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光质LED光源对黄瓜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光源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和光强(红光、蓝光、白光和红蓝混合光),白光作为对照,黄瓜品种银胚99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LED光源(W、R、B、7R/3B、8R/2B、9R/1B)对幼苗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光质的影响下,黄瓜幼苗生长存在差异。蓝光(B)处理下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的茎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7R/3B、8R/2B、9R/1B处理下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Fv/Fm、ФPSII和qP均高于单一的红(R)、蓝(B)光处理;红光(R)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和NPQ最大,处理期间叶绿素a/b值居高,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结论】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其株高、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及Fv/Fm、ФPSII和qP值与对照和单色光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增强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和光能转换效率,保护了光系统Ⅱ的健康,尤以8R/2B处理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西瓜幼苗生长所需最佳LED光源,在智能温室借助栽培架进行光质照射试验,设置白光(W)、红光(R)、蓝光(B)、红蓝光(R_3B_2)、红蓝光(R_7B_3)5个光源水平,研究不同光质照射对西瓜幼苗SPAD值、光合参数及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红蓝光(R_3B_2)、红蓝光(R_7B_3)处理下西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均高于白光对照,较对照分别提高38.82%,15.55%和21.23%,蓝光处理下最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_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西瓜幼苗叶片SPAD值以蓝光处理下最低,红蓝R_7B_3处理下最高,单只红光或蓝光质下SPAD值低于红蓝复合光质。硝酸盐含量以蓝光下最高、红光下最低,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红光下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蓝光下最高。西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黄瓜(Cucumis sativus L.)育苗质量,研究了光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了LED红光(R)、蓝光(B)和红蓝复合光(RB,R∶B=1∶1)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复合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红光和蓝光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红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蓝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而红光和红蓝复合光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红蓝复合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红光、蓝光和红蓝复合光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相似文献   

4.
红蓝光比例对弱光下黄瓜幼苗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比例的红蓝光对弱光下黄瓜叶绿体超微结构和相关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不同红蓝光比例,以白光为对照,研究红光,蓝光,红光、蓝光配比7∶1和红光、蓝光配比1∶1对黄瓜功能叶的影响。结果显示,红光处理下类囊体膜的垛叠严重受挤压,基粒、基质片层毫无规则;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低。蓝光处理下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不平衡系数均最低。红光、蓝光配比1∶1处理下的比叶质量、Pn、Gs和光合性能指数(PIcsm)均最高。红光、蓝光配比7∶1和白光处理的Pn均显著大于蓝光,但Gs三者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弱光下,单纯红光导致黄瓜叶片光合功能失调,蓝光为光合机构高效运行所必须;红光、蓝光配比1∶1最有利于黄瓜幼苗叶绿体的发育和高光合速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LED光源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发光二极管((1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研究红光、蓝光、红蓝组合光(R/B=9∶1、8∶2,7∶3、6∶4、5∶5)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红蓝光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不良,红蓝组合光处理的黄瓜幼苗在生长、色素合成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的优势.红光...  相似文献   

6.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抗优63’杂交水稻幼苗器官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可以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密度,显著增加根和后生导管的直径,促进根厚壁组织分化。此外,蓝光下旗叶叶鞘发育良好,维管束和基本组织分化明显,细胞排列紧密;在红蓝光下气孔的长度与宽度呈显著负相关;经过不同的光质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其中蓝光下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其次分别是红蓝光、红光和黄光;蓝光、红蓝光和黄光处理下,Fv/Fm值、Fv/Fo值显著提高;蓝光和黄光处理下,qP值、ΦPSⅡ值和ETR值显著提高。结论:蓝光更有效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能力,其次为红蓝光。  相似文献   

7.
以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荷兰西芹为试材探究红光、蓝光、红蓝(6∶1)、红蓝(2∶1)和白光(对照)对芹菜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的Fv/Fm和Fv/Fo趋势一致,表现为红蓝光(6∶1)红蓝光(2∶1)红光白光蓝光;ΦPSⅡ和qP在红蓝光(6∶1)下最高。光质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a+b)的影响与Fv/Fm和Fv/Fo趋势一致,而叶绿素b含量在红蓝光(2∶1)下最高,红光下最低;类胡萝卜素在红蓝光(6∶1)下最高,蓝光下最低。不同光质下芹菜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除胞间CO2浓度在蓝光下最高外,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在红蓝光(6∶1)下最高。综合以上各光合指标,以红蓝光(6∶1)照射较佳。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5种光质处理(红光R、蓝光B、7R/1B、5R/1B、自然光CK)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下辣椒种子发芽率比对照高18.67百分点,且随着红蓝复合光中红光比例的增大,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逐渐增大;红光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最大,相比对照提高了80.1%;蓝光处理下幼苗的茎粗最大,相比对照增加了22.4%;不同光质下幼苗的根系以7R/1B最长,相比对照增加了96.4%;不同光质处理的幼苗之间植株鲜重差异显著,以红光下幼苗鲜重最大;相比对照增加了33.3%;不同光质下幼苗的干重差异显著,以7R/1B下幼苗干重最大,相比对照增加了87.5%;不同光质处理下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中Fv/Fm,NPQ,ФPSII值均以5R/1B最高,蓝光最低;以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综合评价,5R/1B(55.97%)最优,对照(49.05%)最低;以低温处理下测定的相对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SOD、POD以及CAT等生理指标进行评价,5R/1B(58.16%)最优,蓝光(43.60%)最差。因而,5R/1B为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优光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LED光源,以剑叶蕹菜为试材,研究红光、蓝光、红蓝光3∶1、红蓝光5∶1和白光(对照)对蕹菜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红蓝光5∶1和红蓝光3∶1处理下蕹菜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白光,且以红光处理下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不同光质处理下蕹菜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红蓝光5∶1处理下蕹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最高,而红光和蓝光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低于白光;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均接近3∶1;蓝光处理蕹菜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蓝光处理下蕹菜硝酸盐含量最高,红蓝光5∶1处理、红蓝光3∶1处理和红光处理下蕹菜硝酸盐含量均低于白光对照,且以红光处理下硝酸盐含量最低。红光处理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白光,蕹菜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红蓝光5∶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蓝光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香樟8个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