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re是山西省西葫芦根腐病的主要病原,采用致病菌的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西葫芦根腐病病原烟草疫霉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27℃,最适pH 6,最适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黑暗不利于烟草疫霉产生孢子囊。  相似文献   

2.
番茄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RS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而黑暗条件起到促进作用;菌丝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好,甘露糖最差;在氮源利用方面,大多数氮源均促进菌丝生长,产孢量以氨基丙酸最多,胱氨酸最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20℃,适宜pH为5~9。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高于35℃不能萌发;光照抑制孢子囊的萌发,pH为7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孢子囊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57℃,10 min。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海南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对病菌菌体生长和孢 子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V8汁胡萝卜两种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玉米粉和番茄3 种培养基适合病菌产生孢 子囊尤其是番茄琼脂培养基,可诱导病菌产生大量孢子囊病菌在10,35益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32最适pH值为5,8,在pH值7,8稍偏碱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明显促进孢子囊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5~30℃,产孢最适温度为30℃,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5℃;光照不影响其菌丝生长,但对其产孢量有影响,24 h黑暗处理最有利于其产孢,12h光暗交替处理下该菌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分别为5~10和5;菌丝致死温度为54℃(2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49℃(20 min);培养基PDA有利于菌丝生长,PSA有利于其产孢,但培养基Czapek均不利于两者;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硝酸钾;对该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咪鲜胺乳油,多·福的效果最差。该病害为柚木新纪录病害,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唐菖蒲干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菖蒲干腐病也称唐菖蒲枯萎病是唐菖蒲主要病害之一,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唐菖蒲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gtadiol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唐菖蒲干腐病菌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该病菌利用的碳源以果糖最好,麦芽糖最差;牛肉膏为菌丝生长最佳氮源,硝酸钾对菌丝生长最差。以酵母浸膏为病菌产孢最佳氮源,氯化铵中产孢最差;在葡萄糖蛋白培养基上产孢最好;最适孢子萌发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牛肉膏。pH6~8适宜产孢,pH7产孢最好;在4-35℃条件下菌丝均能生长,25~28℃最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的适温20~30℃,最适28℃,相对湿度(RH)在9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RH低于90%孢子不萌发;萌发最适pH4~5,pH5最好,高于pH10孢子不萌发,黑暗条件下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白车轴草夏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B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8℃;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菌核形成的培养基为PDA;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Richard培养基,最适菌核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以L-精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L-α-丙氨酸为菌核形成最佳氮源;p H5.0~10.0适宜菌丝生长,p H 6.0菌核产量最高;半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利于菌核形成。药剂敏感性研究表明,病菌对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咯菌腈、多粘类芽孢杆菌、唑醚·代森联、异菌脲和多菌灵的敏感性较高,EC501.0 mg/L,EC905.0 mg/L,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培养基、pH、光照、碳氮源及湿度对病原的影响。结果显示:被鉴定病原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和25℃;最适培养基有V8培养基、苜蓿煎汁培养基和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pH 3~12均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6;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不同光照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明显;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在相对湿度(RH)85%以下不萌发,在水滴中萌发好。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min)和44℃(10min)。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代表性病原菌株Y2,科赫氏法则证明Y2是引起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菌株Y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Y2在PDA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丝呈白色、密集,基质背面呈淡黄色,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卵圆形、倒棒形,有纵横隔膜。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W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5℃;菌丝对碳源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但麦芽糖能更好地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全光照适宜菌丝生长,但全黑暗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通过Y2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能够为蓝莓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桃叶缘斑病是2018年广西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针对其病原芦苇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桃叶缘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条件不同,病菌菌丝在燕麦培养基、25℃、pH 5.0~7.0及每天12 h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筛选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南省南繁棉花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炭疽病菌(HNNC8)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 H值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较适合菌丝生长;菌丝在以麦芽糖、阿拉伯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温度过高或过低酸性环境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且不同的碳源、氮源亦会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0号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5~40℃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8;12 h/d光照+12 h/d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与木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病菌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最适碳源为果糖和乳糖、木糖。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适宜pH为6~8;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半光半暗、全黑暗分别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为55℃和57℃,10 min。  相似文献   

13.
番茄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煤霉病病原菌———番茄煤污尾孢霉(Cercospora fuligenaeRoldan)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抑菌效果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以燕麦片培养基、PSA培养基为最适,其次为PDA和果煎汁培养基;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5℃,最适为25℃;病菌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5℃、10m in。病菌pH值在3~12范围均可生长,以pH值3~4为最适;光照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黑暗条件下较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为25℃,高温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在1%的木糖、果糖、葡萄糖中萌发较好,但在水滴中萌发率较低;pH值2~12范围均可萌发,pH值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0m in。  相似文献   

14.
烟草蛙眼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2℃,在pH5~10之间病菌生长良好,致死温度为55℃。该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在具L-天冬酰胺的培养基上病菌生长最好,烟草蛙眼病菌寄主人工接种可侵染所供试的12科作物中的6科13种作物,除烟草外,还可侵染茄、辣椒、菜豆、绿豆、蚕豆、大豆、饭豆、菊芋、冬葵、白菜、蕹菜及牵牛花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新纪录种冷杉半帚霉(Leptographium abietinum)与松材线虫的关系及其致病机理,研究了冷杉半帚霉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温度为25℃,半光照半黑暗培养,pH=5.9,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产孢条件:温度为25℃,全黑暗培养,pH=7.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尿素.最适孢子萌发条件: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100%.  相似文献   

16.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如培养基、pH、温度、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及产孢最佳培养基是黑麦培养基;番茄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最适宜的产孢温度为(20±2)℃;病菌生长的最适pH6.0~7.0;适宜产孢的pH7.0;光照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及产孢。  相似文献   

17.
番木瓜棕榈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木瓜疫病菌棕榈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棕榈疫霉菌落生长的培养基是V8汁和番茄汁,其次是玉米培养基,较差的是PDA培养基。适宜棕榈疫霉的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5.5~7.2;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致死温度为45℃,棕榈疫霉对光照不敏感。通过替换碳源的试验得知,最适合棕榈疫霉生长的碳源是蔗糖和淀粉,甘油则较差;添加氮源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棕榈疫霉生长的是蛋白胨,牛肉膏较差,而硫酸铵会抑制棕榈疫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由尖孢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是制约广东南雄辣椒产业的重要因素,对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尖孢炭疽菌对不同种类辣椒的致病性,采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对尖孢炭疽菌的影响。【结果】尖孢炭疽菌对指天椒、线椒、柿椒、螺丝椒、美人椒、黄皮洒椒、绿皮尖椒、皱皮椒、泡椒均有致病性,其中线椒对尖孢炭疽菌更为敏感,不需要伤口就可被侵染为害。适合尖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4~28 ℃,26 ℃时菌丝生长最快,30 ℃时产孢量最大;适宜生长和产孢pH 为5.0~9.0;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差异不大,但光照促进孢子产生。PDA利于菌丝生长,辣椒果煎汁培养基促进孢子产生;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和甘露醇利于病菌生长和孢子产生,蔗糖利于菌丝生长但不利于产孢。有机氮源牛肉膏培养基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结论】尖孢炭疽菌致病性强,可在无伤口下侵染线椒,其生物学特性与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辽宁省抚顺市栽培的草莓品种的茎上分离得到一种炭疽病菌。针对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其有性形态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炭疽病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该病原菌在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SA培养基最适于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25℃,适宜pH值为4~6;光照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果糖最好,纤维素最差;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低于5℃不能萌发;萌发最适pH值为5~7,高于10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香葱灰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香葱灰霉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香葱灰霉病病原菌,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香葱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供试的9种碳源和11种氮源中,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粉;在pH值为4.0~12.0条件下,病原菌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5.0~6.0;病原菌在4~30℃均能生长,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5~25℃,25℃时病原菌菌丝不仅生长快且非常浓密,温度高于30℃菌丝停止生长;菌丝致死温度是52℃(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