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经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和15%乙醇(EtOH)处理后,检测乙醇处理对葡萄转色期果实成熟特性及葡萄果肉、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R)和油菜素内酯(BR)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和15%乙醇(EtOH)处理后的‘红地球’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的积累被显著抑制,可滴定酸含量(TA)转色期后下降减缓,果皮的着色进程显著减缓,但可滴定酸含量成熟后期无明显变化。同时,种子ABA含量、BR含量和果皮ZR含量成熟后期峰值期延迟,果肉GA的含量显著降低,果实的成熟进程延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对葡萄成熟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葡萄成熟过程中与脱落酸(ABA)的关系,为表油菜素内酯在葡萄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供试材料,试验共设4个处理:(1)0.4mg/L EBR(24-Epibrassinolide,24-表油菜素内酯);(2)0.4mg/L EBR+20mg/L Flu(氟啶酮)或0.4mg/L EBR+15mg/L NDGA(去甲二氢愈创木酸);(3)20mg/L Flu或15mg/L NDGA;(4)喷清水对照(CK)。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10%,转色50%,转色100%及成熟),研究EBR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分析EBR在调控葡萄成熟过程中与ABA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EBR处理可显著提高成熟葡萄果实还原糖以及浆果果皮中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降低其可滴定酸含量,其果实还原糖含量以及果皮中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3.3%,6.4%,9.5%和18.5%,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了5.9%;EBR+Flu处理和EBR+NDG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成熟葡萄的还原糖、总酚和花色苷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还原糖、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5.3%,11.2%,5%以及16.5%,12.5%,21%,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了12.7%和19.5%,对单宁含量的影响与EBR处理无明显差异;Flu和NDGA处理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结论】EBR处理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成熟以及总花色苷的合成,使用ABA生物合成抑制剂时,EBR对于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葡萄成熟及着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蛇龙珠(Vitis vinifera cv. Cabernet Gernischet)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0.1、0.4和0.8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在葡萄转色之前进行喷洒果穗处理,以0.1%的乙醇和0.1%的吐温-80水溶液处理为对照(CK),并从处理开始时每隔14 d取样,测定果粒6个主要品质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EBR处理可显著提高成熟葡萄浆果中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浆果果皮中的总花色苷、总酚以及单宁的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P0.05)。【结论】3个不同质量浓度EBR处理明显促进了蛇龙珠葡萄果实的成熟,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起着积极的影响,其中0.4 mg/L的EBR处理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云南香格里拉干旱河谷产区酿酒葡萄栽培管理和不同海拔差异化葡萄酒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香格里拉干旱河谷产区的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于成熟期采集葡萄果实样品,研究分析位于海拔1 987~2 288 m的7个葡萄园中赤霞珠果实生长发育指标(果皮厚度、百粒质量)、基本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pH值)以及果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除果皮厚度外,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的基本生理指标和多酚物质含量均差异显著。与中、高海拔相比,低海拔(1 987~2 085 m)葡萄园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海拔1 987 m处葡萄果皮的总黄烷醇和总单宁含量较高,海拔2 085 m处葡萄果皮的总花色苷、总酚、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较低。在中海拔(2 101~2 192 m)葡萄园,随着海拔升高,葡萄果实的百粒质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其中海拔2 192 m葡萄果实的百粒质量较海拔2 085 m降低10.71%,可滴定酸含量较其提高76.50%;葡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总黄酮、酰化和非酰化单体花色苷含量均增加。在高海拔(2 201~2 288 m)葡萄园,随着海拔升高,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2 201 m海拔处葡萄果皮总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余海拔,较低海拔2 085 m葡萄分别提高了28.16%和28.10%。【结论】在云南香格里拉干旱河谷葡萄产区,海拔1 987~2 288 m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生长于海拔2 192和2 201 m的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因素对赤霞珠果实理化性质及果皮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葡萄果实理化性质及果皮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为改善葡萄原料品质及酿酒工艺中花色苷的浸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为原料,以未处理葡萄果粒为对照,测定温度(20,30,40℃)、pH(2.2,3.0,4.0,5.0,6.0,7.0,8.0)及脱水处理(用质量分数5%的食盐溶液分别脱水0.5,1,1.5,2,3,4,6,9,12h)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pH等理化性质指标及果皮花色苷(可浸提花色苷、不可浸提花色苷、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相比,20~30℃处理48h可使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4.12~6.52°Brix,总酸质量浓度下降0.81~1.86g/L,pH升高0.22~0.68;20~30℃处理36h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均较高。(2)脱水处理12h可使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提高14.5%,总酸质量浓度比对照提高2.76%,pH比对照降低3.64%;但果皮中可浸提花色苷含量较对照降低7.4%,不可浸提花色苷含量较对照降低2.45%,总花色苷含量较对照降低8.47%。(3)随着缓冲液pH的升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上升后降低;不同pH处理对果实pH及总酸质量浓度影响总体较小。用pH为2.2~4.0溶液处理后,果皮可浸提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均高于对照,不可浸提花色苷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pH 5.0~8.0溶液处理后,果皮总花色苷、可浸提花色苷和不可浸提花色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20~30℃处理36h可以改善葡萄果实理化性质及提高果皮中的花色苷浸提量;脱水处理能改善果实理化性质;适当酸性溶液处理葡萄,有利于可浸提花色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丙酯(PDJ)对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能够改善新郁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最佳浓度,以新郁葡萄为试材,在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丙酯(0、20、60、100 mg/L),分析测定果粒重、果粒纵径和横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及果皮叶绿素含量、色差、花色苷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茉莉酸丙酯(PDJ)可以增加新郁葡萄的果粒重、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果实着色和提高果实品质,以喷施茉莉酸丙酯(PDJ) 60 mg/L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直立龙干扇形整形的‘赤霞珠’葡萄果粒的品质并分析果实的异质性。【方法】调查直立龙干扇形整形的‘赤霞珠’葡萄果穗距地面高度、果穗紧密度对果实品质(果穗质量、穗粒数、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总酚、花色苷、酒石酸、苹果酸含量等)的影响,分析果穗不同部位(穗尖、穗中和穗基)果实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总酚、花色苷、酒石酸、苹果酸含量等的差异。【结果】与上部果穗相比,靠近地面的果穗质量分布更广,果粒大小不均一,酸度低,在果穗质量、穗粒数、果粒质量、紧密度指数上的变异系数分别比上部果穗高35.39%,23.15%,6.42%和4.36%,可滴定酸含量较上部果穗低0.60g/L;果穗紧密度对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松散果穗的果穗质量、穗粒数分别比紧密果穗少23.34g和18.10个,花色苷、总酚、苹果酸含量分别比紧密果穗高3.0%,12.1%和9.7%;果穗不同部位果粒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但苹果酸、总酚、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穗尖果实成熟度较其他部位果粒差,含糖量低,含酸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为20.43°Brix,显著低于其他部位,含酸量比穗中和穗基部位果粒高0.89g/L,从穗基到穗尖,果粒的苹果酸含量和总酚含量逐渐降低,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结论】对直立龙干扇形整形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来说,果穗间和果穗内果粒异质性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天山北麓产区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 a生“厂”形树形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6种不同色泽(白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彩旗布进行光质调控,在果实成熟期分别测定穗重、果穗紧实度、粒重、籽粒数、皮果比、籽粒、果重等外观指标,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皮、种子和酒中总酚、总黄酮、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单宁和花色苷等理化品质指标,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在6种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饱和点等光参数有所下降,其中,白色和蓝色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光合能力最好;不同光质处理对果皮、种子和酒体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分析白色和红色处理条件下,皮果比增加,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皮中类黄酮、黄烷醇和原花青素含量及酒体中总酚、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但是,红色处理对光合能力的抑制作用较大。【结论】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白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二氢茉莉酸丙酯(prohydrojasmon,PDJ)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初期分别用不同浓度(T1:500 mg/L、T2:1 000 mg/L、T3:1 500 mg/L) PDJ对穗轴进行涂抹处理,定期检测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粒重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DJ处理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促进了果实着色; PDJ处理有利于果实颜色指数CIRG值的提高,而对果面亮度L*值无影响。不同浓度PDJ处理均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3种PDJ浓度处理均能提高‘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促进着色,且以1 000 mg/L PDJ处理效果最佳。结果为合理利用PDJ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新疆梨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及石细胞含量,为梨育种和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15个新疆本地梨品种,在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的性状、果实品质及石细胞含量。【结果】 不同梨品种之间的果实性状(如形状、颜色、果肉质地、香气等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15个梨品种果实的单果重为122.76~250.30 g,可溶性固形物为10.28%~15.96%,果实硬度为4.82~13.37 kg/cm2,可滴定总酸含量为0.59%~2.77%,果实的石细胞含量为0.54%~3.11%,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石细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石细胞含量:近果心处>中层果肉>近果皮处。【结论】 不同梨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石细胞含量均存在差异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树龄对成熟赤霞珠果实品质等的影响,为赤霞珠葡萄品质评价和酿造优质葡萄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楼兰酒业果园内5 a、15 a、30 a树龄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果实成熟时的果穗紧密度、果穗质量、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皮颜色、种子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pH值、有机酸、花色苷、多酚、单宁等指标。【结果】 吐鲁番市鄯善县赤霞珠葡萄果穗质量多分布在45.58~69.13 g,果穗质量最大(186.90 g)的是5 a树龄的,最小(22.04 g)的是30 a树龄的;30 a树龄的果穗较为松散,SSC含量较高,有机酸含量偏低,固酸比较高,但不同树龄间果穗的变异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果粒质量主要分布在0.46~1.30 g,果粒质量最大(1.95 g)的30 a树龄的,最小(0.14 g)的是5 a树龄的。树龄对果粒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皮中花色苷、单宁、多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5 a树龄赤霞珠葡萄果穗质量最大,果实果皮中单宁、多酚含量都最高,果实品质相对最好,是适合酿造优质葡萄酒的最佳树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百香果冬季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规律,为果实营养调控及采摘时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都百香3号为材料,观察、测定其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果皮质量和果皮厚度、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品质形成关键时期;分析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评价冬季果实品质。【结果】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的果汁形成始于花后45 d,果汁变色始于花后50 d,果皮变色始于花后90 d,果实完全成熟自然脱落于花后130 d。果实纵径、横径、可食率和果汁率均呈先缓慢增长,然后迅速增长,最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分别于花后25、30、110和110 d接近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单果质量在花后95 d达最大值;果皮的质量和厚度均在花后35 d开始下降,花后110 d后趋于稳定;可溶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果实完全成熟时达最大值;可滴定酸、还原糖及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分别于花后80、120和110 d达最大值;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滴定酸的动态变化与还原糖、可溶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呈负相...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S-诱抗素,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处理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其中,200~400 mg/L的S-诱抗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但对平均单果质量无显著影响.因此,在宁夏酿酒葡萄产区,对转色前葡萄喷施200 mg/L的S-诱抗素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的品质,而且可以使葡萄采前充分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以"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 JA)改善"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影响。每种试剂分别设置3个浓度,20mg/L,60mg/L,100mg/L,以喷清水为对照。分别测定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果皮色差、果皮叶绿素、花色苷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Me JA)可以促进果粒增大,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可滴定酸和Vc影响不大,此外还可以促进果皮花色苷含量,促进果实着色,60mg/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南芒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及变异情况。【方法】对60份云南芒果栽培种质的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7个品质性状参数进行了测定,制定了适合云南芒果产区果实品质性状精确评价的分级标准,并对60份种质的各品质性状参数在不同级别中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各级别中的出现频次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6个参数均呈偏态分布;单果重和果核重普遍较小,总糖含量相对较低,可食率普遍较高,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多态性丰富;大多数品质性状为独立性状,果核重、可食率与单果重三者之间、可滴定酸含量与果皮厚度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选取的60份芒果种质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优异栽培芒果种质资源,本研究为云南省芒果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的引种表现及赤霉素(GA_3)对该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2012-2020年进行紫甜无核葡萄引种栽培及制干试验,并与地方主栽品种进行栽培性状、制干特性比较;花后设置不同质量浓度GA_3喷施处理,比较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中晚熟,生长势中等,丰产、稳产,完全成熟紫黑至蓝黑色,果粒大小、着色一致,平均果穗质量634.62 g,平均果粒质量5.28 g,固酸比达55.94,外观和内在品质均优,丰富了该地区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多样性,但制干出干率仅16.33%,显著低于地方主栽制干品种,饱满度和外观品质较差。花后GA_3处理均能显著增大紫甜无核葡萄果穗、果粒质量及果梗粗度,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和红色葡萄果实色泽指数(GIRG)。其中,50 mg/L GA_3处理果粒质量比对照增加21.76%,果皮中类黄酮含量增加34.03%;TSS含量、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和CIRG比对照分别降低9.26%、25.52%和13.26%,相比高浓度GA_3处理(150、100 mg/L)降幅均最低,且果粒着色一致,果穗紧密度适中,固酸比高、口感甜;而高浓度GA_3(150、100 mg/L)处理的紫甜无核葡萄着色不良,果穗变紧密,口感变寡甜,整体品质降低。【结论】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栽培性状及果实品质表现优良,但制干特性不佳,作为鲜食葡萄在本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花后10 d采用50 mg/L GA_3处理可有效提高紫甜无核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影响玛纳斯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及最优果实品质的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方案。【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线性规划等分析方法,调查分析玛纳斯不同类型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养分、果实品质状况。【结果】不同类型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存在差异。壤土葡萄园单果质量、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黏土葡萄园。葡萄园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性,提高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且直接影响果实品质的提高。典型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葡萄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的主要土壤因子。【结论】本研究为玛纳斯葡萄园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酿酒葡萄耗水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明酿酒葡萄合理的水分调控模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进行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试验,分析不同生育期亏水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果实膨大期是酿酒葡萄耗水量最大的时期,该阶段轻度或中度亏水会使产量分别降低10.29%和12.77%;着色成熟期轻度亏水可使酿酒葡萄中的总酚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1.3%和23.1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22.99%.【结论】果实膨大期亏水会造成酿酒葡萄减产,负面影响最大;着色成熟期轻度亏水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降低耗水量,且减产幅度最小,是酿酒葡萄较优良的水分调控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纽荷尔脐橙品质的评价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中国24个产地纽荷尔脐橙成熟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皮厚度、出汁率、果皮亮度值、果皮红色度、果皮黄色度等10个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16%,系统聚类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或果皮红色度)、可滴定酸、Vc、出汁率、果皮亮度值(或果皮黄色度)、单果重(或果形指数或果皮厚度)共6个品质指标可以反映纽荷尔脐橙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简化了果实品质的评价因素,为制订评价纽荷尔脐橙品质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水灌溉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海水在葡萄园灌溉上的合理应用途径。【方法】以蓬莱国宾、中粮长城两个基地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于2013—2016年在果实发育期连续4年进行10%海水灌溉。2016年进行不同海水组合处理(10%磁化海水、10%海水加菌肥、1年10%海水和2年10%海水)的比较试验,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组分、总酚、单宁、花色苷、维生素C和香气成分等品质指标。【结果】国宾基地连续3年、4年进行10%海水灌溉,均显著增加‘赤霞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皮色差无显著性影响。中粮基地10%磁化海水、10%海水+菌肥、1年10%海水和2年10%海水4种海水灌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提高了糖酸比,只有10%海水+菌肥显著提高了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同海水处理提高了果实葡萄糖、果糖含量,1年和2年海水处理的果糖含量比对照(清水)显著提高了35.3%和42.7%,葡萄糖提高了66.7%和70.7%。海水处理还提高了果实总酚、花色苷、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单宁含量,其中,4种海水处理显著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46.8%、60.8%、57.2%和79.7%,磁化海水、添加菌肥显著降低单宁含量。赤霞珠葡萄果实共检测到3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等物质,海水灌溉和对照共有香气成分为24种,海水处理增加了香气种类,提高香气物质总量,4种处理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5%、92.2%、25.9%和38.8%;香气总量以添加菌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磁化海水。主要香气成分(E)-2-己烯-1醇、2-己烯醛、(E)-2-己烯醛、壬醛等物质中,均以磁化海水和添加菌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含量最高的2-己烯醛在4个处理中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6.9%、95.6%、0.5%、19.3%。【结论】10%海水长期灌溉提高了果实品质,海水+菌肥则大幅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E)-2-己烯-1醇、2-己烯醛等香气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