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紫薇属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紫薇品种的记载情况,介绍了其分布及生长情况,从形态、花色、季相、意境等4个方面论述了紫薇的观赏价值,并分析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以期为紫薇属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藏墨脱近自然分布的小果紫薇种群展开样地调查,编制小果紫薇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小果紫薇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以及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种群动态量化方法进行预测,以揭示近自然分布的小果紫薇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小果紫薇种群属于增长型,整个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值Vpi与V'pi(考虑外界干扰时)均大于零,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说明小果紫薇各龄级有相近的死亡率;死亡率和损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龄级时间后小树、中树和大树个体数量都将得到增多。小果紫薇种群若能维持现有生境,并适当进行轻微的人为干扰,将具有较好的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维持种群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紫薇品种的记载情况,介绍了其分布及生长情况,从形态、花色、季相、意境等4个方面论述了紫薇的观赏价值,并分析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以期为紫薇属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紫薇,别名八惊儿树、满堂红、痒痒树。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双子叶植物。原产于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我国的各地均有分布。紫薇的树体姿态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正当夏秋开花比较少的时节,且花期比较长,6月开至9月,故又称“百日红”,是很好的观赏植物。紫薇常植于建筑物前、院落内、池畔、河边、草坪旁及公园中小径两旁均很相宜,也是做盆景的好材料。文章结合生产实际,浅析了紫薇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母本尾叶紫薇与父本紫薇‘香雪云’及杂交F1代192株为试材,对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5个性状在群体中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50对SSR引物筛选出F1群体亲本有多态性的引物对50个; 5个表型性状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与其正态分布曲线拟合较好,并且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SSR分子标记和性状的连锁分析得到:SSR3-153、SSR40-131、SSR40-137与紫薇的叶宽显著性相关,贡献率分别为25.5%、12.1%、11.6%;SSR34-158、SSR34-161与紫薇的叶长显著性相关,贡献率分别为7.8%、9.1%;SSR10-172与紫薇的株高和地径显著性相关,贡献率分别为15.7%、10.3%。   相似文献   

6.
选取将乐县域内的乾滩村、万安镇、陇源村进行紫薇引种试验,选择气温、降雨量、日照、界限温度天数4个因子为比较因子,采用与原产地江苏省沭阳县的气候进行相似性分析的方法,建立紫薇生长气候指标,划分紫薇种植的适宜区域,结果表明:紫薇在将乐县域内主要适宜种植在海拔200~1 000m的山区,最适宜种植在海拔400~700m区域;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的温热溪谷盆地气候区及小部分1 000~1 300m的高海拔山地;不适宜区主要在海拔1 300m以上的山区。  相似文献   

7.
紫薇梨象是一种严重危害紫薇的新害虫。经室内、外对紫薇梨象在三大紫薇品系不同部位上的发生及危害情况的调查,同时运用"Y"型嗅觉仪对不同品系花序的选择性差异测定,紫薇梨象对三大紫薇品系的选择顺序是赤薇>紫薇>银薇。在园林绿化上应以推广银薇为主,同时提出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和选育抗性树种的措施防治紫薇梨象。  相似文献   

8.
紫薇花粉生活力变化及柱头可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体培养基法测定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花粉生活力、花粉寿命及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变化;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紫薇的花粉生活力日变化不同;美国源紫薇、湖北源紫薇的花粉寿命为8h,四川源紫薇的花粉寿命为6h;不同开花时期花粉生活力的差异极显著,在盛花期时最高;低温环境可有效地延长花粉的贮藏时间,美国源紫薇、湖北源紫薇花粉最适宜的贮藏温度均为-38℃;柱头的可授期为2~3d,湖北源紫薇柱头的可授期长于美国源紫薇和四川源紫薇。  相似文献   

9.
紫薇属植物为我国原生植物,在我国已有1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是优良的夏花木本植物,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可净化空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紫薇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全球紫薇属植物约有60种,我国占比达40%。全国及区域性种质调查成果为紫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各地加大了紫薇新品种培育和引种应用,育种方式以传统育种为主,培育出较多性状优良且市场价值高的新品种。随着育种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紫薇分子辅助育种相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文从紫薇的分类研究、种质资源现状、育种研究和引种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我国紫薇种质资源情况(包括野生品种24种、栽培品种350种),探讨了国内外紫薇育种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并对引种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针对紫薇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在后续研究中加大紫薇调查力度、完善种质资源库、建立信息共享渠道;从花色、香味、株型、抗性及延长花期等方面拓宽育种方向,利用生物及智能技术手段加强育种技术研究,加快紫薇种质创新;因地制宜,不断开发紫薇应用形式,充分发挥紫薇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0.
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林,又名百日红。紫薇是非常好的园林观花树种,适于庭院、建筑物前、路边、草坪等处种植或作盆景观赏,也是道路绿化、工厂绿化的优良树种。原产于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与西南。现全国各省和自治区都在栽培。祁门县苗圃和几个大苗培育基地均有栽植。  相似文献   

11.
紫薇花器官分化过程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紫薇不育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不育紫薇"湘韵"与普通可育紫薇花器官分化及授粉过程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核苷素(ZR)及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紫薇花器官分化及授粉过程4种激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花器官分化开始阶段,不育紫薇较可育紫薇具有更高水平的GA3、ABA和IAA含量,随着花器官的进一步发育,4种激素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GA3水平高于可育紫薇,ZR含量低于可育紫薇;授粉时期,内源激素含量随着授粉过程而变化,且不育紫薇GA3水平较可育紫薇含量更低。因此认为,花器官分化及授粉时期内源激素的异常变化影响了不育紫薇花器官和果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紫薇属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以1年生大花紫薇与毛萼紫薇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大花紫薇正常供水、干旱,毛萼紫薇正常供水、干旱4个处理,测定其生物量、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其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大花紫薇的生物量、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而毛萼紫薇叶片中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了21.98%,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降低,二者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大花紫薇与毛萼紫薇均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大花紫薇的抗旱能力优于毛萼紫薇。  相似文献   

13.
以紫薇属3个种和6个紫薇品种1a生休眠枝条为材料,通过生长恢复试验,分析它们经低温胁迫后枝条萌发情况,确定抗寒性强弱,测定低温胁迫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失水率、水分饱和亏缺、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萌芽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份材料的抗寒性,并对紫薇品种的遗传背景与抗寒性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抗寒性从强到弱表现为冰清玉蝶>Natchez>尾叶紫薇>南紫薇>福建紫薇>Comanche>Sioux>Acoma>紫锦。这一结果与生长恢复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紫薇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薇作为观赏价值极高的景观植物,受到低温影响时限制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于推广。本文从紫薇抗寒性角度出发,概述了紫薇抗寒的研究意义、近年来紫薇抗寒研究进展与紫薇的抗寒育种研究,总结了紫薇抗寒性评价方法。最后指出,在紫薇抗寒分子研究及抗寒育种方面研究有待加强,是未来紫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城市绿化用地土壤碳储量,选取陕西富平县城樱花、紫薇、柏树和梧桐4种林种绿化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垂直方向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规律及碳密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4种城市绿化用地1 m内土壤无机碳和有机碳平均质量比大小依次为:梧桐(8.87 g/kg)、紫薇(8.14 g/kg)、柏树(7.20 g/kg)、樱花(6.84 g/kg)和紫薇(3.73 g/kg)、柏树(3.60 g/kg)、梧桐(3.43 g/kg)、樱花(2.39 g/kg);(2)不同绿化林种下,1 m内土壤无机碳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但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城市绿化用地1 m土层内土壤碳库以无机碳为主,总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梧桐(16.45 g/kg)、紫薇(15.91 g/kg)、柏树(14.48 g/kg)、樱花(12.38 g/kg).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国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品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形态特征选取调查品种中的51个紫薇品种和对照种南紫薇L. subcostata和福建紫薇L. limii,共计53个样品为分类运算单位,把数量分类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紫薇品种分类,探讨紫薇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建立完善的中国紫薇品种分类系统。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将种系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一级标准,将花色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二级标准,这与传统紫薇品种分类的观点基本相符,说明分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1表2参6  相似文献   

17.
紫叶紫薇品种‘Ebony Embers’叶片呈现紫红色,是优良的观叶植物。为了对比紫叶和绿叶紫薇品种的叶色呈现机理和光合特性,以‘Ebony Embers’和绿叶品种‘Arapaho’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色素含量及分布、可溶性糖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Ebony Embers’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Arapaho’,且花青苷含量的变化与叶片红色程度变化一致,为紫叶呈色的关键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靠近表皮的部分;2)‘Ebony Embers’叶片可溶性糖显著高于‘Arapaho’,并且在紫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Ebony Embers’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而‘Arapaho’均为双峰曲线,‘Ebony Embers’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始终低于‘Arapaho’,表明‘Ebony Embers’的光合能力低于‘Arapaho’,但其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与叶绿素含量差异无关。‘Arapaho’光饱和点显著高于‘Ebony Embers’,说明‘Ebony Embers’耐强光的能力较弱;4)2个品种的Fv/Fm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Ebony Ember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和ETR均显著低于‘Arapaho’,而NPQ和qN则显著高于‘Arapaho’,表明绿叶紫薇PSⅡ电子传递活性较高,而紫叶紫薇的热耗散效率高于绿叶紫薇,拥有更高的光保护能力。研究结果为培育紫薇优良彩叶品种及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紫薇花期长,种类繁多,色彩各异,群植效果好.是城市绿化中不可多得的园林景观材料。本文对紫薇的分布与产地,特征特性以及繁殖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速生玫红紫薇是籽播紫薇中优选出来的最新紫薇品种,各种性状明显优于紫薇其它品种。本文对速生玫红紫薇的特征作了简要介绍,从速生玫红紫薇的繁殖到应用及管理作了系统的概述,为速生玫红紫薇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紫薇组培无性快速繁殖速度,本试验以紫薇组培瓶苗为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比进行扩繁培养和生根培养,以获得最佳的扩繁及生根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6-BA、IBA及IAA对紫薇苗的增殖倍数、平均苗高及玻璃化比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紫薇组培瓶苗扩繁时选用MS+6-BA 1.0 mg/L+IAA 0.2 mg/L+GA3 1.0 mg/L配方最为合适;不同浓度IAA及NAA对生根率及平均根数影响显著(P <0.05),生根时最适培养基为1/2 MS+IAA 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