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游客凝视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凝视"理论洞察和分析了现代旅游的逻辑运行及现代游客的种种偏好和行为.通过将"游客凝视"理论引入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乡村旅游中,得到乡村游客倾向的"凝视"类别以及"凝视"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探讨了乡村旅游如何在"游客凝视"影响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照片共享平台,通过GooSeeker爬取靖港古镇旅游照片作为研究数据,应NVivo11.0和Ucinet6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结合扎根理论、旅游凝视等理论分析游客对于靖港古镇的景观关注度。研究结果显示:靖港古镇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关系处于破裂与失衡状态,游客与靖港古镇仍处于单向凝视关系,因此对古镇景观规划提出以下建议:①打造古镇名片,发展古镇特色;②增强游客体验,创造文化氛围;③规划景观布局,丰富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旅游区形象是旅游者在旅游体验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旅游景区的感知而形成的。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会通过旅游照片对这些感知进行静态记忆。因此旅游者的旅游照片是旅游者对旅游区形象进行记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以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旅游者选择出的游览青岩古镇过程中拍摄的旅游照片,分析了目前旅游者对青岩古镇旅游区的感知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青岩古镇旅游区在旅游者心中的感知形象。  相似文献   

4.
赵军勇 《绿色科技》2019,(3):236-237
指出了旅游业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支柱产业,旅游者的人数和层次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旅游世界、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游客在其中随机转换。运用逃避主义研究了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及其旅游行为,在研究旅游者出行动机的前提下,通过分析认为:逃避是重要的心理动机,在调节旅游者的行为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试从时空和旅游者角色转换和内心基于逃避的渴望去解读逃避视角下游客的旅游动机,期望对旅游理论的发展进行一些探究,并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休闲旅游业的形象产业属性与价值,探讨了长白山科学文化资源与旅游形象定位,对长白山休闲旅游地旅游形象的传播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长白山休闲旅游景区的导游产品及导游服务要成为长白山旅游形象的传播者,以此树立长白山国际休闲旅游名山的科学形象、文化形象、诚信友善的形象,获得满意体验的旅游者是旅游景区形象的最忠实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休闲旅游业的形象产业属性与价值,探讨了长白山科学文化资源与旅游形象定位,对长白山休闲旅游地旅游形象的传播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长白山休闲旅游景区的导游产品及导游服务要成为长白山旅游形象的传播者,以此树立长白山国际休闲旅游名山的科学形象、文化形象、诚信友善的形象,获得满意体验的旅游者是旅游景区形象的最忠实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7.
旅游城市的形象是一种表现旅游者个人态度的概念,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城市的认识、情感、印象都是影响旅游形象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风土人情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提升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城市建设中发展旅游城市的合理规划及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塑造和提升旅游城市在旅游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丽江游客是丽江周边乡村旅游市场重要的潜在客源,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对丽江游客参与丽江周边乡村旅游的意愿展开研究,分析归纳了参与周边乡村旅游的意愿特征与偏好,讨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晶晶 《绿色科技》2020,(3):209-210,216
指出了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绚烂多姿,纳西族、摩梭人、傈僳族等各具特色的饮食、民族服饰、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都是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目前丽江乡村旅游总体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单一、商业化严重等问题,乡村旅游发展处在亚健康状态。通过分析丽江乡村旅游现状存在问题,结合游客参与周边乡村旅游意愿,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宣传水利文明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了解旅游者对自然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感知及偏好,有助于增强风景区的吸引力和旅游发展方向。本文以国内三大在线旅游运营平台的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评论及点评量为数据样本,选取评论信息的时间跨度为2018-2022年,从词频、感知特征、情感方面,揭示了国内游客对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内容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九鲤湖风景区的总体形象感知较好,“不错”“瀑布”等为其核心词语;2)游客的感知形象集中在景观资源及旅游收获方面,在设施与服务评价中的感知内容呈极化;3)游客的满意度呈现较高的水平。探究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形象感知内容,既可为九鲤湖景区增强吸引力提供理论依据,也对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梳理新兴县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现状。以新兴县六祖镇水湄村为例,阐述了水湄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文化资源利用不足,乡村特色体验景观缺乏和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问题。通过对水湄村文化、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提出以"红色文化参观、民俗风情体验、田园风光游览"三线并行的景观设计文化策略,形成以体验为导向,"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期望打造全域背景下六祖镇差异化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The growth of nature-based tourism has raised the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ourists’ expectations towards outdoor recreation environments.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however,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ttitudes towards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ses or of their effect during wint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commercial forests correspond to the environmental expec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nature-based tourists and how the season affects tourists’ landscape preferences. Altogether 750 foreign visitors to Finnish Lapland responded to a survey and evaluated photographs presenting various types of forest landscapes in summer and winter. Beautiful scener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e for the choice of travel destination and for participating in outdoor recreation.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strong impact of seasons on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the landscape in commercial forests. Seasonal differences are largest in regeneration areas as snow cover mitigates the effects of forestry operations. Even-aged, middle-aged and mature forest stands were considered to be suitable for tourism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 There is a demand for adapted management regimes in commercial forests targeting year-round nature-based tourism. In conclusion, forestry and tourism can coexist in the same area with good planning and with management actions that take visual quality and recreational values of the environment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3.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景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用游距计算法,深入景区经过实地详细调查,计算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风景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旅客日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其结果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旅游地营销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优质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终点,因此乡村旅游目的地必须在分析市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在充分理解乡村旅游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及其市场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旅游营销主体、客体及内容、营销工具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4P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肖慧 《绿色科技》2020,(3):203-205
指出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热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旅游人数逐年升高,旅游地接待游客量随之增加。在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旅游资源消耗严重、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旅游地环境承载量超负荷等,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业生态环境的防治已刻不容缓。以洛阳市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洛阳市近年旅游业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探讨了洛阳市旅游业生态环境防治对策,以期为改善旅游业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环境质量、开发利用条件上定性地论述了甘肃省冶力关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根据游客与专家的调查问卷又对该森林公园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据此,对公园开发生态旅游的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阶段模型、阶段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根据这些理论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指导,提出三种乡村旅游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让游客感受自然、体验乡村乐趣的旅游方式。浙江省的农家乐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且类型多样。文章根据现有的建设条件,将浙江省农家乐分为4个模式与11个类型,并对现有农家乐建设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艳萍  胡道华 《绿色科技》2013,(11):236-237
探讨了旅游的教育功能开发,包括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促使国人素质提高,使旅游业与教育业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