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自然元素在茶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以茶室内空间设计追求的设计效果入手,展示了人们对茶室空间设计的主要目标,而后通过对自然材料的使用、自然形态的设计以及自然颜色的选择方面,与我国文化相配合,从而实现茶室空间效果的设计,营造出不同的茶文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江西棉花》2012,34(1)
内衣素有“人体第二皮肤”之称,是人们生活中唯一时刻不离的服装,对人体具有保护、装饰、修正等功效。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内衣是否“绿色”、“生态”,穿着是否安全等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于是,为了适应人们崇尚自然、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3.
我因天生爱茶,弃锦绣前程,投身茶海。二十余年,不断求索。因泡茶泡多了,品茶品多了,偶多生心得,业内相传,徒有虚名。常有爱茶人请教泡茶高招,实乃汗颜,只能说“:泡茶实简,用真心即可,品茶也然。”现因机缘巧合,特将零碎泡茶心得写出。恳望同仁指正博补,也算是对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作点滴贡献。一、茶者,中国南方之神木也,神者,以无为之心而通达天地。神木,聚天地之灵也。泡品者,应生恭敬之心。在数以万计的植物中,唯独茶被人们奉为神品,这是因茶的自然属性及自然属性升华的社会科学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亚于人们心目中的神灵。然…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由自主地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淳朴自然惬意的乡村生活环境成为了都市人们的向往之所,茶文化产业园则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中极其耀眼的一抹亮色,它在将农村闲散劳动力集聚的同时,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力,使传统茶文化被重新赋予极为深厚、时尚的精神内涵,通过对茶文化产业园景观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极大地提升茶文化产业园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人们趋之若鹜之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而茶饮料由于具有自然、健康、清新等诸多优点越来越赢得广大消费群体的喜爱,茶饮料消费群体也逐渐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茶饮料同时还具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在饮料市场中有着"饮料之王"的美誉。本文主要是对于茶饮料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我国茶饮料市场发展问题,最后阐述了我国茶饮料市场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而茶饮空间则是人们可以静静品茗的好去处。人们置身的茶饮空间要给人带来自然、轻松、愉悦的感觉。因此营造一个舒适的茶饮环境至关重要。本文将探索茶饮空间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茶饮空间设计中的自然元素,将室内外景观因素相互融合,把更多的自然景观因素融入到茶饮空间中去,让茶饮空间设计回归自然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和风景园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正在成为当下风景园林设计的主流观念。地域特征是地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风俗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总称,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大因素。对地域特征的内涵以及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展开探讨,并针对性提出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创意《安溪茶艺》来源于安溪铁观音功夫茶。通过挖掘整理、编排提炼、升华为别具一格的乌龙茶茶艺。茶艺展现: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条铁观音的彻茶技艺,是一11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具体包括;品茶环境、茶叶选择、水质鉴定、茶具选用、茶艺人才选拔、茶艺音乐等。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动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茶艺之本: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茶艺之田:彻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茶艺之错: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菜…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倾向于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模式,对于生活品质有了一定的要求,在闲暇时光会去喝喝茶、聊聊天,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质。本文主要是对自然元素在茶室设计中的应用模式展开研究,重点是想要分析,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国家的茶室设计是如何体现出自然元素的,进一步探究茶室设计发展的目标,以及各种空间设计效果的呈现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茶室的设计效果,凸显出国家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凯亚 《福建茶叶》2000,(1):44-45
1郑板桥所撰茶联之多,之妙,以及在审美韵味方面之富有个性特色,恐怕在历代墨客骚人之中,也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呢。他的咏茶美联,尽是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所谓“三真”精神。三真者,即“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是也。所以他创作的茶联,一律重在表现自然,并在表现自然中表现自我情愫,即表现他的独特文化性格和独特艺术风格,从而鲜明地昭示出了他的咏茶之作上的独特的审美韵味。这里且择其在民间历久流传而不衰的几则,略述于下———2青年时代的郑板桥,苦于家境日困,不得不走出兴化古镇家中,来到…  相似文献   

11.
有机棉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化学制品,从种子到农产品全天然无污染生产的棉花。本文论述了有机棉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有机棉生产的经济性。文中指出发展有机棉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以及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服装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茶戏是一门源自茶农自然耕种生活的剧种,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表达出人们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本文以采茶戏的生态文化内涵为基础,分别从自然农耕理念、因地制宜特征和自然叙事艺术三个方面,对采茶戏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郭巧棉 《福建茶叶》2016,(8):295-296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直观体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后从"天人合一"与"天人两分",以及君子"精神之茶"与绅士"礼仪之茶"两个方面,陈述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指出人们应当秉承茶文化的经典理念,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向世界传播,对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茶文化传入法国之初,和大多数文化传播一样,缺乏内涵的展示的同时人们也对外来文化产生的抵抗。随着不断的研究,人们发现茶文化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在法语交际中进行茶文化的传播,帮助人们了解法国对茶文化认知的同时也加强了我国对法语交际的重视。本文针对茶文化内涵以及法国对茶文化的认知进行分析,探讨茶文化与法语口语交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作物生态性状,是那些在性状表现与发达程度上,与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及人们的利用要求,有相适应关系的性状。很多作物的性状,按照人们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利用上的要求,结合一定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条件,作规律性的适应性变化,构成了该作物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从生态角度去研究作物品种资源,能够规律性地了解各性状的作用、分布,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前景,有利于掌握该性状在地理分布与变化上的全貌,而使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利用工作更具有预见性。瓦维洛夫从作物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茶园的内涵来讲,它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和自然两种因素的结合,它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从其内容体系构成来看,它主要包含有三个要素,即人工要素、自然要素以及文化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构成生态茶园旅游景观的主要部分。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态势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层次的提升欲望越来越强烈,生态茶园旅游作为茶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可以在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同时满足文化追求。对于生态茶园来说,就需要把握这一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和管理力度,创新生态茶园旅游发展途径,从而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液态灵芝保健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生产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在选择饮料时将更注重安全卫生、天然性和保健性.一直深受世界人们喜爱的茶叶,因具有其天然保健性,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开发与消费保健茶正风行全球.保健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料,结合中医传统的防病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得到自由,就是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最近,我们学习了优选法,并运用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优选法确实是使我们在科研和生产中取得自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使我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垮进了一步。这里,介绍我厂热处理小组在发黑工艺上  相似文献   

19.
茶叶对身体的保健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并且促进了茶叶的普及。茶叶具有抗辐射、减少龋齿以及抗癌等效用,因此被称为"百病之药"。但是,饮茶的保健功效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体育运动后,适当的饮茶能够促进消化以及增强体质。但是,如果饮用方式不当,不仅茶叶的保健功效降低,而且还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泡茶仅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自然没有什么艺术可言。但只要将喝茶提升到品饮的层次,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从而对泡茶方式、器具、环境以及参与者本身都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就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当人们对这种艺术品味有了自觉的追求时,泡茶和品茶也就逐渐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