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当水温在15~20℃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相似文献   

2.
淡水白鲳 生存水温10~42℃,生长水温12~35℃,最适水温28~30℃。低于10℃出现异常反应,8℃部分死亡,7℃全部死亡。产卵最适水温25~28℃。 罗非鱼 生存水温14~38℃,最适水温24~35℃,9℃为致死水温。20℃以上时开始繁殖。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 生存水温10~42℃,生长水温12~35℃,最适水温28~30℃。……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团头鲂、黄颡鱼主要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同种鱼不同组织,蛋白酶和淀粉酶最适温度相同,淡水白鲳、团头鲂、黄颡鱼各组织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35℃、25℃和45℃、50℃、50℃。淡水白鲳和团头鲂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4,黄颡鱼肝胰脏、肠、胃最适PH为6.8、6.8,6.4。淡水白鲳和黄颡鱼蛋白酶最适PH值胃、肠、肝胰脏分别为2.6、8.0、10.0和4.2、8.0、10.0。团头鲂蛋白酶最适PH值肠,肝胰脏分别为8.0、9.4。同种鱼不同组织淀粉酶均以肝脏胰活性最高,且三种鱼顺序:团头鲂>淡水白鲳>黄颡鱼;同种不同组织蛋白酶活性顺序为:胃>肠>肝胰脏,三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淡水白鲳>黄颡鱼>团头鲂。  相似文献   

5.
优质罗非鱼(福寿鱼、吴郭鱼、粤尼鱼)是我市主养的品种之一,面积大,产量高,产值高,是渔农增收的重要渠道。我市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过,每年冬季都要受到北方冷空气霜冻寒露风袭击,管理不善,往往会发生大规模鱼病和死亡。1罗非鱼的特性及发病死亡原因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其最适宜生长水温是25~35℃,而致死温度在10℃以下(一般低于7℃时死亡)。进入冬季后,罗非鱼的死亡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的两三天后,当气温又有所回升之时,便发生集中大批死亡,也有的连续几天断断续续地死亡。究其原因如下:1.1罗非鱼患病死…  相似文献   

6.
十六、罗非鱼越冬技术要求 1.进池时间 罗非鱼越冬,应掌握在水温18℃~20℃时进入越冬池。具体进池时间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但必须在水温18℃以上时进越冬池,要赶在第一次寒流之前结束。水温低于16℃时,起捕的鱼因为温度低易使鱼体冻伤,进池后会出现陆续死亡现象,不能作越冬鱼种。捕捞越冬鱼要选择风和日暖的晴朗天气,以免鱼体冻伤。  相似文献   

7.
1泥鳅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降至5℃以下时,泥鳅便钻入淤泥中越冬,越冬期长达2~3个月。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保持水深1.5m以上,使水温在2℃~8℃之间。稻田养殖的泥鳅在越冬前应将泥鳅集中于鱼溜内,并用稻草铺在鱼溜上,泥鳅便会潜入鱼溜底部的淤泥中越冬。  相似文献   

8.
现在,各地养殖商品鱼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培育鱼种和鱼种越冬技术尚未被广大渔农掌握。其实做好鱼种越冬并不难,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能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一、投食保膘 一般水性鱼类,当水温下降到10℃左右,对其食欲虽有影响,但其消化机能并不很弱,对饵料仍有一定的需求。据试验,当水温下降到7℃时,鲢、鳙鱼还会少量滤食,草食鱼类也浮到水面吃草(白菜叶等青料),水温下降到4℃时,鱼种才呈休眠状态。而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水温很低的时间不很长,如果鱼种进入越冬后,就会不给食,使它们处于饿的状态,仅靠越冬前体…  相似文献   

9.
在水产生产上防治病害,用药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对养殖对象造成药害,特别是淡水白鲳、鳜鱼等鱼类.对一些药物特别敏感,用药不当极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0.
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引起的鱼传染病,在全国养鱼地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严重时引起鱼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特征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水面。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28-35℃最为流行,因此每年6-9月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淡水白鲳商品鱼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单养、池塘混养和在鱼种池中套养3种养殖方式,其中单养时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鲟属于鲟科鲟属,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具有食谱广、易驯养、生长快等特点,其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生长水温为15~25℃,最佳生长水温为18~22℃。西伯利亚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20万~80万粒,孵化水温16~24℃,最适孵化水温为19~22℃,平均孵化水温17℃时,约105h出膜。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在2口面积分别为1000m^2、1334m^2的池塘中,放养规格为2.5~3.0cm的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同时搭配彭泽鲫夏花和鲢鳙鱼种,通过5个月养殖,1号池每667m^2成鱼产量543.2kg(其中淡水白鲳365.7kg)、产值5988元、纯利润2650元,2号池每667m^2产量552.3kg(其中淡水白鲳380.9kg)、产值6155元、纯利润2823元,其经济效益是目前常规鱼传统养殖的3~4倍。  相似文献   

14.
1.泥鳅: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降至5℃以下时,泥鳅便钻入淤泥中越冬,越冬期长达2~3月.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保持水深1.5米以上,使水温保持在2~8℃.稻田养殖的泥鳅在越冬前应将泥鳅集中于鱼溜内,并用稻草铺在鱼溜上,泥鳅便会潜入鱼溜底部的淤泥中越冬.  相似文献   

15.
今年夏季,酷热高温,福州、上海最高气温42°C,广州地区39°C,水温35~36°C,水温超过33℃时将对鱼类生长发育不利。入秋以来,北方地区温度偏低,秋雨偏多,湿度较大;同时降温次数偏多,每次降温间隔时间短,回暖期偏短。这些气候因素除了给农业上的秋收冬种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之外,同样也对池塘养殖过冬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到11月7日止,笔者接到5宗养鱼户报告,并到塘头检查,大面积大批量患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导致大批量死亡(主要是罗非鱼、鲮鱼和常规品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做好鱼类完全越冬措施要抓紧落实。预早准备,打有把握之仗,才能为明年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龙  海波 《江西饲料》2005,(3):40-40
在水产生产上防治病害。用药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对养殖对象造成药害。特别是淡水白鲳、鳜鱼等鱼类。对一些药物特别敏感。用药不当极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7.
泥鳅系淡水水域的温水性小杂鱼,生存水温15~30℃,最佳水温24~27℃。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鳖、鲶(革胡子鲶)、蛙(牛蛙)、虾(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但鳖、鲶、蛙、虾均只能适应较高水温而耐寒力差,当水温降至12℃以下时,即进入冬眠或出现摄食减少。若越冬保护不当,则会延缓生长周期,产量低下,甚至造成大批死亡,给饲养、繁殖带来严重的威协。为此,笔者先后实地  相似文献   

19.
十三、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是短盖巨脂鲤(见图)的俗称,分类上隶属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易养殖、肉质好、骨刺小等优点,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白鲳于1982年被引入我国台湾,之后人工养殖成功,开始在鱼塘中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经香港引入广东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此后每年繁殖大批鱼苗供省内外放养,90年代以来广东每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原产地在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属热带、亚热带食用及观赏鱼;在原产地最大个体达20公斤。淡水白鲳肉质鲜美、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捕捞,可以单养也可混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