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  相似文献   

2.
1982年,我区有苎麻面积100047亩,比1981年减少7000亩,总产26.25万担,比1981年增产25.7%,单产由1981年的200斤上升到260斤,增产30%。如沅江县有苎麻面积67269亩,总产18.69万担,单产277斤,全县农业人口人平近40元。  相似文献   

3.
我县是个老苎麻产区,麻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水用水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苎麻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种麻积极性,老经验又有了新发展,苎麻产量不断上升。1982年新老麻地10152亩,其中收益面积8800亩,总产221万斤,平均亩产251斤,比1981年总产138.4万斤增长59.7%,单产196斤提高28%;比1980年总产99.7万斤增长121%,单产151.6斤提高66%。  相似文献   

4.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纺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建国以来,黄麻、红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单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植麻8.8万亩,亩产只有217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植55.53万亩,亩产364斤;六十年代,每年种植46.27万亩,亩产513.9斤,比五十年代增长40.9%;七十年代每年种植42.73万亩,平均亩产635.6斤,比五十年代增长74.4%,  相似文献   

5.
我县种麻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高产麻区之一,1982年通过贯彻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黄、红麻生产又夺得了大丰收。全县21827亩黄麻和红麻,平均亩产982斤,比大丰收的1978年增产38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初,我县种植黄、红麻习惯于春播(即春麻)。1975年以前,春麻面积占全县种麻面积的80%。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春麻与粮油作物争地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75年以后,我县大力推广夏播红麻。到1980年,夏播红麻面积占全县麻面积85%,1982年占98%以上,基本上将过去一年一熟红麻改为粮麻或油麻一年两熟制,  相似文献   

7.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技术,探素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1971年,平均亩产557.8斤提高88.5斤,增长15.87%。其中197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832斤。1979-1983年全省推广高产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麻业》1982,(3):29-31
1981年,麻区广大干群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狠抓科学种麻,战胜台风、秋雨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夺得了黄、红麻生产的大丰收。全县种植黄、红麻21940亩,平均亩产897斤,比1980年增长8%,总产196900担,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全县有一个公社,十个大队,78个生产队,黄、红麻亩产超千斤。还涌现出一批高产更高产,低产赶高产的社队。历年黄、红麻产量较高的杜浦公社,1981年种植4090亩,  相似文献   

9.
我县种麻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高产麻区之一。1982年通过贯彻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黄、红麻生产又夺得了大丰收。全县21827亩黄麻和红麻,平均亩产982斤,比大丰收的1978年增产38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麻作》1980,(2):48-48
即墨县革委多经办消息:该县1979年种植红麻90200亩,单产363斤,比1978年亩增34斤,总产3274万斤,已全部沤洗熟麻。红麻短光照制种第一批578.38亩,单产209斤,总产120869斤;第二批564.7亩,单产260.2斤,总产146977斤;二批共制种1143亩,单产234.3斤,  相似文献   

11.
黄兴荣 《中国麻作》1983,(2):20-20,13
我区以麦收后夏播红麻为主,生长期短,纤维产量较低。从播种到收获一般只有120-130天,亩产纤维280斤左右。为挖掘夏播红麻增产潜力,我们于1982年对其密度及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青皮3号,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0平方市尺,重复4次。密度试验设1.1、1.4,1.7,2.0和2.3万株/亩5个处理,播种方式设横条播(东西行向,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我区有苎麻面积100047亩,比1981年减少7000亩,总产26.25万担,比1981年增产25.7%,单产由1981年的200斤上升到260斤,增产30%。如沅江县有苎麻面积67269亩,总产18.69万担,单产277斤,全县农业人口人平近40元。 1982年全区苎麻增产幅度大,品质提高,主要经验是:进一步建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初,我县种植黄、红麻习惯于春播(即春麻)。1975年以前,春麻面积占全县种麻面积的80%。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春麻与粮油作物争地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75年以后,我县大力推广夏播红麻。到1980年,夏播红麻面积占全县麻面积85%,1982年  相似文献   

14.
何仕渊 《中国麻作》1983,(2):21-21,36
富驿公社幸福大队五生产队1981年种植红麻11.8亩,总产9138斤,平均亩产774斤。其中1.01亩干板田,3月育苗,4月移栽,9月收割,交售熟麻681斤,折亩产674斤,亩产值326.89元,较直播的春麻增产38.39%,较大面积直播的夏麻增产57.42%,创全县红麻单产最高纪录。其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5.
麦茬套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张圣彩(江苏省南通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一)我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江苏省黄红麻主要生产基地。全县黄红麻种植面积常年为5万亩左右,占全省黄红麻种植面积的18—39%,总产占全省31.3—50%,收购商品麻占全省收购...  相似文献   

16.
我县花生施钼面积,由1982年的1000多亩,扩大到1983年的3.5万亩,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60%以上。根据多点调查和实收,1983年花生施钼的增产幅度为3—25%,平均每亩增产花生12斤,平均增产率为7%。全县增产花生42万斤,净增益1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麻农的积极努力下,我县黄、红麻生产发展较快,单产不断提高。建国初期,亩产只有200—300斤,到1978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亩产848.7斤。但1978年以后,单产下降,亩产只600-700斤。究其原因,一是农业生产中用地和养地不当,土壤肥力衰退;二是品种单一化,布局不够合理。我县从197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红麻,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廉江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壤肥沃,温,光,热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十分充沛,对发展红麻生产十分有利,我县自1966年以来开始发展红麻生产,目前全县种植红麻已达6万余亩,已成为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由于过去忽视红麻栽培技术,红麻单产一直较低,1978年全县红麻平均亩产只有384斤。  相似文献   

19.
一、遂昌县茶叶生产概况 茶业是遂昌县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9%,是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现有茶园9.02万亩,2004年通过农业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验收。全县20个乡镇,390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产茶,其中茶园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1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10个。  相似文献   

20.
“美国花生生产正处在十字路口上。”这是美国花生业界多数人士和许多直接参与花生业各个环节活动的美国银行家们,对目前美国花生生产状况的一致看法。 1982年美国花生总产量仅达31.13亿斤,比1981年的36.18亿斤约下降14%;总收获面积为776.96万亩,比1981年的906.43万亩降减14.3%。其中。弗吉尼亚—卡罗莱娜地区的收获面积降减幅度最大,为23%;东南地区降减11%,西南地区降减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