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西部省市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有助于西部和中国生态旅游战略规划决策.从资源、市场、支撑三个方面构建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建立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以西部十二省市区为例,测算出各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四川为极高潜力区,云南、内蒙古和广西为高潜力区,陕西、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重庆、青海为中潜力区,宁夏为低潜力区.西部各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良好.极高潜力区与高潜力区多分布于经济相对发达、区位条件较好且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省份.从驱动模式、生态旅游形态与区域定位分析了各功能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相关研究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文中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旅游发展基础、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的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十二省区旅游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重庆、四川、陕西和广西四省在西部地区高于平均值,发展潜力较大。评价结果符合常识判断且与发展现状相符,证明区域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把握当前中国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现状是实现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文中首先基于13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展开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云南、西藏综合竞争力居于全国前三位;宁夏、天津、青海则位于后三位。进一步,构建林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矩阵,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黑龙江等10地属于林业产业"高水平-高潜力"地区;西藏等5地属于"低水平-高潜力"地区;海南等5地属于"高水平-低潜力"地区;新疆等11地属于"低水平-低潜力"地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疆于田绿洲农业资源潜力分析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于田绿洲地处干旱内陆区,生态环境脆弱,是一个以灌溉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着重计算分析了绿洲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结果表明水分和土壤肥力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对光、热、水、土资源空间组合错位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尽管该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耕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系统、定量的评价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有助于保障其合理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从资源特性和区域旅游发展适宜性两方面构建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构建了评价模型;以澜沧江流域为例,对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依据评估结果将澜沧江流域民俗旅游资源潜力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重点潜力区、普通潜力区、有条件开发区和后备潜力区5个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已构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重要组分,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文中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895篇期刊论文,借助CiteSpaceⅤ挖掘学科知识基础、发展脉络和前沿。结果表明:1)以2008年为分水岭,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迅速成为研究热点;2)研究知识基础集中,主题明确。形成气候变化对林业影响、林业减缓气候变化两大研究类群;3)适应性管理、固碳量测算、固碳潜力及碳循环预测、政策机制和固碳成本研究构成学科前沿;4)"森林管理"、"再造林"、"多样性"、"生物燃料"、"碳储量"和"适应性"等代表了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后续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宁夏自治区第三次至第七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及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分析研究了宁夏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固碳能力和潜力。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期间,宁夏自治区森林主要面积、蓄积量、森林总生物量和碳贮量等均呈增加趋势。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增加森林面积、天然林林分面积和人工林林分面积分别为18.30万hm2、0.88万hm2、5.76万hm2;增加活立木蓄积量、林分蓄积量分别为300.29万m3、267.48万m3,其中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增加为207.24万m3。"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宁夏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共增加森林碳贮量124.99万t,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经济林工程合计增加森林碳贮量91.45万t。预计到2020年,宁夏森林总碳贮量将达到430.52万t。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竞争力分析评价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市场与环境条件、旅游业绩五大类别31项指标构成了四个层次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达图对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结构分析,指出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提高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通过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等级集中在Ⅰ、Ⅱ、Ⅲ级、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平凉地区为陕甘宁接壤区典型地区 ,对于其发展潜力从区位、资源、地缘人文、地缘生态等方面做出评价 ,也分析了发展的限制因子。认为平凉地区具有发展成为次一级市场中心的可能。给出了适合本区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 ,并且提出相应的产业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发展特点,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并以永寿县为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寿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处于转型期林业阶段,评价结果与永寿县林业发展现状基本相符.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可为综合评价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收敛性分析,了解西北地区家庭林业配置效率、时空差异及发展趋势,为推动西北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选用DEA-Malmquist模型和收敛性分析法,就西北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时空差异及是否存在收敛做出评估。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2011-2017年西北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1.6%,其中技术进步(31.9%)是西北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2)从变化趋势上看,2011-2017年西北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3)从区域来看,2011-2017年各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较大差异性;4)从收敛性上看,2011-2017年各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正逐步缩小,存在收敛趋势。因此,文中研究认为促进林业技术进步、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和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是提升西北地区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森林资源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对内蒙古森林资源的面积、蓄积量及质量在50年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得出如下结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内蒙古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林分结构渐趋合理,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业发展后劲充足;但亦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林龄及树种结构不尽合理,林地生产力较低且流失严重,整体生态形势依然严峻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与潜在危机。为此,继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自治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所有权归属的实践样态与应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新生事物,其所有权归属是确保林业碳汇交易稳定的首要问题,但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自然资源法和碳排交易规范中均无明确规定,个别部门规章对其收益分配的规定有违上位法。实践中各类林业碳汇项目核证减排量所有权归属情形不尽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林业碳汇权利与采矿权、渔业权产生机理一致,依据土地和森林资源所有权这些"母权",核证减排量可归属的主体众多;我国森林资源用益物权体系结构复杂,搭建了多种归属路径;国际规则下林业碳汇项目参与主体多数涉外,加剧了归属随意化的趋势。在我国鼓励积极开展碳汇交易和推进法规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将核证减排量"类型化"为自然资源性权利客体,圈定所有权归属主体范围,确定国家对核证减排量的管理者角色,确立同一项目核证减排量由多个参与主体共有的制度,遵循自愿公平原则合理分配转让收益,以及做好相关权属争议解决的法律准备。最终为拓宽放活经营权渠道,保障各方利益,乃至我国资源安全和气候安全提供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井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加之购买能值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甘肃本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封闭性较强,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能值用量较低;(3)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中应用的资源能值有很大部分来自本区环境和资源系统而无需付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由于人口众多,入均占有纯能值量较低,且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系统对干环境的压力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系统投入,保护环境资源,优化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等,以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2004年和2009年对宜春市进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宜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消长状况.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市有林地面积增加了71206.67 hm2,年均增长14241.33 hm2,年均增长率20%.本文对宜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is the best-known example of an invasive forest pathogen in Europe. In southern Switzerland, chestnut blight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48 whereas, north of the Alps, it did not appear until the 1980s. Between 1995 and 2008, we sampled 640 C. parasitica isolates from nine populations south of the Alps and nine north of the Alps. Twelve historical isolates, collected between 1950 and 1972 in the south, were obtained from our collection. All 652 isolates were screened at 10 microsatellite loci to test for the existence of divergent genetic pools and to infer possible origins of haplotypes. In total, 52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Structure softwar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43 haplotypes (including all historical haplotypes) belonged to a main cluster, 6 haplotypes belonged to a different cluster, and 3 haplotypes had an intermediate allele pattern. All newly founded populations in northern Switzerland were initiated by one or just a few haplotypes from the main cluster, which probably came directly from the populations south of the Alps. Subsequently, genetic diversity increased through mutations, sexual reproduction, or new migrations.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diversity was observed in populations where haplotypes from different genetic pools were encountered.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林业建设的实践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赤峰市地处自然环境条件相对恶劣的半干旱地区 ,是国家林业局 (原林业部 )在西北地区重点扶持的两个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典型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地区的河谷川地农田林网和丘陵岗地草田林网模式 ,指出其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示范意义 ,并就西部地区林业建设的一些认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蠹类昆虫是重要的林业害虫类群,严重威胁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综合比较中国林业小蠹类昆虫的适生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把握林业小蠹类昆虫物种分布模型的研究动向。该文归纳整理中国林业小蠹类昆虫的适生性分析文献,统计文献所使用的模型、适生性等级划分标准以及文献来源等信息,并对小蠹类昆虫适生性分析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夏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且对原方法进行改进创新,以全国为参照区,将宁夏及有关地区值折合成统一的标准值,对①1995-2004宁夏十年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②2004年宁夏与西北其它省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③2004年宁夏各市县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十年来宁夏的综合承载力虽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处于超载状态;②宁夏的综合承载力与西北其它省区相比基本处于中等水平;③宁夏各市县之间的综合承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北部各市县的综合承载力高于中南部;④宁夏耕地资源承载力有一定富余,但农用地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因此,要实现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草畜等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间、地区间农村人口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