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展 《甘肃农业》2006,(9):16-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的问题,人的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培养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浅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莉 《福建农业》2006,(12):28-2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迈进,而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素质还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部确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上下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将直接影响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而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民权益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是其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只有掌握现状,尊重农民、培养农民、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群 《河北农业》2007,(6):45-46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密切相关。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相似文献   

6.
贾超 《现代农业》2007,(7):51-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但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没有农民的参与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命线.说到底就是做农民的工作,实现农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就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农民增收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才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要针对当前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各种因素,采取多形式教育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及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民教育是针对成年农民实施的基础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农民教育关系到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加强农民教育,而农民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有法制作保障,这就迫切需要对农民教育进行专项立法,它既是我国当前农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他国经验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农民,把农民全面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切依靠农民,把农民塑造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能否做到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国普 《甘肃农业》2006,(10):22-23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后,各地兴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湖,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汉泗村就是其中一个,作者在对湖南省汉泗村新农村建设有益探索实践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立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参与机制;努力保持农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的领导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正确处理好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湖南洪江市618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洪江市新农村建设现状,研究表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最满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最不满意的是农民增收。同时调查表明,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洪江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倾听农民的心声,尊重农民的意愿,解决农民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关键;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塑造新型农民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塑造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存在的差距及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原因,提出了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新型农民培训是搞好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就大多数农民而言,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更大. 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这个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就不可能建设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性任务。本文从我省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社会发展对农民的要求及如何培训促进其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新农村关键是提高青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青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青年农民素质低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和谐新农村、创业型新农村需要青年农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提高青年农民素质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城乡交流提高青年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民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当前开展的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中的绿色证书工程,着重谈了在组织大规模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一些措施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发展脚步十分迅速,但是农村的发展还相当缓慢,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农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否积极参与进来以及主观能动性是否得以发挥密切相关,所以通过农民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