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索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在大小垄全程机械化种植前提下,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生育特性、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状况的动态变化,揭示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并提出调控途径,2011-2013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开展了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大小垄种植与合理增密效果分析试验,进而为实现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种植密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辽河平原灌区6个旗、县、区,涉及96个苏木、乡镇(场)的190块玉米田种植密度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玉米平均播种密度63 780株/hm2,保苗密度58 020株/hm2,揭示出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种植密度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分析种植密度偏低的主要因素是玉米品种抗逆性差、适应性不强。提出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的方法和措施,根据生产实际实行高密度种植下的育种,培育耐密植品种的同时不断增强新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密植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玉米套种冬油菜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套种冬油菜模式下,玉米种植密度6.0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效果最好;2种作物合计产量达15 647.05 kg/hm2。因此,玉米套种冬油菜模式下玉米种植密度以6.00万株/hm2左右适宜临夏川塬灌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冠县地处鲁西黄泛平原,耕地面积7.88万hm2,经多年的地力培肥和沟渠、机井等农田基本生产设施配套建设,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能力有所提高.冠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近5.9万hm2,平均单产约6.45t/hm2,总产量稳定在38万t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一、农业结构基本情况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黄河故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区域面积1814 km2,耕地面积13万hm2,常年种植粮食作物面积18.67万hm2左右,总产近15亿kg,其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1.87万hm2、优质玉米种植面积7.33万hm2、优质花生种植面积2.53万hm2,总产12.8万t;瓜菜复种面积4万hm2,总产230万t,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小麦)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高标准  相似文献   

6.
河套灌区玉米随销售价格稳步上涨,种植面积每年递增超过2.0万hm2。玉米种植前期气温低、热量不足、间断性干旱缺水、种植密度偏低是提高河套灌区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通过"改变地膜规格、选用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配套1膜4行播种机"等技术创新,玉米产量取得突破,平均产量超过1.5万kg/hm2,比常规种植hm2增产3 750kg以上,每公顷增加效益达到9 000元以上,最高产量超过1.89万kg/hm2,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浩然 《河南农业》2012,(13):33-34
邓州市有16万hm2耕地,夏播作物以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为主.近年来,由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原因,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播种面积已由2000年的2万hm2左右扩大到2010年8.67万hm2左右,2011年则达到10.67万hm2.随着播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提高,玉米的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禹城市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城市地处鲁西北平原,小麦、玉米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9.33万hm2左右,粮食收成的丰歉对全年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以粮食加工为链条的产业有了长足进展,是2007年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是裕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4.7万hm~2左右,2016年种植面积4.5万hm~2,主要种植区域在裕民县山前平原河灌区。近年来,在山前平原河灌区大面积实施采用滴灌技术,对冬小麦产量的提升发挥了主导作用。2016年通过建立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示范,获得520 kg/666.7m~2的高产,效益达525元/666.7m~2。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是柘城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万hm2左右。为了更好的做好夏玉米中后期管理工作,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管理经验,重点阐述了夏玉米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俊珍 《河南农业》2014,(11):21-21
<正>安阳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hm2以上,总产65万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产量在40万t以上,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因此,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全县的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而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年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降低了玉米的品  相似文献   

12.
隆尧县耕地面积5.4万hm2,其中2010年小麦种植4万hm2,玉米种植面积3.4万hm2,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是该县农作物主要种植模式.隆尧县常年降水量475mm.地下水深100m左右,其中东部牛桥乡、千户乡、莲子镇等几个乡镇地下水深150m以上,属地下水缺乏地区,小麦、玉米的节水早已被隆尧县高度重视.2008年起在牛桥乡、千户营乡等开始小麦一玉米综合节水高产配套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节水约120m3/667m2,增收节支40元,667m2以上.累计推广面积2万hm2,增收节支1 2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凉州区永昌灌区水资源使用量逐年锐减,灌区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以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率,2001年在永昌灌区双城镇齐家湖村五组开展全膜双垄沟播沟灌玉米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沟灌种植技术较平作条膜种植可增产9%左右,均节水80m3/hm2左右,节水率达26%左右,通过灌3次、4次、5次水比较,永昌灌区适合"四水法"灌溉,效益显著,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凉州区永昌灌区水资源使用量逐年锐减,灌区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以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率,2001年在永昌灌区双城镇齐家湖村五组开展全膜双垄沟播沟灌玉米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沟灌种植技术较平作条膜种植可增产9%左右,均节水80m3/hm2左右,节水率达26%左右,通过灌3次、4次、5次水比较,永昌灌区适合"四水法"灌溉,效益显著,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乌兰察布市玉米栽培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被称作饲料之王,是我国备牧业的支柱.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特别是水稻和小麦生产的发展以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对粮食的需要.对玉米市场需求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口粮为主转变为以饲用为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农业、牧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牧畜业占有农牧业的比重将会逐渐上升,促进我国农牧业协调持续发展.乌兰察布市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3.3万hm2左右,在自治区并不是优势产区,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小,但玉米种植对乌兰察布市农牧业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受到经济、信息、栽培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产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农麦2号和玉米新品种内单314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新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这两个品种进行套种能够充分发挥其品种的特点获得高产,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2007年我们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东方红四社采用“丈二”带型种植1.33hm2农麦2号小麦套种内单314玉米,获得单产1062kg/667m2结果。2008年我们在东方红一社采用“丈三”带型种植6.67hm2小麦套种玉米,获得1066.5kg/667m2的结果,现就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越南杂交水稻品种及其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南是传统农业国,水稻是主体农业作物,全国栽培水稻面积为760万hm2(种植面积为500万hm2),顺化以北地区(越南北方)水稻栽培面积为260万hm2,主要在红河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为二季水稻种植区.越南中部沿海平原及越南南方湄公河下游平原地区为三季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18.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已在临洮县南部川坪灌区推广,玉米平均产量达7 500 kg/hm2,产值1.5万元/hm2;第2年牛蒡子可产籽3 000 kg/hm2,产值4.8万元/hm2,经济效益可观。结合近年种植经验,总结了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退出临储机制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处西辽河平原灌区"黄金玉米带"内的通辽玉米生产受到极大的冲击,通过分析目前通辽地区玉米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探索玉米节本提质增产途径与替换种植作物,是做好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破解通辽"黄玉米"市场竞争能力弱与卖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孜然套种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孜然是一种药用价值高,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近几年,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海拔1700m以下的部分地区引种成功,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水平不断提高,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截止1999年,酒泉、张掖两地面积达0.12万hm2.生产实践表明,实现孜然与玉米套种,不但可以多收一茬孜然,而且能够确保玉米高产稳产,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