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常用分析法和高穗系数法对1998-1999年度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试9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9415、宁943162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较好;白皮新品系苏9356、镇9523稳产性也较好。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更能准确评价品种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杂交油菜新品种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6-1998年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黔杂93114(黔油11号)丰产性好,适宜在我省大部分地区种植,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好的地方种植,产量潜力更大;9407(贵杂3号)丰产性好,适宜在我省大部分地区种植;黔杂9601丰产性较好,适宜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选用15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于2009至2010年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品种,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产量最高(3697.5kg/hm2),产量在3600kg/hm2以上的品种有8个。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冀花4号)的产量最高,为3421.5kg/hm2。大粒花生品种中的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河北2号和中粒花生中的河北1号(冀花4号)、花育26、花育20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品种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分析了1997—1998年度山西省南部冬小麦中水肥区试中11个参试品种(系)在10个区试点的高产稳产性,并对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计算简便且分析容易,但用一个参数表达品种两方面的性状,不免会顾此失彼,所以高稳系数法较粗放,而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则是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较详细准确的分析方法。缺点是回归系数计算及座标图的绘制较繁琐。所以在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用高稳系数法较简便容易;如需详细分析时,则用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准确可靠。同时对几种品种稳定性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回归系数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品种间稳定性差异程度的大小,其对稳定性的代表性要准确于其它稳定性参数。  相似文献   

5.
郑旋 《中国种业》2004,(6):26-27
水稻区试是正确客观利用水稻新品种(组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是考察新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新品种的产量表现,而产量受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制约,二者的互作一般都很显著,因而,丰产性及稳定性是判别参试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育种家也把高产稳产作为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就福建省2003年晚稻高产组区试材料,分析了参试组合的丰产性、稳定性及产量特征,并提出了参试组合的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99-5908
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试是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广适性一直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小麦品种在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二者之间互作效应,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品种的特性。本研究采用GGEbiplot方法,分析了连续2年国家黄淮旱肥地区域试验中‘泰科麦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采用该方法中的"成对比较"功能图对‘泰科麦30’与该组对照品种‘洛旱7号’在试验区域的不同产量适应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泰科麦30’在2年多环境多品种试验中,其丰产性、稳产性表现优良‘;泰科麦30’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洛旱7号’‘;泰科麦30’产量适应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在黄淮旱肥麦区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在黄淮旱肥麦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泰科麦30’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其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具有有效性、直观性的特点,可用于合理评价黄淮旱肥组区试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明确了‘泰科麦30’是兼备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也可为其他作物或植物数量性状的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9—2010年贵州省甘薯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铜薯2号(区试名薯7—12)丰产性最好,其次是铜薯1号(区试名铜薯22—4),两者的适应度较其他参试品种强,均为75%.适宜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种植。86-21和豫薯抗病一号稳定性较好,但丰产性较差.适宜在栽培技术条件好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几种分析方法在玉米丰产与稳产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稳系数法、非参数统计法和稳定性参数法等分析方法与多点试验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对2005年四川省玉米区域试验平丘A4组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各种统计方法分析结果反映出的大致趋势相同,只是个别结果有所差异;应用高稳系数法或非参数统计与稳定性参数结合的方法能包含更多信息,使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分析法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2001年度吉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春9398、白94161、小冰麦36号是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摆在种业面前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快了各种子企业战略步伐的大力调整.人才作为种子企业的第一资源,其竞争优势日趋突出,"人才兴企"口号也越叫越响.当前,各种子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人才,吸引人才,利用人才,挖掘人才潜力,预防优秀人才的流失,积极提高人才在企业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份额,着力打造一支符合市场经济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打好"人才战略"的有准备之仗.那么如何创新人才战略的思路,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诠释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构原则及其紧迫性,探析了目前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模式建构之路径选择,对指导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运用WSR理论,以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规范对食品和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化,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机职业技能人才是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手段,提高农机职业技能人才水平,提供有效人才供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和问题,分析预测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研究人才培养重点、方向和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建议,以期为国内农机职业技能人才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357-359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乡镇企业的人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孙薇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445-445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人才的相对匮乏和管理滞后越来越成为乡镇企业的发展的瓶径。从乡镇企业的人才发展策略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目前乡镇企业人才现状,主要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几个方面,提出了乡镇企业的人才发展策略,以利于乡镇企业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能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支撑。中国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业技能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为加快农业技能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文章简要介绍中国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农业发达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做法和模式特征并为中国提供经验借鉴,进而提出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加强顶层设计和完善基础技术支撑体系等提高中国农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一体化有效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与完善,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锻造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促进学术团队的建设,极大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社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阐述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内涵、基本特征和培养的紧迫性,探讨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对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以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较为成熟的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归纳剖析了该校以学术文化为重点,倡导学术创新;以群体文化为基础,丰富校园文化;以社团组织文化为抓手,促进团学育人;以实践文化为导向,追求协同创新等经验与做法。总结提出了强化思想认识、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改善人才培养条件等具体建议,以期为国内农林院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