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造林密度是造林生产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形成群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为了探索兴安盟地区杨树、兴安落叶松的最适造林密度,我们对全盟各旗县(市)进行了典型调查.一、杨树用材林最适造林密度杨树具有易繁殖、易成活、生长快、成林成材早、适应性强的特点,为兴安盟南部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土壤以栗钙土为主的丘陵、平原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现行的造  相似文献   

2.
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和兴安盟复建四周年之际,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报道兴安盟的林业建设成就。兴安盟复建以来,四年植树造林一百一十六万五千亩,保存面积占建国三十五年造林总数的三分之一。我们在工作中由于实行了一清(清除“左”的思想)、二放(解放思想、放宽政策)、三帮助(对专业户、重点户在资金、苗木、技术上给予帮助)政策,个体承包荒山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九八一年全盟个体造林只有七千八百九十一亩,一九八二年林业“两户”不到百户,个体造林仅一万九千亩。一九八三年承包荒山的户数达三千四百  相似文献   

3.
突泉县大力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对林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兴安盟突泉县林业局积极筹措资金,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全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1)植苗造林采用深坑整地。  相似文献   

4.
自从兴安盟盟委、行署提出“奋斗二十五年,林业再造兴安”规划实施两年以来,兴安盟林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每年造林以5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造林质量进一步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显著增强.为了加快“再造兴安”宏伟规划实施进程,兴安盟根据自治区林业厅1996年召开的全区“两区”治理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在吸取外地经验并结合兴安盟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盟林业工作要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由遍地开花、分散经营向重点突破、项目管理转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影响一些地区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原因。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尝试,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兴安盟扎赉特旗中心林场开沟抗旱造林,就是成功一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兴安盟在近几年实施的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提出主要造林技术措施,从而提高重点区域绿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东南麓、科尔沁沙地北缘。从科尔沁右翼中旗近几年飞播造林实践经验看,提高飞播造林成功的关键性措施主要是播区选择和植物种配置、适时播种、科学合理施工、加强林地管护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的引种试验,大扁杏在兴安盟地区引种获得成功,兴安盟现有宜林地区67.8万km^2,具有大面积推广大杏的土地资源,兴安盟低山丘陵区春季干旱,大风,大扁杏植苗造林必须座水,否则成活率低,入冬需浇防冻水,否则保存率低。旱作大扁杏建园试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大面积推广大扁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李风民,这位兴安盟扎赉特旗二龙山乡兴隆村的普通农民,靠种树富了,但他致富不忘国家,更没有忘记那些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们。 1984年,李风民开始承包荒山造林。他凭着一股子钻劲,边学边干,很快就掌握了林业生产技术。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他办起了兴安盟第一个家庭林场。到1987年,林场共造林2115亩。其中2015亩的杨树成活率均在90%以上,并已能做椽材;100亩的经济林  相似文献   

10.
山杏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容器育苗是把山杏种子播在容器中,使种子在容器内发芽、生长成苗木。造林时保持根系完整无损的自然状态,不伤根、不缓苗。雨季造林可延长造林时间,缓解了春秋季农忙时的劳力紧张状况,且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兴安盟每年可生产容器苗2000万袋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应急救灾能力,迅速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势头,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损失,根据兴安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和森防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兴安盟嫩江流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揭示,新疆杨扦插成活率较早期大幅度提高,不是技术进步的原因,而是人为选择效应作用的结果,并通过理论模型计算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又分析揭示并计算验证,人为选择对种子繁殖的造林树种发芽性状以及相关性状具有巨大的塑造作用。推论指出,营造生态公益林应该避免人为选择效应,最好采取播种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兴安盟地区野生平榛林资源丰富,且完全在野生自然状态下生长。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科学管理,粗放性经营,出现平榛生长质量衰退,病虫害时有发生,低产低效,品质劣等现象。研究选择兴安盟扎赉特旗神山林场作为试点,进行野生平榛林平茬复壮技术、播种育苗、人工造林及除草技术的研究,旨为有效的开发利用野生平榛林资源,提高野生平榛林果实产量及质量,更好的发挥野生平榛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村庄生态园林化将是21世纪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研究提出村庄生态园林化的战略构想,认为村庄园林化应对所在村庄的山、水、田、林、路、村全面规划,建成以农村居民点为核心,以通道林网为纽带,以生态公益林为背景的林业生态体系。确定了生态绿化型、生态经济型、生态园林型和园林游憩型四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边境沿线生态环境,恢复边境森林植被,对东四盟边境沿线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营造边境防火林带,提高边境防护林建设标准,按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模式实行重点投资。  相似文献   

16.
依据立地条件,按照林种布局,提出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思路和技术措施,分析评价模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立地条件,按照林种布局,提出兴和县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思路和技术措施,分析评价模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雨雪冰冻灾害受灾现状调查统计,对受灾林木和林分划分轻、中、重度受灾等级,提出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的清理和造林技术要点,选择全面造林、补植套种、封育管护等森林修复技术和修复方式进行森林生态修复,重现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抗逆能力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退耕还林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退耕地立地质量评价、科学土地利用规划、作业设计、补助期短、生态林划归公益林模糊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技术、退耕地退耕后的管护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分析认为,良好的森林植被在一定限度内可以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削弱泥石流灾害,超过其承受限度则又会对泥石流推波助澜;森与林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植树造林,二是育林成森.并认为森林与泥石流互为因果,此消彼长,互相纠缠着共同响应地质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