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一、鳜鱼投饵要点保持池塘充足、适口的饵料鱼是促使鳜鱼快速生长、降低饵料系数的重要措施,鳜鱼下塘后应仔细观察鳜鱼摄食状况并估计饵料鱼密度,为此要勤于观察、灵活掌握。通常大于鳜鱼口裂和小于口裂过多的饵料鱼不会被捕食,饵料鱼的规格以其体长为鳜鱼体长的40%~60%,体宽应小于鳜鱼的口径。每次投喂量以够鳜鱼4~  相似文献   

2.
一、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而且鳜鱼在饱食后对水质的要求比空腹时高,如水质不良将产生回食现象,在排除鳜鱼养殖病害和水体药害的前提下,应及时换水。少数鳜鱼因腹中饲料鱼回不出而出现饱食死亡现象。换水的方法:先将鱼池底层水抽去1/2~2/3后,及时注入新鲜水。放足饲料鱼后,用水体消毒剂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强氯精、络合碘等将水体消毒1次,一般即能恢复食欲。如…  相似文献   

3.
秋季水温适宜,是鳜鱼的生长旺季,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强化管理措施,对促进鳜鱼生长、提高鳜鱼规格、改善鳜鱼品质、增加养殖效益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合理控制池塘内鱼类的密度 鳜鱼养殖池内一般放养三类鱼:鳜鱼、搭配鱼类、供鳜鱼摄食的饵料鱼类。合理控制三类鱼在池内的比例,有利于鳜鱼产量的提高。经过前一阶段的养殖,部分大规格鱼种已长成成鱼,达到上市规格,抓  相似文献   

4.
河蟹、鳜鱼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互不相残,二者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天然饵料,发挥池塘最大生产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理想效果。池中的野杂鱼摄食河蟹残饵,而鳜鱼又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实现低质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料、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有利于河蟹、鳜鱼的共同生长,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介绍了蟹、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5.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3,(1):57-57
鳜鱼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看水养鱼的养殖户看到养殖池水很清,常常以为不用换水。有经验的鳜鱼养殖户发现。水质污染后,鳜鱼往往出现吐食(捕食后又将饵料吐出)、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等现象。因为鳜鱼在饱食后对水质的要求比空腹时高,  相似文献   

6.
<正>网箱养殖鳜鱼,必须根据鳜鱼自身生长习性,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其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活饵料鱼,加强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适时取捕销售,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在鳜鱼网箱养殖日常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投饵鳜鱼属肉食性鱼类,一般以摄食鲜活饵料鱼为主,且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活饵料鱼的种类、规格等有不同的要求,一旦饵料鱼提供不及时、数量不  相似文献   

7.
鳜鱼自鱼苗开口摄食时就以活的鱼苗为饲料,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对活的饵料鱼的种类、大小等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供食不及时、数量不足或不适口,鳜鱼就会互相残食而被咬死、卡死,或因饥饿而死,因此,必须根据鳜鱼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有计划地生产与供给各种不同规格的活的饵料鱼,并做到时间配合、数量满足、规格配套、品种适宜,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大水面养殖的经济效益,放养价值较高的鱼种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择,而鳜鱼作为淡水鱼类的名贵品种自然是首选目标。但有不少养殖户反映,鳜鱼的放养成活率不高,多在20%左右,未能体现出较大的养殖效果。笔者经过不断总结,提出了提高鳜鱼苗种放养成活率的一些措施,现总结如下。一、投放大规格鱼种鳜鱼虽是凶猛性鱼类,但在自然水域中仍然有鲶鱼、乌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而投放小规格的鳜鱼苗种则很可能被其它凶猛性鱼类摄食,从而减少了成活率。所以,投放大规格的鳜鱼苗种不仅能保证其有足够的摄食能力,还可减少被其它鱼类捕食的概率。从长…  相似文献   

9.
江黄颡鱼 Pseudobagrusvachelli (Richardson)又称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目前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重为1750g,自然分布与长江、淮河、珠江及其干流中,为底栖经济鱼类,是我国的传统渔业对象之一。江黄颡鱼为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鳜鱼为凶猛肉食性,喜摄食活鱼、活虾,青虾为杂食性,三者中,江黄颡和鳜鱼都喜食鱼虾,但鳜鱼只捕食活鱼和活虾,江黄颡则更多的摄食死鱼和死虾,因此,江黄颡与鳜鱼之间没有食性冲突,投喂饵料鱼虾,两者各取所需。江黄颡、青虾都摄食配合饲料,但江黄颡主要摄食颗粒饲料,青虾则主要摄食…  相似文献   

10.
1.套养“吃鱼的鱼”。在池塘中套养加州鲈、鳜鱼、乌鳢、月鳢等肉食性鱼类。既利用其食性清除了池塘中的野杂小鱼,又将小杂鱼转化成了高档鱼,同时也净化了水体,提高池塘生态效益。一般套养量以实现商品鱼15~20千克/亩,增加收入400元左右为宜。但要注意:投放鱼种时,肉食性鱼类的规格必须小于其它投放的主养鱼种规格,以确保主养鱼种的安全。2.混养“长脚的鱼”。在池塘中套养甲鱼、蛙类等。采取以利用池内野生小杂鱼为主,并辅以人工投饵的方式。如套养甲鱼,每亩池可产商品甲鱼10千克以上,增获经济价值7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鳜鱼摄食行为及其饵料鱼合理规格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鳜鱼32天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以及投喂鲢鱼种试验,描述了鳜鱼捕食鲢鱼种的方式及鳜鱼的摄食节律,并对饲喂鳜鱼的鲢鱼种的合理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鳜鱼在天然水域中终生以活鱼虾为食,拒食死饵。这一独特的摄食习性,因活饵料鱼成本高、适口性等限制了鳜鱼的规模化养殖。为攻克鳜鱼食性转化难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探索,驯化鳜鱼使其可摄食鱼块、冰鲜鱼等。利用冰鲜条等野杂鱼开展网箱养殖商品鳜鱼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  相似文献   

13.
鳜鱼配合饲料驯饲与养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吴遵霖  李蓓 《淡水渔业》1996,26(1):16-19
在鳜鱼摄食行为及营养生态生理研究基础上,采用驯饲技术,促使鳜鱼主动摄食配合饲料,5天左右驯饲成功率90%以上;还测出幼鳜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44.7—45.8%;优选出幼鳜至成鳜W系列饲料配方和添加剂。在生产条件下用规格1M3网箱进行规模养鳜和对比试验,每1M3获净产8.32kg,饲料系数1.43—1.58,配合饲料成本比活饵料鱼下降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鳜鱼[SinipevcaChuafai(Basilenwsk)]俗称季花鱼、桂花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快,已成为善遍推广养殖的名优水产品。但与一般凶猛肉食性鱼类不同的是,它从开口摄食到养成商品鱼整个养殖周期都必须以活鱼为饵料,如果饵料缺乏或不适口,就会互相残食,严重影响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因而在鳜鱼生产之前,必需有一个能够保证落实的饵料鱼供应计划,包括饵料鱼的供应时间、数量和规格。笔者1998-1999年在常德鼎城龙腾鳅鱼苗种繁养场对此进行了初步摸索,现总结如下:一、开口摄食阶段(3日龄一10日龄顺料鱼的配备:鳅鱼苗孵出3…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1992,(5):29-29
野杂鱼类是指那些个体小,经济价值低,能自然繁殖的鱼类。较常见的有can条、鳑鳐皱、麦穗鱼、棒花鱼、小鲫以及杜父鱼科中的某些种类。它们在池塘中消耗水体溶氧,与家鱼争空间、夺饵料,影响家鱼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增加饵料消耗,影响池塘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控制这些野杂鱼类,可采取清除和生物抑制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鳜鱼成鱼养殖方式有2种:单养和套养。 单养:选择适宜的池塘,单独或为主(只搭配放养少量大规格的其它鱼种)养殖鳜鱼,完全按照鳜鱼的生物特性和生长要求进行养殖管理,养成能够上市的商品鱼。 套养:则是养殖其它鱼类为主(常以养殖草鱼为主),每亩鱼塘适当搭配放养20~40尾鳜鱼苗种,以鱼塘中的小野杂鱼虾为饵料,一般不投喂活饵料鱼,省工省料,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和鱼塘水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属鲈形目、鲈亚目、鳍科,是凶猛性鱼类,其食性组成主要是活鱼、虾类。我们于1985~1986年对人工繁殖和孵化出的鳜鱼苗的摄食习性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鳜鱼自鱼苗开口摄食时就以活的鱼苗为饲料,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对活的饵料鱼的种类、大小等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供食不及时、数量不足或不适口,鳜鱼就会互相残食而被咬死、卡死,或因饥饿而死,因此,必须根据鳜鱼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有计划地生产与供给各种不同规格的活的饵料鱼,并做到时间配合、数量满足、规格配套、品种适宜,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提高。一、亲鱼培育阶段鳜鱼的亲鱼适宜采用专池培育,一般亲鱼池的面积为1亩~2亩,水深1.5m~2.0m,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底部生长有水草更好。在亲鱼培育阶段,投喂的饵料鱼一般为白鲢、…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从上世纪80年代突破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后,鳜鱼养殖主要以成鱼池和亲鱼池中搭养或山塘小水库套养为主,池塘主养的规模小,单产低。近几年来,随着广东鲮鱼苗的引进和大规格鳜鱼种培育技术的突破,其养殖的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主养单产逐年提高,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病害逐年增加,养殖收益逐年下降。而且市场对商品鱼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如何使鳜鱼养殖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何种养殖模式能更好地避免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广大鳜鱼养殖者和水产科技人员所关心的。从90年代起,我站对鳜…  相似文献   

20.
张洮 《水产养殖》2017,(6):47-49
<正>1池塘与环境条件鳜鱼适宜小池塘养殖,面积以4×667 m~2~6×667m~2为好,不小于667 m~2,不大于8×667 m~2。若池塘面积过小,水质变化快,难控制;池塘面积太大,饵料鱼不集中,不利于鳜鱼的摄食。还需配备饵料鱼池塘,鳜鱼养殖池塘面积与饵料鱼培育池塘面积比在1∶3~1∶4之间。池中最好种植有少量沉水植物,为鳜鱼提供栖息场所。该养殖户共有4个塘,均为东西长、南北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