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茶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茶具集文化性、艺术性于一身,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现代茶具设计者应该认识到茶具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的必要性和现代茶具中传统文化运用原则,在茶具设计中借鉴传统文化符号、传统设计手法、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现代茶具的文化性与艺术品位,以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支独特的文化就是茶文化,茶叶在我国古往今来的民众生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茶文化当中,具有重要组成部分的不仅仅只有茶叶,还包含了茶具。伴随着茶文化的逐渐流传茶具文化也不断传播,变成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本文以坭兴陶茶具设计为视角来分析现代与古典茶具设计艺术融合,希望能够对茶具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书志 《福建茶叶》2016,(8):145-146
茶文化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器物文明,紫砂茶具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典范,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界的奇迹。紫砂茶具有着其他茶壶不具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随着现代设计工艺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紫砂茶具应该与时俱进,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精神,设计出更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茶具设计中一般都会涵盖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的发展是不断继承、创新的过程。当前茶具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另外加之现代文化的发展为茶具设计带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先对进行阐述传统文化下的茶文化特色,接着分析比较传统文化下的茶具审美,最后提出了传统文化视角下茶具的审美设计方法,以便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茶具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茶文化逐渐引起了先贤们的注意,通过茶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体现茶文化的关键就是茶具的造型,我们通过先贤对茶具的设计,品味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美学思潮下也应将当代美学融入茶具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现代智能茶具的设计与研究,是当代茶文化发展以及茶叶产业不断繁荣的结果。现代智能茶具茶品推动了当代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的发展,也是茶具制造业现代化的标志。本文结合现代智能茶具茶品设计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陶瓷文化、茶文化、书法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晕染,实现了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陶瓷茶具是茶文化中的一种传统组成,利用书法艺术进行外在装饰,更体现其古典之美、内涵之美以及高雅只美,本文通过对陶瓷茶具书法的装饰美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陶瓷茶具书法装饰的艺术性、其装饰美具体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旨在促进陶瓷茶具中书法装饰的更广泛应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男亚 《福建茶叶》2016,(9):128-129
茶具是我国璀璨茶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其以绚丽多姿的造型而独树一帜于茶文化之林。如今,随着饮茶之风的再度盛行,茶具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造型设计抑或是色彩渲染都进行了别具匠心的创造性设计。特别是西方的油画色彩这一元素的注入,为传统的茶文化注入了现代艺术的新鲜血液,极大地增强了茶具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油画色彩在茶具设计中的运用意义入手,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油画色彩在茶具设计运用中存在的误区,并最后从注重茶文化内涵的诠释、强化对油画色彩的把握以及立足市场进行创新性设计三个方面对油画色彩在茶具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展望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虹  王年文 《福建茶叶》2016,(12):126-127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刻,直至今日,茶文化仍然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我国的茶具销售量一直很大,可以说茶具一直是一种典型的大众化消费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中的大背景下,茶具在设计方面和销售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茶具设计与销售融合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入手,对茶具设计与销售的融合可行性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希望对相关的茶具设计与销售行业从业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历史与时代交叉奔腾的洪流中形成自己的文化,伴随茶文化的发展,茶具设计也日益完善丰富,极大地提升了饮茶者的生活品质。本文阐明茶史及氤氲文化内涵,其次理清茶具的分类,再次说明茶具与茶文化相互依托发展、互为表里之关系。从历史各朝代的茶具的风格差别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传统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联系。中国茶道精神内涵分为四点:"和、静、怡、真"。即茶具体现时代文化特点,与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相对应,二者相互统一于整体中。  相似文献   

11.
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美术工艺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对茶具种类及艺术价值的分析介绍,以及对茶文化与茶具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对历史进行梳理,对茶具设计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以陆羽《茶经》为代表的茶文化走进了当时上至士大夫下到黎民百姓的生活当中,这期间唐代茶具也有了巨大发展。研究唐代茶具的设计艺术,对研究我国传统茶文化以及当代茶具设计都有鲜明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况敏 《福建茶叶》2016,(8):144-145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茶文化当中除了茶叶之外,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茶具,一套好的茶具,可以让普通茶叶散发出幽远的香气,相反,一套不合时宜的茶具,则可能会埋没一壶好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具文化也随着茶文化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不同的时期,茶具虽然都蕴含着同样的意义,但是设计理念却完全不同,本文基于现代茶具的设计理念走向进行研究,通过对茶具文化的曲折历史和宏观未来进行对比后,研究现代茶具的设计理念应该朝着时尚化、市场化及人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东旭 《福建茶叶》2016,(11):163-164
陶瓷茶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研究,对中国的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的茶文化传承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茶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扬。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之下,各行各业都迈入了创新化发展轨道,我国茶具在造型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体验式设计创新理念是现代茶具造型发展的新方向,为了有效推进现代茶具造型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围绕体验式设计创新的相关内涵展开,分析人们对现代茶具造型设计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体验式设计创新在茶具造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传统的茶具发展历史作为现代陶瓷茶具的设计依据,论述了陶瓷茶具在今后的设计发展趋势,即在传统的茶具文化的相关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寻求茶具设计的突破创新,将现代设计元素和理念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进一步的完善传统茶具,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展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7.
向春芳 《福建茶叶》2016,(7):164-165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茶文化有着悠久而重要的地位,茶具可以说是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茶具依旧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用工具,所以茶具既是人们品茶过程中的功能用具,也是现代文明和审美展现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在对茶具定义和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对茶具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进行阐述,并对现代茶具的设计走向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李方 《福建茶叶》2016,(9):125-126
潮汕地区的工夫茶文化是该地区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主要包括精致的茶叶材料、讲究的茶具、茶冲泡优雅的过程以及关于茶的思想品评、风俗习惯等。其中,茶具是潮汕工夫茶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文章在对潮汕工夫茶介绍的基础上,从集中体现潮汕的茶具入手,在现代设计理论的支持下具体分析潮汕工夫茶茶具的历史文化内涵,旨在不断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人们对茶叶产业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茶叶产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正面临成熟机遇,通过充分有效结合茶具的多元功能,从而实现其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开展茶具手感设计活动时,需要注重茶文化元素的系统化融入,而融入茶文化体系的相关元素,将为整个茶具实现最佳设计效果,提供实质性帮助,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具的应用状况和具体属性分析,通过融入影响茶具手感设计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茶文化在茶具手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中国茶叶与茶具的贸易兴盛,市场化的商品不断地向科技迈进时,包装已成市场竞争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茶具的外观包装设计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包装形式,包括设计风格,包装材质,设计理念,设计主题等等,所传递出的文化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人画与茶文化二者在精神追求上显得相得益彰,也对茶具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的非常自然和谐。传统文化元素、意境和人文精神在内外观的包装上逐渐符合着人们想要返璞归真的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对文人画在茶具纸质包装设计中的风格影响来分析,就如何能够创造性地把中国文人画中的意趣追求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并与之相融合,使之为市场中商品品牌、企业形象及商品的推广做出一个良好理论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