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浅山丘陵区粗麻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造林困难地,选择耐旱耐瘠薄树种五角枫容器苗造林。通过不同整地方式、不同栽植方法、不同保墒措施等综合性技术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五角枫困难地造林配套技术。通过对比分析,翼状鱼鳞坑整地较鱼鳞坑整地成活率提高11. 1%,保存率提高11. 9%,较穴状整地成活率提高20. 7%,保存率提高18. 3%;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10. 2%,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 9%,当年新梢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 2 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5. 1 cm;4种保墒方法中,盖枯叶压石保墒方法造林成活率最高,为94. 6%,比覆盖地膜、施保水剂、对照分别提高9%、18%、40%,苗高净增长比对照提高35%。翼状鱼鳞坑整地+截干深栽造林+盖枯叶压石保墒为五角枫困难地造林最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研究了太行山地区黄连木造林的相关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地区,黄连木裸根苗秋季造林,采用鱼鳞坑整地,造林前用30×10-6GGR浸根1.5h,栽后覆盖地膜均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栽后以离地面10cm处对新造苗木进行截干能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正>1做好栽前准备工作1.1选好山坡,合理整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整地,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时,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穴径30~40cm,深20~40cm;鱼鳞坑长径30~50cm,短径30~40cm,  相似文献   

4.
以油松、侧柏为材料,在黄龙县试验研究了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带状整地等不同整地方式以及50cm×40cm×3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等栽植穴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为穴状整地和50cm×40cm×30cm栽植穴规格最好,建议该地工程造林选择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50cm×40cm×30cm。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表明,花椒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最佳组合是泥浆 保水剂蘸根处理、栽植区塑料薄膜覆盖、鱼鳞坑整地,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第2年平均最长新梢生长量在45 cm以上,5年生花椒树平均单株产量在2.0 kg以上.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 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石质山地大规格侧柏苗造林相关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取较大的鱼鳞坑整地规格、容器苗和裸根苗蘸保水剂泥浆等技术措施,使用苗高120 cm、地径1.0 cm以上的大规格侧柏苗,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的国家造林标准。  相似文献   

9.
广西桉树造林地多为丘陵林地,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是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桉树造林品种。以种植穴规格为试验处理,研究了丘陵地小穴(40 cm×30 cm×33 cm)、中穴(60 cm×40 cm×33 cm)、大穴(80 cm×60 cm×33 cm)3种种植穴规格造林对尾巨桉树木生长的影响,发现树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随种植穴规格的增大而增大,大穴种植的树木单株材积是小穴的115.90%,但3种处理间的树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均不显著,因而对挖穴整地方式而言,可考虑采用挖小穴方式整理林地。  相似文献   

10.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整地造林方式对油桐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梯田挖穴、抽槽、鱼鳞坑、“一锄法”等不同整地造林方式对油桐生长、开花结果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梯田挖穴整地造林最好,其次为水平沟整地造林和鱼鳞坑整地造林,“一锄法”整地造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泗水县砂石山地的现状,对砂石山地营造混交林的投资成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营造针阔混交林选择2 m×3 m密度、阔阔混交林选择2 m×4 m密度造林最为适宜;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选择2 a生苗木造林最为适宜;整地方式选择鱼鳞坑整地造林、规格为40 cm×40 cm×30 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结合泗水县石灰岩山地的现状,对石灰岩山地营造混交林的投资成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营造针阔混交林选择2m×3m密度、阔阔混交林选择2m×4m密度造林最为适宜;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选择2年生苗木造林最为适宜;整地方式选择鱼鳞坑整地造林、规格为40cm×40cm×30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侧柏不同整地方式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侧柏不同整地方式造林试验陈进,马亚思,袁斌,韩昭侠(宝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宝鸡721000)在陇县干旱阳坡春季侧柏造林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整地方式,即鱼鳞坑整地、燕翅形整地、地膜覆盖等。燕翅形整地指在鱼鳞坑(规格60cm×40cm×40cm)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从大连地区生产实践出发,总结出若干春季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应用植物抗旱保水剂;应用ABT生根粉;容器苗造林;淋水泡根造林;深埋造林;蘸泥浆造林;剪技造林;覆盖地膜保水保湿;早整地早栽树;加强苗木运输管理。经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措施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地区进行春季杨树大苗造林时,应采用随整地随造林的方法。整地后,用机械进行拉沟,在沟底挖植树坑,规格为50cm×50cm×50cm。栽植前利用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苗木整株进行杀菌处理,栽植时浇三遍水,即底水、苗口水、催芽水。在夏季和秋季干旱时要对杨树幼林进行灌水,每次每公顷灌水量为450—750m^3。浇水后及时松土保墒,提高灌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陈岛风大浪高、土壤缺水贫瘠、生境恶劣、造林树种单一且又遭松材线虫危害.在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应用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挖深穴整地、施磷肥、苗木截杆、拌ABT生根粉泥浆,春季雨天造林、适当深栽等技术措施,木麻黄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皖北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9.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20.
山旱区柠条播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地。荒坡丘陵地(坡度大于30°)主要采取沿等高线布穴挖鱼鳞坑整地方式,规格一般为40cm×20cm×30cm,鱼鳞坑的土埂高20cm。每亩挖穴一般为167~222穴。平坦荒地不需要提前整地,播种时按2m×1.5m或2m×2m的株行距品字形布穴,坑穴规格15cm×15cm×10cm。退耕地在播种的前一年进行全面整地,机耕深度要达到30cm左右。种子的选择和处理。用于造林的柠条种子应选择饱满、均匀、具有光泽且颜色呈黄绿色或米黄色无病虫害的种子,千粒重需要达到35g以上。为了促进发芽、减少鼠害,播前用30℃水浸种12~24小时,捞出后用10%的磷化锌拌种。造林时间。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