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营养液栽培,研究镉胁迫下不同浓度硒处理对豆瓣菜生长、生理特性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能降低镉胁迫下豆瓣菜丙二醛(MDA)含量和不同部位镉含量,对产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随Se浓度的升高,豆瓣菜不同部位硒含量随之升高,当Se~(2+)浓度为3.00和5.00mg·L~(-1)时,豆瓣菜地上部分Cd~(2+)含量分别为0.188和0.176mg·kg~(-1),低于国标安全限值;但Se~(2+)浓度为5.00mg·L~(-1)时,豆瓣菜地上部分Se~(2+)含量达到0.136mg·kg~(-1),超过GB 2762-2012规定的Se~(2+)含量标准。说明硒处理对镉胁迫下豆瓣菜的生长具有较好促进效果,在豆瓣菜出现轻微镉污染时,3.00mg·L~(-1) Se~(2+)处理既能有效降低豆瓣菜地上部镉含量,又可增加豆瓣菜硒含量,获得富硒豆瓣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价态和浓度硒对甜樱桃叶片褪黑素含量以及谷胱甘肽(GSH)氧化还原循环的影响,为探究外源硒、内源褪黑素和GSH氧化还原循环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在四川广元进行田间试验,以两年生甜樱桃‘红蜜’和‘布鲁克斯’为试验材料,试验包括清水处理(CK)、单施Se~(6+)(来源于Na_2SeO_4)、单施Se~(4+)(来源于Na_2SeO_3)、Se~(6+)+褪黑素和Se~(4+)+褪黑素5个处理,30 d后采取叶片,测量叶片硒含量和褪黑素的含量。2016年以重庆綦江两年生甜樱桃‘布鲁克斯’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离体试验,将甜樱桃离体叶片放置在2 mg·L~(-1) Se~(6+)处理0、1、2、3和4 d,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每天上午10:00采取叶片;将离体叶片分别置于0、0.5、1.0、2.0、4.0 mg·L~(-1) Se~(6+)溶液24 h后采取叶片,离体试验分别测量叶片硒和褪黑素的含量以及GSH氧化还原循环的物质和酶活性。【结果】田间试验中,2.0 mg·L~(-1) Se~(4+)和Se~(6+)处理显著降低了‘红蜜’和‘布鲁克斯’甜樱桃叶片褪黑素含量,且两种甜樱桃叶片褪黑素含量在Se~(6+)+褪黑素和Se~(4+)+褪黑素处理下分别比单施Se~(6+)和单施Se~(4+)处理高。离体试验中,硒处理第1天‘布鲁克斯’离体叶片褪黑素含量高于对照,之后低于对照且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硒处理第1天迅速降低了GSH氧化还原循环的物质和酶活性,即GSH、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GSH+GSSG和GSH/GSSG比值低于对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也低于对照,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GSH氧化循环效率升高并超过对照。在不同浓度Se~(6+)处理24 h下,Se~(6+)处理增加了叶片褪黑素的含量,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GSH氧化循环效率则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外源硒处理提高了甜樱桃叶片硒含量,且六价硒的效果显著高于四价硒。外源硒处理影响甜樱桃褪黑素的含量和GSH氧化还原循环。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沙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硝酸镧浸种与土施亚硒酸钠处理对高浓度铜盐胁迫下济麦22、山农28幼苗叶片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硫酸铜处理降低了小麦叶片SOD和POD活性、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对小麦幼苗造成了毒害。镧浸种缓解济麦22和山农28铜胁迫条件下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的最适浓度范围分别为30~50 mg/L和30~100 mg/L;土施亚硒酸钠缓解二者抗氧化酶活性的最适浓度范围分别为15~25 mg/L和5~25 mg/L;镧浸种和亚硒酸钠复合处理缓解二者抗氧化酶活性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镧浸种+5~25 mg/L亚硒酸钠和50 mg/L镧浸种+5~25 mg/L亚硒酸钠。两品种小麦对镧浸种及土施亚硒酸钠溶液浓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山农28抗氧化酶系统抵抗高浓度铜盐胁迫的能力强于济麦22。镧浸种和亚硒酸钠处理对于高浓度铜盐胁迫幼苗的单独效应及二者的复合效应,均对两品种小麦的SOD、POD活性产生了"低促高抑"的影响,镧浸种处理提高了小麦幼苗对亚硒酸钠的耐受能力,并且二者的复合作用对增强SOD及POD活性具有互补性。试验统计结果表明,镧和硒可能并不通过促进SOD酶合成基因表达,而是通过改变构象或以进行化学修饰的方式提高活性,剂量的影响遵循Hormesis效应的变化规律。适当浓度的镧浸种和土施亚硒酸钠的复合处理能有效缓解铜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4.
硝酸镧浸种对藜麦种子萌发及盐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盐碱地的形成,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藜麦具有耐盐的特性,能够缓解部分盐胁迫。中国是稀土含量最多的国家,有研究表明,稀土元素镧可能对盐分胁迫有缓解作用。本试验通过硝酸镧浸种后对藜麦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探讨该浸种方法对藜麦种子萌发以及盐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缓解盐害、提高藜麦抗盐性研究提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藜麦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不同硝酸镧浓度浸种(25、50和100 mg·L~(-1))对藜麦种子萌发及不同浓度盐胁迫下(100、200和300 mmol·L~(-1) NaCl溶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50 mg·L~(-1) La(NO_3)_3浸种时,藜麦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并与其他浓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2)相同La(NO_3)_3浓度浸种时,300 mmol·L~(-1)NaCl以内藜麦幼苗的株高、根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OD、SOD、MDA、可溶性糖、脯氨酸都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在相同浓度盐胁迫下,藜麦幼苗的株高、根长,POD、SO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均随硝酸镧浸种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MDA随浸种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4)藜麦在300mmol·L~(-1)NaCl范围下均能生长,在300 mmol·L~(-1) NaCl时,幼苗各项指标基本最好,其中50 mg·L~(-1)硝酸镧浸种处理下各项生长指标均达到最佳。【结论】低浓度50 mg·L~(-1)硝酸镧能够促进藜麦种子的萌发以及盐胁迫下藜麦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加强藜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盐胁迫起到缓解作用;高浓度则抑制生长。本文结果表明硝酸镧浸种可提高藜麦对盐分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类型小麦对镉(Cd)胁迫的耐受机制,以蓝黑粒和商麦1619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Cd浓度(0 mg·L~(-1)、25 mg·L~(-1)、50 mg·L~(-1)、75 mg·L~(-1)和100 mg·L~(-1))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Cd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系干重和地上干重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着Cd浓度增加显著下降;综合来看,蓝黑粒较商麦1619表现出较强的Cd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探究粉黛乱子草在不同质量浓度的铜溶液、锌溶液和铜锌复合溶液胁迫下,对种子萌发特性和抗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胁迫处理下,粉黛乱子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活力指数、胚苗长、胚根长和幼苗鲜重随处理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呈逐级递减的趋势,胚根长受到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胚苗长.Cu~(2+)(≥100 mg·L~(-1))、Zn~(2+)(≥200 mg·L~(-1))、Cu~(2+)+Zn~(2+)[≥(200 mg·L~(-1)+200 mg·L~(-1))]胁迫对粉黛乱子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粉黛乱子草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与处理溶液质量浓度呈正比;随着3种胁迫处理溶液质量浓度的增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粉黛乱子草抗氧化酶系统在Cu~(2+)、Zn~(2+)及Cu~(2+)+Zn~(2+)胁迫下响应机制不同,对不同重金属的抗性能力存在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析,粉黛乱子草对3种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强弱依次为Zn~(2+)Cu~(2+)+Zn~(2+)Cu~(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腐殖酸对水培小麦吸收硒酸态硒和亚硒酸态硒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小麦对10~80μg/L硒酸态硒(Se~(6+))及亚硒酸态硒(Se~(4+))的吸收和腐殖酸的影响。[结果]小麦对Se~(4+)和Se~(6+)的吸收与其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小麦对Se~(6+)的吸收是Se~(4+)的6.0~10.5倍。腐殖酸促进小麦对Se~(4+)的吸收,平均增加12.1%;但腐殖酸抑制小麦对Se~(6+)的吸收,平均减少18.6%,且随Se~(6+)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有腐殖酸存在时小麦吸收Se~(6+)是Se~(4+)的4.3~7.4倍;有腐殖酸时Se~(4+)和Se~(6+)促进小麦生长,Se~(6+)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生物量平均增加12.3%。40和80μg/L Se~(4+)培养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硒分别为初始加入量的3.76%和3.31%,在这2个浓度下,小麦吸收的Se~(6+)分别为初始加入量的27.2%和27.8%。施用Se~(6+)是Se~(4+)作物利用率的7.2~8.4倍。[结论]可以通过土壤溶液Se~(4+)或Se~(6+)的浓度调控农作物硒含量,应用Se~(6+)更为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低温胁迫下硅缓解对春小麦幼苗的生长以及对氮、磷、钾、硅的吸收的影响,研究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和4℃短期低温胁迫,测定其幼苗生长及离子含量,探讨低温胁迫下硅对小麦养分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硅处理显著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以1.0 mmol·L~(-1) Si浓度处理对低温缓解效果最佳,小麦各器官氮、磷、钾和硅的含量增加,小麦植株在硅浓度为0.5 mmol·L~(-1)和1.0 mmol·L~(-1)水平上对硅和氮的吸收、在0.5 mmol·L~(-1)水平上对磷和钾的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解析作物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s)的适应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MCs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及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7 d后,1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增加。10μg·L~(-1)MCs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促进了矿质营养(Mg~(2+)、Fe~(2+)、Zn~(2+)和NO_3~-)的吸收。其中质膜H~+-ATPase活性上升与OSA1、OSA2、OSA3、OSA4、OSA6、OSA8和OSA9表达上调有关。高浓度MCs(100μg·L~(-1)和1000μg·L~(-1))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质膜H~+-ATPase活性降低,阻碍了水稻幼苗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此时质膜H~+-ATPase的基因表达呈下调趋势,且降低程度随MCs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强。恢复7 d后,10μg·L~(-1)MCs组根系活力、质膜H~+-ATPase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100μg·L~(-1)MCs组各指标均优于胁迫期,而1000μg·L~(-1)MCs对营养吸收的抑制未恢复。研究表明,MCs胁迫导致的水稻幼苗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受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控,且调控能力受MCs浓度限制。  相似文献   

10.
油葵对土壤中硒元素的吸收状况与硒的不同形态及不同价态有关。实验通过在施硒肥后的油葵田里采集油葵开花期和油葵收获期时的土壤样品,应用连续浸提技术将土壤中不同形态及不同价态的硒进行浸提,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量不同形态硒的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形态的硒中Se~(4+)、Se~(6+)、Se~(2-)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施硒肥能有效加快油葵对土壤中可溶态硒中Se~(4+)的吸收,提高土壤中可溶态硒中的Se~(6+)、Se~(2-)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以及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中的Se~(4+)的含量。这一结果对研究如何提高植物中的硒含量,进而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杉木种子园球果的出籽率和饱粒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不同无性系的结果量、球果生物学性状和环境因子对出籽率和饱粒率的影响已被观察,高出籽率与果型和果的大小无关,而与可育种鳞数,种子数和千粒重有关。良好光照和充分授粉能提高出籽率和饱粒率,减少空瘪涩粒,11月中旬采收的球果较之10月中下旬的出籽率和千粒重增加,1995年,横畈杉木1.5代10年生种子园获得丰收,球果出籽率为6.2%,饱粒率达62.0%。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对当年采收的甜瓜种子进行48h~216h中8个时间段的处理,加对照、1993和1986年种子,经恒温发芽、低温发芽、TTC测定和田间出苗试验,结果显示:甜瓜种子活力随人工和自然老化的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短期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下降不太明显,而反映发芽速度、幼芽生长状况的相应指标出现变化提前。长期处理的种子上述几种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种子活力越低,种子的适应性越差。POD、CAT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MAD含量则随种子的活力降低而升高。认为室内选用发芽率与发芽速率或幼芽生长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较为实际的反映出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蒙古栎种群种子雨与地表种子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平均年龄为22a和30a的天然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蒙古栎种群种子雨一般从8月下旬开始下落到9月下旬结束,种子雨下落强度不均匀,存在高峰期;不同年龄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强度不同,22a和30a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强度分别为11粒/m2和30粒/m2;不同时期下落的蒙古栎种子质量存在差异,中、前期下落的种子发芽率高,千粒质量大,种子质量好;蒙古栎种群地表种子库损耗的主要因素是虫害和动物取食。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子成熟度与种子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大连市常用的2个玉米品种(东单60和象育513)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抗冻能力、田间出苗性能以及产量等指标,探索成熟度对种子贮藏品质、田间出苗、幼苗生长以及最终产量等的影响规律,以确定玉米种子的适宜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药种比例、晾晒和装袋方法, 研究了包衣技术对谷子种子贮藏期的水分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 种子包衣有利于保持种子发芽率和活力, 增强种子耐贮性。安全水分下, 药种比1∶70的种子可以安全贮藏到隔年播种, 1∶50~60的种子隔年播种时需适当加大播量。(2) 降低种子含水分量是保持包衣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低于安全水分1%以上的种子发芽率保持最好, 隔年可安全播种; 高于安全水分的种子当年播种以及接近安全水分的包衣种子隔年播种, 均需适当加大播量。(3) 适当的包衣药种比、晾晒时间、晾晒厚度是控制种子含水量进而影响贮藏期间种子活力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药种比的种子, 薄层晾晒0 5~1h或厚层晾晒2h, 均可使种子含水量稳定在安全水分以下; 不晾晒的编织袋袋装种子, 只有在药种比1∶70、敞口1~4h时, 含水量才可稳定到安全水分以内。(4) 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种子发芽率在降低过程中有回升现象, 回升时间与播种季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沙棘籽油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工艺。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籽壳加工等工序。表明:剪切力脱壳是沙棘籽脱壳的主要形式;一级筛上的籽壳纯度大于98%,可直接用于天色色素生产;剪切脱壳后籽仁的主要破碎形式是两子叶沿交界面分离;较好的籽仁籽壳分离状态是二级筛上,悬浮速度4.1m/s时,籽仁损失率7.5%,籽仁含壳率12%。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天津市黄瓜研究所企业产品标准《黄瓜杂交种种子标准》的编制过程、技术特点和执行情况 ,并提出制定产品标准的技术法规 ,以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油茶籽及其饼粕对黄曲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油茶籽及其饼粕中筛选出对黄曲霉生长有较好抑制效果的粗提物,并掌握其提取工艺与条件。[方法]以油茶籽及其饼粕为试材,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对所得粗提物抑制黄曲霉生长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油茶籽、油茶粕都具有一定的抗黄曲霉生长与产毒作用。用不同溶剂提取油茶籽、油茶粕中的粗提物,其得率是有明显差异的,用乙醚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最高,达57.74%;其次是用纯净水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可达38.90%;最低的是用乙醚作为提取剂提取的油茶粕粗提物,其得率仅为0.27%。粗提物不同,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也不同,其中,油茶籽、油茶粕的水提物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抑菌率分别达到88.87%和87.96%;油茶籽的乙醚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可达61.11%;而油茶籽、油茶粕的乙醇提取物,以及油茶粕的乙醚提取物对黄曲霉的生长都没有抑制效果。[结论]研究可为油茶生产与加工利用中更好地预防黄曲霉的污染,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饲用甜菜是高度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内个体差异很大,在良种繁育过程中退化很快,研究及建立严格的制种技术规程十分必要.针对饲用甜菜的生物学特性,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制定了甜饲1号育种家种子及原种繁育技术规程,以保证饲用甜菜在良种繁育过程中能保持优良种性,并提高种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抽样检验,分析了2002-2007年度南京市种子市场农作物种子质量概况.结果表明,大田作物种子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含量等3个质量指标的变异程度均小于蔬菜作物种子各质量指标的变异程度,其合格率明显高于蔬菜作物种子各指标的合格率,因此大田作物种子质量相对较好;不同大田作物种子质量有明显的差异,以小麦和油菜的种子质量较好,籼稻、梗稻、玉米和棉花种子质量略差;不同蔬菜作物种子质量差异较大,其中以萝卜、生菜、四季豆和大白菜种子质量较好.发芽合格率和水分合格率对种子质量影响较大,水分合格率与种子质量合格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种子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水分含量是提高种子质量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