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轮训中,基层防疫检疫人员待遇问题被一再提及。学员反映,基层防疫检疫人员待遇低,尤其是村级防疫员的责任大、工资少、无保障,年轻人不愿干,大多数仍是年龄较大的老防疫员在勉强支撑,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员一致呼吁,应切实提高基层人员待遇,吸引后继人才。基层防疫检疫人员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基础,他们处在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最前线,他们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畜禽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疫情的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加强基层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提高基层人员待遇,稳定队伍就显得迫在眉睫。学员反映基层防疫检疫人员工作环境差,缺少防护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十年成树百年成林,它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我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对林业保护,这也对林业的防护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防护人员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要有认真务实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林业资源能得到很好地养护,除了自然灾害对林业资源资的破坏,我们也同样重视有害生物对林业的资源的影响,本文就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简单的阐述有关林业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护工作,希望对同行业的从事人员有所帮助,在技术上有所交流。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林业工作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必须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要点谈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林业检疫是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强林业检疫,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生态的安全。做好林业检疫工作,首先需要得到相关领导的支持,林业部门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对这项工程的重视程度,这样才可以积极的引进检疫技术以及设备,才能提高林业检疫的质量与效率。林业检疫工作,也可以降低植物死亡的概率,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是保证林业商品正常流通的有效手段。下面笔者对加强林业检疫、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营林技术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最主要措施,保证其有效进行十分必要。文章论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危害、种类,并基于营林常见技术,从育苗、造林、林分抚育三个方面就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为林业有害生物的实践防治提供借鉴。研究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保障林业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层动物的检疫工作是养殖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基层动物的检疫工作,目的是有效地预防、控制动物的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但目前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不够全面,存在一些问题,为肉制品检疫检测的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动物检疫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动物产地检疫是全部检疫工作的源头,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可以把动物疫病控制在产地,减少动物疫病进人流通环节。但由于产地检疫往往受到点多、面散、量大及基层检疫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检疫到位率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积极探索产地检疫工作的新路子,尽快实施产地检疫工作到位,是当前动物检疫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地检疫可以把动物疫病控制在产地,减少动物疫病进入流通环节,是动物检疫检验的基础性工作,基层动物检疫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但由于动物产地检疫往往受点多、面散、量大及基层检疫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检疫到位率很难达到规定目  相似文献   

9.
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及建议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侠 《养殖技术顾问》2012,(11):264-264
1 作用 可补充植物检疫法规的内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依法治理的进程.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在技术上的补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是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通过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制定,特别是某些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可有力地补充《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在技术上的有关规定,并对强化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和除害处理技术、加强检疫管理和人员管理、规范检疫行为、维护检疫执法秩序、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内涵和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本辖区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通常说的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本人在基层动监所工作近十年,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1做好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是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的前提大家都知道,村级防疫员是工作在动监系统最前线的。可以说防疫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本辖区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机构改革后陕西省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某市承担动物检疫职能的12个县级机构和113个乡镇级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体系建设、畜禽检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调研发现该市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设置不统一,检疫职能承接不顺畅;动物检疫工作队伍压缩,检疫工作压力加大;检疫从业人员老龄化,专业力量出现断层;检疫工作经费支撑不足,检疫人员待遇无保障;检疫信息化平台使用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合理设置检疫机构,促进检疫职能顺利承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检疫技术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员福利待遇;持续推动智慧检疫建设,提高检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物的检疫工作,因为很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染给人类,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动物防疫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动物检疫,基于此,本文就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提高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畜牧兽医防疫检疫工作是一个十分系统且专业的工作,但现阶段基层防疫检疫工作队伍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由于上级政府部门对防疫检疫工作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不能为基层防疫人员提供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在选聘检疫检验人员时存在很大随意性,不能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进行考核,新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相应的检疫检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该文主要探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管理工作,笔者从检疫工作开展的法律依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动物检疫人员管理措施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动物检疫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放心肉工程,动物防检疫向基层转移,实行以产地检疫为重点的防检体系,但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防检疫人员温饱问题得不到保障,国家已三令五申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三定”,而作为基层农技人员的动检人员在落实政策上只有空名。就拿衡南县来说,其它农口战线的基层技术人员都拨发了财政工资,如农技、农机。水管、经管站都落实了“三定”,唯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虽然县财政困难,但也可以分批解决,第一批解决检疫执法人员的工资,待县财政好转后,再逐步解决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人头经费…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兽医技术服务队伍是落实动物疫病防制、产地检疫、动物疫情监测等工作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动物疫情形势的变化,基层兽医服务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顺、政策保障措施不力、兽医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国家畜疫防治工作的落实。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管理机制,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当前林业植物检疫的现状,对林业植物检疫的现行标准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推动检疫标准化的进程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工作.通过新技术和新经验的推广,随着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加快标准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和科学防控有害生物的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市民餐桌上的肉食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官方兽医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加强对养殖场出栏及进入屠宰环节的生猪进行产地和屠宰检疫。对生猪的检疫检验,不仅可以使猪肉食品的安全得到保障,还可以维持猪肉市场的平稳,帮助生猪养殖户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然而,在基层生猪检疫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处于机构改革过渡期,人员不顺、职责不清,使得生猪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及顺利实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要对散养畜禽进行免疫,还要对养殖场进行督察监管,包括辖区内的违法行为巡查、饲料厂的各种监管,而且还承担着技术推广的职能,需要进行培训和创新团队工作,庞大的工作量大带来了巨大压力。有学员表示,"我们基层人员是最辛苦的,又是检疫又是监管,又是现场监管现场拍照,做的是最烦琐的(工作),但是上边没有经费,打电话是自己的,吃饭也是自己的,出事首先我们担责,还有些老兽医干了一辈子,现在没有养老保险怎么办?"并且,基层防疫人员编制少、补贴低,年轻优秀工作  相似文献   

20.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从源头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公共卫生安全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产地检疫工作是由基层兽医站检疫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共同来做.但是就目前各地现状,普遍存在基层兽医站检疫人员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