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5年来在福建蔗区大面积应用甘蔗专用甘蔗专用除草地膜结果表明:该地膜是一种功能与普通地膜相同,又能解决甘蔗苗期膜内杂草滋生产的产品,覆盖甘蔗可取得投资少,节省除草工,增产增糖和效益高的效果,是值得在本蔗区推广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旱地甘蔗在农作物中的竞争力,增加蔗农的经济收入,提高旱地甘蔗的单产,从土地准备、精细整地、开沟、种植、施肥、盖膜、收获、宿根管理等环节详细介绍了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轻简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表明,除草1号地膜、除草2号地膜与普通地膜,对甘蔗的一生中杂草的多少和甘蔗的性状影响不大,关键是覆膜质量的好与差;覆膜质量好,地膜紧贴土面的除草效果较好,反之,除草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甘蔗除草地膜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都表现出较好的防除效果。覆盖后90 d,除草地膜防治蔗田杂草效果达93%以上,已完全能满足蔗区杂草防治要求。它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性状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旱地甘蔗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其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处理A)的出苗率、单茎重、有效茎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C);各处理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地膜全覆盖高于半膜覆盖,最低的是对照不覆盖地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全覆盖半膜覆盖不覆盖地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光降解除草膜在烤烟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明  朱旭东 《作物研究》2007,21(2):122-123
2006年在湖南浏阳开展了光降解除草膜在烤烟上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光降解除草地膜的除草效果与普通光降解地膜、对照膜和空白对照比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对烤烟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产量和品质高于空白对照,与空白对照比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中上等烟比例比空白对照高7.3%;光降解除草地膜的自然裂口数与对照膜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4 cm×4 cm小块数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光降解地膜具有较好的除草效果,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烟叶的品质,增加产量,并能逐步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根据AA级绿色食品特点和农时操作的具体要求,1999—2002年对AA级绿色食品花生田除草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夏播花生田利用覆盖物和不同地膜防除杂草的效果均较好;春播花生田覆盖黑色地膜和无色增温地膜,除草和增产效果显著。花生收获前15d人工揭除地膜,不影响花生产量并可有效减少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8.
除草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常规覆膜)和不覆膜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量及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的出苗率、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和糖分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和常规覆膜。地膜全覆盖的产量为130.8 t/hm2,比不覆膜增产83.13 t/hm2,增幅174%;比常规覆膜产量增加17.64 t/hm2,增幅15.6%。除草地膜全覆盖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施肥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模式,设置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糖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植甘蔗桂糖32号采用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3种栽培模式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两次施肥+不盖膜栽培模式,且全覆盖3种栽培模式的甘蔗实收产量和新增纯收益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127.52 kg/667m~2、1234.11元/667m~2,7073.91 kg/667m~2、1010.31元/667m~2,7173.96 kg/667m~2、1046.06元/667m~2。在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下,无论是缓释肥一次施肥或复合肥两次施肥,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甘蔗轻简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甘蔗除草膜防除蔗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更有效地防除蔗地杂草,在甘蔗下种后进行甘蔗除草膜防除蔗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蔗盖膜后60天内,除草膜对单双子叶杂草株防效达100%;水田蔗盖膜后90~110天,与普通地膜(CK1)比较,除草膜对单子叶杂草的株防效为:4.1%、2.7%和21.9%,对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为:83.5%、65.2%和52.5%。与露地模式(CK2)比较,除草膜对单子叶杂草的株防效为16.2%、-215%和-96.5%,对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7.4%、84.4%和89.2%。甘蔗除草膜在膜后90天内对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在长期连作、多年生恶性杂草种子库丰富的地块使用除草地膜,易造成杂草种类剧减而使杂草种群单一,诱发单一杂草的爆发,因此除草地膜的应用要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对冬小麦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地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条件下冬小麦的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和膜侧沟播小麦的根系活力在抽穗前高于露地小麦,开花期后低于露地小麦,但差异很小,无明显的早衰趋势;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在籽粒形成期前以地膜穴播和膜侧沟播的略高,而籽粒形成期之后三种不同播种方式的几乎无差异;叶片功能期的长短、叶片中MDA的含量和POD活性在三种播种方式下的差异也非常小。研究结果说明地膜覆盖不会加速地上部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已成为长乐市冬季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但由于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差异,年际气候变化较大,产量和品质也大不相同。马铃薯大棚套黑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构建温室大棚覆盖塑料无滴膜,起垄播种后覆盖黑色地膜,膜下铺设灌溉和施肥用的滴灌带等方法,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且比露地栽培提早一个多月上市,稳定增加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苎麻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达州市苎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2003年、2004年推广应用该技术的情况做了介绍;目前该技术已成为该市发展苎麻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抗旱耐瘠健康良种应用为基础,深耕板土栽培、提早植期、地膜覆盖、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病虫草害科学防治为核心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对各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优化配组,实现旱地甘蔗双高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探索及结合群众实践,总结出由常规方法改进而来的南方冬种马铃薯黑膜夹层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既保留常规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优点,又免除了破膜引苗工序,还能有效避免高温烂种和烧苗缺苗的缺点,防除畦面杂草、防青头薯效果更好,5 620 hm2最高产量51.36 t/hm2,平均产量35.46 t/hm2,比露地种植增产17.90%,节省人工42工日/hm2。  相似文献   

16.
覆膜农田地膜残留量演变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9年对莒南县花生地膜覆盖农田地膜残留状况进行了持续调查及研究。调查结果证明:地膜残留与盖膜次数及使用量呈正相关。地膜用量越大,其残留变幅越大,高残留频次出现的机会也就越多。反之,变幅越小,低残留频次出现的机会增多。调查还表明,目前地膜残留仍是农田污染的严重问题。通过实行合理的轮作种植方式,适当降低覆膜频次,选用规格适宜的地膜,经济合理地使用,特别是加强捡抬等人为措施,能够将残留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地膜小麦膜下微灌施肥的技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灌水和施肥问题 ,我们以普通塑料薄膜管道为基本材料 ,进行了地膜小麦膜下灌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 ,膜下灌水和施肥可显著地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来看 ,一次集中灌水效果优于分次灌水 ,施肥有助于小麦对水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比较了垄上覆膜、行间覆膜、大垄直播、小垄直播4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大垄行间覆膜比直播能显著提高玉米子粒重,提高产量,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生育期提前,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使产量提高13.58%。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分析了塑料薄膜覆盖晾晒亚麻技术的效应原理;较详细地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阐述了该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情况。本项技术对亚麻生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