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闽粤栲套种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马尾松纯林改造的新途径,改善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结构,2005年开展在间伐措施后的马尾松林下套种闽粤栲试验,营造以马尾松闽粤栲为主的异龄复层林,2016年在福建省沙县开展马尾松林下套种闽粤栲林分的生长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异龄复层林中,各处理水平的马尾松、闽粤栲年生长量和根系生长状况均优于对照,马尾松保留密度以450~600株/hm~2为宜,闽粤栲套种密度为1 200株/hm~2。形成以异龄复层林分结构,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林木生长,有利于提高林分保水固土能力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杉木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2017年在福建沙县对4种保留密度的杉木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持水量、土壤物理性质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栽植前、杉木纯林相比,各异龄复层林土壤的0~20 cm土层,土壤密度分别下降8.86%、7.78%以上,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分别下降15.12%、11.30%以上,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12.55%、9.38%以上,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14.87%、10.76%以上,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15.32%、11.68%以上,总孔隙度分别提高15.25%、11.53%以上;20~40 cm土层土壤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表现出相同变化规律。与对照杉木纯林相比,林分总持水量增加218.312 t·hm~(-2)以上,提高14.68%以上;初渗速度增加13.29%以上,稳渗速度增加14.16%以上,地表径流系数降幅达10.34%以上。说明在杉木林中引入闽粤栲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升林分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3.
杉木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林下栽植的闽粤栲更新林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异龄复层林的林分结构、林木生长、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林分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间伐后的杉木纯林林下栽植闽粤栲,可提高闽粤栲栽植成活率,杉木间伐保留最佳密度为600株/hm^2,林下栽植闽粤栲合理密度为1 200株/hm^2。异龄复层混交林中杉木与闽粤栲均生长良好,杉木平均树高和胸径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3.8%和30.0%,林分土壤肥力提高19.05%。杉木林下栽植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更新技术,可为培育针阔异龄复层林和南方杉木纯林的改造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细柄阿丁枫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柄阿丁枫异龄复层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混交林林分总持水量为1 799.2 t.hm-2,纯林为1 691.3 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06.4%;2种林分各层次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其中土壤层持水量占总持水量的94%以上,是林分涵养水源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邵武卫闽林场建立了马尾松、福建柏(建柏)、闽粤栲、木荷纯林以及马尾松与其他3个树种的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试验林,混交林有3种模式:块状(3株×3株)、横排带状(3行×3行)、竖排带状(3列×3列),株行距均为2 m×2.5 m(初植密度2000株/hm~2)。试验后25年的结果表明:13种林分类型生长量差异显著,蓄积量大小顺序为:建柏纯林闽粤栲纯林马尾松×木荷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木荷块状混交马尾松×建柏横排带状混交木荷纯林马尾松×木荷横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块状混交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块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其中蓄积量最高的建柏纯林(279.20 m~3/hm~2)是蓄积量最低的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84.32 m~3/hm~2)的3.11倍。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效果最好,其次是马尾松与福建柏混交,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效果最差,其蓄积量低于两个树种的纯林。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叶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7.
对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将两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同龄的马尾松纯林相比,无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还是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总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说明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提高了林分生长量,促进了马尾松生长,提高了林分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了土壤肥力。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是马尾松经营中一种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杜英混交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状况、林分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杜英、闽粤栲混交后,树高、胸径生长量增加明显,蓄积量增大;马尾松混交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都增多,生物多样性比马尾松纯林丰富;马尾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在马尾松林冠下分别套种火力楠、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通过对各林分凋落物的研究表明,上述6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变化在3988 0~9269 8kg·hm-2之间,而年凋落量范围为2853 0~7078 0kg·hm-2。基于对凋落量积累和分解速率的比较分析,可预测上述7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依次为1 15、0 76、1 42、0 97、1 17、0 84及1 52a。对凋落物各组分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分别相应大于与其混交的阔叶树。  相似文献   

10.
闽中丘陵地竹杉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与毛竹纯林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不同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竹杉混交林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较毛竹纯林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