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赣南采茶歌舞剧中,《山歌情》无疑是极其成功的改造曲目,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元素都值得我们认真探究。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艺术的文化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具体内涵分析,通过探究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艺术的音乐元素,从而为多元文化背景下赣南采茶歌舞艺术的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韩勇 《福建茶叶》2016,(3):401-402
赣南采茶舞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文化。采茶舞源于生活,舞姿优美,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茶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赣南采茶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点从茶道和茶艺、茶歌和灯彩、茶戏与茶舞结合这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不仅有益于挖掘赣南采茶舞的文化内涵,还有利于人们对采茶舞有着更好地认知,使得采茶舞有着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赣南采茶舞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赣南采茶舞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做出挖掘,有利于对赣南采茶舞艺术做出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并推动赣南采茶舞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本文在对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赣南采茶舞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赣南采茶舞艺术中,其中所传导和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理念,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思维和人文理念,因此,在当前文化传播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对该艺术进行全面认知的关键前提下,通过丰富具体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赣南采茶舞艺术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赣南地区采茶舞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入手,结合舞蹈艺术的价值内涵及发展特点分析认知,通过诠释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及特点,从而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赣南采茶舞艺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5.
赣南地区就是茶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地区。对于该地区采茶舞蹈艺术发展来说,其中所具有的审美内涵和文化理念,客观来说,是整个赣南采茶舞蹈艺术有效传承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舞艺术的具体表现特点认知,通过融入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中审美意韵的展现表达,从而探究当前时代背景下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中审美意韵的具体表达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刚 《福建茶叶》2016,(5):319-320
赣南是客家人的集聚地及其文化的发祥地,赣南采茶舞是赣南采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集民间舞蹈、灯彩为一体的民俗体育形式,它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和演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生动有形、技高有决、极具张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角色创造的过程中,赣南客家人的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符号,在"且歌、且舞、且戏"的采茶舞表演之中植入了丰厚的人文意蕴。本文就着重讨论了采茶舞的演变历程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岳喜宁 《福建茶叶》2016,(9):348-349
茶文化源远流长的赣南,不仅生长了千年历史的茶树,更是养育了一方风土人情,由茶叶延伸出了茶道和茶艺。赣南采茶舞蹈就是在茶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艺术。赣南采茶舞蹈是茶戏的一个分支,赣南采茶舞和茶叶有着割舍不了的渊源,茶文化是赣南地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采茶舞蹈植根于深厚的茶文化中,并得到长足地发展和延伸,可以说茶是赣南茶文化的生命之源。笔者就从茶文化的角度对采茶舞蹈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国文化体系来说,其之所以能够形成层次化、多样化的艺术机制,其关键是在于这些艺术的综合发展进程中,其始终能够与时代特色和大众诉求相融合,加上文化体系的之间的传递与交流,从而实现了整个文化体系的最大价值。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历程诠释入手,结合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形态特征分析,通过具体探究赣南采茶舞蹈的文化意蕴,从而探究多元文化艺术冲击下的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传统民族舞蹈中,赣南地区采茶舞的历史相对更悠久,据历史记载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兴起于明朝年间、成熟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年间。采茶舞经过岁月的冲洗依旧绽放着光彩,在民族舞当中,采茶舞依旧展现着它那独特的舞姿及魅力。将采茶舞作为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重点研究研究对象,不管是对赣南地区风土人情的研究,还是对采茶舞的探究都有切实的意义。基于此,现基于审美视角下对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志强 《福建茶叶》2016,(8):341-342
赣南地区茶篮灯作为赣南民间舞的四大歌舞之一,是江西民间舞的代表。赣南茶篮灯是在采茶歌与民间灯彩的基础上发展兴起的地方小戏。茶篮灯的内容主要反应的是赣南客家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本文以现代审美视角为主,阐释了赣南采茶舞的文化起源,研究了赣南茶篮灯的设计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使人们了解客家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对采茶舞进行了解,以便能更好地推动赣南茶篮灯舞蹈设计艺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艺术来源生活,赣南采茶舞经过劳动人民的日常劳作娱乐消遣发展为了地方的独特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魅力,采茶舞在赣南地区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赣南采茶舞代表了地方特色,也是地方日常生活在艺术上的生活,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需要不断发展并得到传承。本文将分析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风格,探讨其舞蹈动作、舞蹈配乐、舞蹈形式等方面的特色,并分析赣南采茶舞独特的舞蹈艺术元素,"单水袖"、"扇子花"、"矮子步"等独特的艺术特色。并探究赣南采茶舞的发展意义和对艺术和当地人民的影响,促进赣南采茶舞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寻找到传承该艺术体系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赣南采茶舞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深入研究其内涵和表演形式特点对于我们传播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概述分析入手,结合对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研究赣南采茶舞蹈发展趋势和传承思路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李娟 《福建茶叶》2016,(1):234-235
赣南采茶舞是经过漫长的社会文化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具有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艺术特色。本文从赣南采茶舞的文化价值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对赣南采茶舞未来的发展及文化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赣南茶舞蹈已经成为了一种茶文化艺术,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赣南茶舞蹈更是与茶农生产生活实际、采茶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茶文化视角下对于赣南采茶舞蹈进行艺术赏析也可以发现,赣南采茶舞本身的艺术价值正在不断提升并凸显,赣南采茶舞更是成为赣南地区地域文化的主要象征。  相似文献   

15.
赣南采茶舞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即从赣南采茶舞的发展历程入手,对赣南采茶舞蹈的三个形态特征,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进行了详细的探究,此外本文还对赣南采茶舞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传统采茶舞蹈更好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江西南部地区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对他们来说,舞蹈就是对文化和情绪情感的真实体现。赣南采茶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就起源于江西南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赣南采茶舞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表现技巧成为客家人宝贵的艺术财富。本文对赣南采茶舞特有的地方艺术特色进行了总结,着重阐述了赣南采茶舞的表演技巧和表现风格,以及对中国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能否起指导性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国饮,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代表性也各具特色,这都是各地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在我国江西南部赣州一带,采茶风俗已经流行百年,而赣南采茶舞作为当地一种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更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本文就深入探析了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并深刻体味了赣南采茶舞中所蕴含的茶韵之美。  相似文献   

18.
赣南采茶舞经过了这些年来的发展,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民间舞种,其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表演形式,也正因此赣南采茶舞颇受欢迎。要想更好的对赣南采茶舞传承与发展,其关键点就是其中的钢琴伴奏。学校在展开赣南采茶舞蹈课程时候,需要有效的提炼其中所蕴含的三绝动作,并且针对这些动作具有的韵律以及节奏特点,选择合适的钢琴伴奏。不仅如此,在教学当中,还需要有效结合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且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让采茶舞蹈课程的教学更加规范以及系统,这也是现如今人们非常重视的。本文对采茶舞蹈课程的钢琴伴奏,以赣南采茶舞为例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江西采茶舞生存现状、茶文化热、大众审美习惯等方面的思考,本文认为江西采茶舞在当代的发展,关键在于要拓展、创新采茶舞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伴奏。因此,本文尝试将江西采茶舞与钢琴音乐结合在一起,重点研究江西采茶舞音乐中钢琴伴奏的问题,旨在通过创新采茶舞的艺术形式,提升人们视听感受与体验,为江西采茶舞在当代传承、发展培植土壤,也进一步帮助大众理解、欣赏江西采茶舞的艺术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冯珺 《福建茶叶》2018,(3):93-93
采茶舞艺术,内容丰富,舞姿优美,富有情趣,所以,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因此,该艺术受到我国百姓的普遍喜爱。客观来看,通过对采茶舞艺术的发展起源,乃至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诠释和表达,从而实现对采茶舞艺术的有效传承。本文拟从采茶舞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启迪认知入手,结合采茶舞艺术的发展内涵和价值理念阐述理解,通过探究采茶舞的茶风演绎及茶韵表达,从而分析采茶舞艺术的时代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