意大利发生和流行,对鸡的致死率很高,故称为鸡瘟(Fowl Pest).本病主要发生在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挪威、香港、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地.1984年我国首次在北京某鸡场发生此病由于采取了烧毁处理、严格消毒等措施,控制了疫情1994年在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再发生此病流行.1995年5月,我省某鸡场饲养的艾维茵肉鸡发生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临床症状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分离诊断确诊为禽流感.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经过四川某鸡场1995年4月22日从某公司购回1日龄艾维茵肉鸡苗2500只.从23日龄开始,每天有3~5只鸡死亡.24~36日龄阶段,死亡数量增加至每天死亡30~70只.其中30日龄死亡103只,达到死亡高峰.37日龄以后每天死亡7只左右,至44日龄共死亡560只,死  相似文献   

12.
鸡场规模不论大小,若要确保鸡群健康,净化鸡场环境是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措施。大量事实证明,那个鸡场管理严密,免疫程序合理,井且在净化鸡场工作方面做得好,且能长期坚持,那个鸡场的疫病就少,经济效益便高。最近几年,不少鸡场反映,鸡病越来越多,鸡一年比一年难养。技术人员虽然在免疫接种上做了大量工作,有的甚至还用价格昂贵的进口疫苗,但疫病仍不断发生,损失逐年增加,笔者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禽主仅考虑对鸡预防接种,而放松了鸡场管理和内外环境的净化。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鸡场技术工作的体会,认为要使整个鸡场的鸡群健康…  相似文献   

13.
成年蛋鸡发生新城疫的特征及防治李宪珍,张九生,柳晓燕,林乃熙(山东省济宁市兽医站272137)成年鸡因经过新城疫疫苗的多次免疫,一般被视为不易发生新城疫的安全鸡群。但近年来,在我市一些养鸡专业户中,甚至鸡场中却屡发此病。并因病鸡不具有常见新城疫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对上海市某原种鸡场的某地方品种核心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通过基本情况调查、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及净化方案的实施,该鸡场净化效果显著。调查发现该鸡场禽白血病处于低水平感染,经过4个世代净化,核心保种群公母鸡血浆病毒分离率从第0世代的9.10%降至第3世代的0.50%,公鸡精液病毒分离率从第0世代的3.26%降至第3世代的0。在生产性能方面,经过4个世代的净化,与净化起始阶段0世代对比,56周龄产蛋数平均净增8.95个;育雏期成活率、育成期成活率、产蛋期成活率分别增长3.01%、2.17%和1.48%;入孵蛋孵化率相比第0世代提升2.72%;各世代种鸡18周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整体呈逐代增加趋势。研究可为原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鸡白痢杆菌病(Pullorum Disease,PD)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SP)引起,本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染。在我国,原种场、祖代场对此病进行了严格检疫,基本上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但在父母代鸡场和商品代鸡场阳性率仍较高,是导致我国商品代蛋鸡群死淘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在蛋种鸡场如何做好鸡白痢杆菌病的净化工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同安区并发生几次大暴发,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该病的发生得到控制。近年来,发现有些鸡场对法氏囊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思想上产生麻痹,忽视防疫措施,导致了该病的暴发,造成经济损失。现将某饲养户饲养的一群杂交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种鸡场发生该病,将给鸡场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危害。 本人在种鸡场实际生产实践中受到了传染性法氏囊疾病的困扰,经过全场综合防控后,控制住此病。现针对该病的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方法整理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火鸡、鸭、鹅、麻雀、乌鸦、鹰等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养鸡水平的普遍提高及抗菌、杀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国内一些规模化养鸡场已很少发生此病,但在青岛、西安、南阳、天津等地笔者曾遇到几个鸡场禽霍乱免疫失败、反复发病、久治不愈的病例,经采用笔者建议的综合防制措施后,发病鸡场均成功得以控制。现将其中三个有代表性鸡场的发病、防制情况及防制体会简要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青岛某养殖公司,1985年开始养鸡,1995年前很少发生此病,1995年公司存…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IBD),又称为甘保罗病或金宝路病(Gum-boro disease),是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又是一种免疫抑制病。近年来此病在我国大流行,广东的鸡场几乎都发生过此病,损失惨重。 1.流行情况此病主要见于鸡,常好发于21~35天龄的小鸡,但16周龄前法氏囊功能仍存在时,都有可能感染。当鸡场或鸡舍一旦被此病毒污染,此病常反复发生。鸡群感染率100%;死亡率可高达40%,但一般为5~15%。 2.病状突然发病,尖峰式死亡曲线及鸡群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囊病(甘保罗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此病发生的报道。大型养鸡场发生此病,往往损失严重。某鸡场爆发此病时,采取了自制高免蛋黄抗体和调整免疫程序等方法成功地控制其流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