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猪群发生咬尾现象比较严重,咬尾不仅对猪只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生产管理和经济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各种研究表明,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的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会激发咬尾。据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在现代养猪业生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猪只咬尾的现象,可能是一只猪咬其它同圈猪,  相似文献   

4.
正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PSS)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是在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能引起猪感觉不适的各种环境、营养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不是单纯的"饲料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养猪户中,发生猪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较多。严重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咬耳、咬尾现象变得普遍起来,并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耳和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常常见到仔猪和育肥猪群有互相咬尾的恶习。猪群的咬尾不仅增加饲料的消耗,影响生长,增加管理的难度,严重的还可导致猪只受伤、病菌感染甚至出现死亡。笔者认为引起猪只咬尾的原因有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7.
咬尾是现代集约化猪场十分头疼的问题。虽然轻度咬尾也许不会直接造成严重的损失,但严重时情况就不同了。就群体而言,群内一但出现一头或数头咬尾,其它猪便会模仿这种恶癖,并很快在群内蔓延;就个体而言,被咬尾的猪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脓肿,脊髓炎等,导致败血症和瘫痪,再加上严重的应激反应,这些病猪往往预后不良。笔者在临床上曾经碰到数例被咬尾的猪只(大多为20~30kg的育成猪)后躯瘫痪,最后导致死亡的病例。另外,从整体管理来看,猪的任何恶癖都必然会对猪场的生产成绩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咬尾问题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下面从猪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8.
章红兵  王艳丽 《养猪》2001,(4):22-23
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和猪只间的打斗等 ,以咬尾最为常见。多发生于集约化饲养猪场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下的生长幼猪 ,生长肥育猪也偶尔发生 ,母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食胎衣、胎儿、仔猪。该病也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 ,因为任何引起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猪的异常行为。猪群的咬尾、咬耳或打斗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伤口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感染 ,严重的可波及身体其他部位 ,不但可降低胴体品质 ,严重的可致死亡。猪只发生急性咬尾或攻击行为 ,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将很快导致猪受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 2 0 %以上 [1] ,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 ,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猪咬尾症及其危害猪的咬尾症 ,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 ,降低胴体品质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  相似文献   

10.
猪群咬尾症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邦才 《猪业科学》2017,34(3):133-135
猪场猪群发生咬尾症,不仅影响猪的形态、生长性能,尾根伤口能继发感染,引起脊柱化脓、骨髓炎,影响胴体在屠宰场的评级,严重者导致猪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洞口县开展对猪群咬尾症调查,调查652个规模化猪场,存栏猪39 944头,发生猪群咬尾症猪782头,发生率1.96%,死亡19头,死亡率2.43%,发生率,死亡率较2013年分别降低4.97、2.69个百分点;其中15~30 kg仔猪咬尾症发生数618头,占咬尾恶癖发生总数的79.0%;调查屠宰场收购4 763头猪中,因患咬尾症影响胴体评级的降级猪29头,占0.61%。并同时对猪群咬尾症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胎衣、食仔等。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很难制止,特别是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比较多,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将很快导致猪的尾部脱落,采食量减少,伤口感染、关节红肿、跛行,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1病因分析猪群中个别凶恶好斗的猪种因长期圈养,使猪  相似文献   

12.
猪咬尾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任何引起猪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以造成猪互相咬尾的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完,有的还啃咬耳朵。猪被咬伤后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能引起流血不止或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跛行、瘫痪,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周彦飞 《猪业科学》2015,(12):130-131
<正>猪的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或"应激综合征"。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交替时期,当猪有感觉不舒服的各种因素时,如:环境应激、营养代谢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味觉异常、焦虑的心理等因素均可造成猪只发生相互咬尾现象。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相互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猪群中一旦发生,猪只相互模仿,很快蔓延至全群。体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异食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食肉癖现象。食肉癖主要表现在互相啃咬尾巴而形成的咬尾症,咬尾症是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饲养管理不当以及猪只本身行为异常引起的综合症。咬尾症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可降低20%以上。 1 发病时行为表现猪咬尾行为在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于15~60kg时,尤其是在15~30kg时最高,在生长期主要集中于40~80日龄,发病的母猪大于公猪。有咬尾症的猪对…  相似文献   

15.
猪咬尾症是指猪只间相互啃咬尾巴的病理现象。猪咬尾症在规模化养猪场内时有发生,尤以小猪为多见,而且一旦出现咬尾症就很难控制,严重影响着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令养猪者十分烦恼。笔者根据养猪生产实践,就猪咬尾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供读者参考。1 猪咬尾症病因分析1.1 饲料营养失衡 为猪只提供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生理需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患猪表现精神紧张、食欲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敏感,防卫性很强。发病时常见猪互相咬尾巴,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将尾巴全部咬掉,变成秃尾,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采食时,时间大都在下午,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 ,猪互相咬尾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大大降低 ,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来讲 ,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 :当饲粮营养失衡时 ,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 ;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 ,或通风换气不良、饲养密度过大 ,会引起咬尾现象 ;当猪只患有贫血和体内体外寄生虫时 ,也会发生咬尾现象。笔者从引起咬尾的原因出发 ,制定了一套综合预防措施 ,供养猪生产者参考利用。1 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物质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危害引起猪咬尾的因素很多 ,轻者把尾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肿和跛行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2 原因2 .1 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统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 ,常出现互咬现象。如长白猪和新淮猪生活在一起 ,因品种及生活特点差异 ,相互矛盾 ,相互争雄而发生撕咬。个体之间差异大 ,…  相似文献   

19.
《猪业科学》2019,36(12):26-26
<正>猪咬尾在养猪生产中是非常常见的,当猪群咬尾暴发时,会导致每个猪栏中有多个猪受伤,甚至蔓延到整个猪舍。猪咬尾一旦暴发是很难停止的——以下是成功控制猪咬尾现象的方法。尾巴被咬伤的猪,通常只在尾巴变短的晚期才会被人们发现。在这个阶段,很可能猪圈里的大多数其他猪都注意到了血液,并被它颜色和气味吸引住了。这可能会促使猪只互相咬,并产生出新的受害猪。理想情况下,猪被咬尾巴应在其早期尾巴上有血及尾巴长度减少之前就被人们注意到。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咬尾的猪,或者注意到受害者来实现。当猪反复咬  相似文献   

20.
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胎衣、食仔等。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很难制止,特别是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比较多,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将很快导致猪的尾部脱落,采食量减少,伤口感染、关节红肿、跛行,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