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当前养猪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药物的滥用导致猪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防治效果不显著;免疫抑制导致猪体接种疫苗后不产生应答和抗体;霉菌毒素中毒现象普遍;整体猪群不稳定等,让养猪人应接不暇。猪群亚健康、免疫抑制、霉菌毒素中毒已成为养猪业最大的隐性杀手,加之营养"过盛"等问题的存在使猪越来越难养。  相似文献   

2.
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猪场中存在着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引起猪的免疫抑制,导致猪群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下降,增加了猪的发病率和治疗难度,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此分析了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某些药物、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因素、霉菌毒素、集约化生产、弱毒疫苗和疫苗佐剂等。  相似文献   

3.
霉菌毒素对猪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无色、无臭、无味的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由霉变的饲料、谷物所产生。猪场,特别是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猪场普遍都受到霉菌毒素的影响,从而引发猪产生疾病,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中毒症状,对猪的繁殖影响较大,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文中主要综述常见的霉菌毒素对猪生殖的影响,以及简单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1.霉菌毒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  相似文献   

5.
<正>1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因素1.1毒素引起免疫抑制霉菌毒素、重金属、杀虫剂等可损害免疫系统,使猪群感染疾病。1.2应激造成免疫抑制如寒冷、炎热、潮湿、贼风、拥挤、转群、长途运输、打斗、剪牙、断尾、阉割、换料、注射疫苗等应激刺激易降低猪群免疫能力而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6.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霉茵毒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并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霉菌毒素等都能引起猪免疫抑制。加强饲养、建立微生物安全制度、严格驯化、科学免疫及科学使用药物是应对猪场免疫抑制因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近年来,由于猪的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猪场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霉菌毒素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在生物体外对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杀性,可能因霉菌毒素对细胞膜作用(包括淋巴细胞受体改变)或干扰巨分子合成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具有生命力强的特点。霉菌在生长繁殖代谢的各个过程中,均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通常自然界中的各种霉菌造成的致病性能较小,其中致病性能较大的霉菌主要有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烟曲霉菌、赤霉菌,这些霉菌在生长繁殖中会产生大量致病毒素,可引起动物肝脏细胞坏死、胃肠发炎、免疫抑制和生殖系统疾病。由于霉菌寄生场所多样,可随饲料或饲料原料进入动物机体,进而导致机体出现各种中毒症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猪养殖中,霉菌毒素中毒症是严重危害猪养殖产业的一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了猪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仔猪腹泻、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及中大猪呼吸道综合征在猪场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多与免疫抑制因素有关,特别是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等影响降低了猪群抵抗力.本文主要就蓝耳病给猪场带来的明显影响问题进行概述,供参考.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10-002  相似文献   

12.
欧春玲  谢军  柯勇 《猪业科学》2009,26(9):92-94
随着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养猪模式的改变(包括环境、育种、营养和饲养管理技术调整不当等),给猪的健康生长带来多方面应激,特别是2006年高致病性蓝耳病在中国某些猪场的流行,免疫抑制因素(包括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和霉菌毒素等)的发生,严重影响猪的健康水平,导致猪病复杂化,混合感染的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猪伪狂犬病作为影响猪场生产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近年来,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养猪赚钱从母猪开始,母猪健康是整个猪场的核心。进入炎热的夏日之后,危害母猪健康的主要因素有霉菌毒素和热应激。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霉菌毒素对母猪的伤害最大;其次就是热应激对母猪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母猪繁殖性能及抗病性能下降。因此,加强和改善母猪管理,控制霉菌毒素及减少热应激反应,是养猪人在夏季养猪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PRRSV、PCV-2、霉菌毒素都能引起猪免疫抑制,PRRSV可干扰猪免疫因子合成、促进PAM及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凋亡,PCV-2可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降低PAM吞噬功能、引起猪淋巴细胞耗竭和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霉菌毒素可造成猪免疫器官发生病变甚至萎缩、抑制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并且诱导其凋亡、引起猪合成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减少。加强饲养、建立微生物安全制度、严格驯化、科学免疫及科学使用药物是应对猪场免疫抑制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挨泉 《兽医导刊》2013,(12):19-21
目前猪群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TTV、猪瘟、伪狂犬病、猪流行性感冒、霉菌毒素中毒等。由于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猪的整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猪群继发感染、混合感染相当严重,常见的继发疾病有:副猪嗜血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17.
正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类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猪体内,引起猪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常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霉菌毒素对猪场的危害霉菌毒素大多是由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的霉菌产生。据统计,己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1.1黄曲霉毒素主要侵害肝脏,影响解毒与消化功能。可以引起怀孕母猪产死胎、畸形胎,还可以引起猪的免疫抑制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秋以来,规模化猪场猪病仍表现为以高热症状为主的混合感染,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猪瘟、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频发,免疫抑制普遍存在,呼吸道疾病有所抬头,霉菌毒素危害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因此,要具体分析病情,确定灵活的控制措施,是规模化猪场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饲料谷物经过数月贮存后,受到霉菌毒素较严重污染的危险性很高,从而危害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必须对饲料谷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程度予以检测并作出如何利用的适当对策。 霉菌毒素在成品饲料中的含量即使很低,也可能会因降低猪的采食量而减缓猪的增重。霉菌毒素引起的许多其它疾病会影响包括不育、流产以及胃溃疡和腹泻。一些影响是由个别类型的毒素所致,但据认为主要的危害发生在猪只同时摄食了多种霉菌产物的时候,最可能的结果是猪的免疫力降低而较易感染疾病或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减慢。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是猪群多种传染病的原发性疾病之一.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等,一般都有着它的共同参与和危害.本病还能导致免疫抑制.相关资料表明,我区30%左右的规模化猪场伪狂犬呈阳性,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感染情况也许会更糟糕.如何有效控制和净化本病.现就笔者在规模化猪场的长期实践,谈谈防治本病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