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真柏属柏科,圆柏属,常绿灌木,枝干常屈曲匍匐,小枝上升作密丛状。真柏是具有良好的叶性,紧密而色泽常绿,极富观赏价值,被誉为"柏中之王"而备受推崇。这件真柏原生桩材是柯成昆先生数年前从宝岛台湾购得,经过数次创作改作,现在已经日臻成熟,高125cm,宽188cm,基部直径40cm。这是一件极具震撼力的原生台湾真柏作品,根基健硕,肌理丰富,舍利与水线交互穿插。主干矮壮  相似文献   

2.
台湾真柏因其优良的叶性,丰富多彩的枝干变化而备受盆景人喜爱,多年来长热不衰。近年,中国大陆采用山采侧柏、刺柏桩材嫁接真柏,给真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人工培育逾半个世纪,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树相优美的原生台湾真柏依然受到盆景藏家青睐。柯成昆先生收藏的这件台湾原生真柏直径35cm,树高120cm,展幅140cm,气势恢宏,二面可观,蔚为壮观。干势变化出其不意,舍利水线交互而行,树冠饱满圆润,有违常理的出枝变化隐藏着洒脱飘逸,稳健中孕育动感险势。  相似文献   

3.
人工培育的台湾真柏桩材因其优良的叶性、丰富的干部、根基变化而倍受盆景爱好者厚爱,近年,众多盆景人将台湾真柏嫁接到山采的剌柏、侧柏桩材上,将真柏优良的叶性与山采桩材苍古雄浑的干基变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原生的台湾真柏多因其粗度不够,不够苍老而稍显冷落。然而,厦门柯成昆先生眼光独到,总能另辟蹊径,2012年柯成昆先生耗费心力从台湾购回几棵干基直径近40cm的原生台湾真柏,一经露面便受到盆景界追捧,被人以逾百万元的价格收藏,可见经高手培育近半个世纪,粗度近40cm的原生真柏依然有着难于逾越的地位。此件真柏干基直径35cm,宽210cm,高仅116cm,干势变化不拘一格,树冠打破常规真柏造型,雄浑稳重之中不乏动感飘逸。栽植在长200cm、宽120cm、高92cm的柯家仿古石盆中,树、盆浑然一体,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4.
正红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在非洲及东南亚国家,是中国传统的名贵家具材料,备受喜爱。红酸枝树生长缓慢,成材更是需要百年乃至数百年时间生长,树龄长,作为盆景树材也是极其珍贵。闽南盆景文化传承人柯成昆先生收藏、创作多年的这件红酸枝盆景根基古拙、树冠丰满、枝叶健旺,堪称红酸枝盆景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5.
<正>原生的台湾真柏是厦门柯成昆最喜爱的树种之一。二十余年来,从中国台湾、及日本引进真柏树种,真柏历经了全民狂热到逐渐的不愠不火的历程,如今在中国山采的刺柏、侧柏上嫁接真柏已经成为主流,充分利用山采桩材的古拙苍老之气与真柏优良的叶性。厦门柯成昆先生依然坚守着对高端原生台  相似文献   

6.
<正>图1这是一件气势恢宏的下山古榕桩,历时逾二十年、经历数位闽南盆景制作大家、最终由闽南盆景技艺传承人柯成昆先生完成创作榕树盆景力作。柯成昆先生对这件作品的成型倾注了心血,多年坚持亲自打理、修剪、造型。  相似文献   

7.
正该件真柏作品高108cm,宽203cm,干部直径25cm。这是一件打破常规的恢弘之作,夸张的斜移而出打破传统作法的窠臼,是大胆的尝试,更是该件作品的精华与灵魂所在。。厦门柯成昆先生收集的精品真柏盆景在中国盆景界或可谓独树一帜,其对人工培育数十年或逾百年的真柏情有独钟。雄浑、粗壮、稳健的根基是每一件有震撼力的真柏盆景的必定要求,该桩材根基直径25cm,也殊为难得,主冠部分扭筋转骨,舍利与水线  相似文献   

8.
该照片摄于日本岩崎大藏先生的“高砂庵”树木园。该园种植有许多古老珍稀的庭园树,如真柏、五针松、黑松、真松、梅花及其他杂木树种。其中原生真柏古树可谓最为珍稀。日本真柏盆景素材只听说原生于山野的,从来未见过有如此苍劲古朴可作庭园树的原生真柏。  相似文献   

9.
<正>"榕易高大,广人多植作风水,墟落间榕树多者,地必兴。"这句话出自清朝学者屈大均的笔记,形象说明了榕树在岭南独特的乡土情节。闽南与广东山水相连,气候相近,人文相似,榕树在闽南人心中也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厦门柯成昆先生爱榕成癖,创作众多榕树盆景佳作享誉业界,传承闽南盆景文化不遗余力,备受赞誉。本期刊登的榕树是一件极具功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7日2018海峡两岸(厦门)盆景精品展暨首届闽派盆景精品展在魅力鹭岛——厦门璀璨绽放,精彩纷呈,万众瞩目。作为此次展览的主要发起人、承办者、闽派盆景传承人柯成昆先生再次以一场美妙绝伦的盆景盛会征服了海峡两岸盆景人。生于斯,长于斯,柯成昆先生对闽南最具乡土情怀的  相似文献   

11.
真柏在盆景界有“柏中之王”的赞誉,然而在《中国植物志》等专业植物文献中却找不到其踪迹。其实,真柏的中文正名叫偃柏,是圆柏的栽培变种。圆柏为柏科刺柏属植物,其栽培变种除真柏外,还有龙柏、匍地龙柏、球柏、金叶桧、金球桧、塔柏、鹿角桧等,其中盆景中最为常用的是真柏,龙柏及其原种圆柏虽然也可制作盆景,但应用远不如真柏那么普遍。  相似文献   

12.
正厦门柯成昆先生对榕树情有独钟,多年来,经手柯先生的上品榕树盆景不在少数,花木盆景杂志上期封面刊登的柯成昆先生收藏榕树作品——《十八罗汉》,堪称榕树盆景之典范。此期刊登的榕树盆景高115cm,基部直径42cm,也堪称榕树盆景之佳构,殊为难得。榕树以其强健的生命力、舒展的树形、苍古虬曲的根干而备受福建、两广一带盆景人的喜爱,榕树也是中国盆景界最具地域特色的树种之一。本期作品整  相似文献   

13.
正在盆景流派观念相对淡化的当下,全国各地盆景更加讲究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但厦门柯成昆先生依然执着的追寻着福建尤其是闽南盆景独特的韵味与魅力。扎根闽南大地,受着福建的山山水水的滋养,对闽派盆景有着无法割舍的眷念。"在交通、信息发展到如今的时代,我依然坚守着对闽派盆景独特技艺与理念的诠释,不是狭隘的门户、地域之见,恰恰是对福建盆景最本真风格的  相似文献   

14.
本次创作的素材包括树皮、树枝和叶形等,与台湾真柏都非常接近,可能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浙江引种成功,在浙江台州等地生长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被台州的有心人发现才得以登上盆景艺术的大雅之堂,成为国产柏类的优良盆景材料,所以称之为“台州真柏”。台州鹤立盆景素材基地多年来致力于盆景素材的人工培养,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已拥有一大批人工培育而成的真柏盆景素材,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盆景事业可持续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王炘 《花木盆景》2007,(3):38-41
本次创作的素材包括树皮、树枝和叶形等,与台湾真柏都非常接近,可能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浙江引种成功,在浙江台州等地生长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被台州的有心人发现才得以登上盆景艺术的大雅之堂,成为国产柏类的优良盆景材料,所以称之为“台州真柏”。台州鹤立盆景素材基地多年来致力于盆景素材的人工培养,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已拥有一大批人工培育而成的真柏盆景素材,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盆景事业可持续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徐旻 《花木盆景》2006,(12):20-20
江苏常州随园王永康先生的四件盆景作品,于2006年9月8日被盗。这四件作品分别为黄杨、真柏、璎珞柏和日本大阪松各一盆(见图片),其中黄杨作品曾获得第八届亚太地区盆景雅石展览金奖,真柏作品曾获得2006沈阳世界园林博览会金奖。这些盆景自桩材到成品,历经春秋寒暑,灌注着王永康先生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实为不易。目前王永康先生悬赏人民币5万元,征集有关这四件盆景作品的线索,希望大家予以帮助。近年来,盆景的经济价值随艺术水平的提高而  相似文献   

17.
<正>榕树是闽南最为常见的盆景材料,多气势恢宏,磅礴大气,展示闽南榕树扎根大地荫庇一方乡民的人文情怀。中国知名盆景收藏大家、厦门柯成昆先生对榕树盆景情怀独具,多年来收藏、创作的经典榕树盆景耳熟能详。榕树以雄浑的大树型盆景见长,这件连根过桥式榕树盆景风姿独特,别具魅力。该作品线条简洁明快,配以长100cm、最简单的青石板为  相似文献   

18.
正榕树是福建盆景即闽派盆景最具代表性的树种,榕树堪称是福建大地的精灵与图腾。柯成昆先生,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建人,一个踏踏实实践行着把闽派盆景发扬光大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或许在许许多多人眼里,柯成昆先生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是一个对盆景痴迷的收藏家,但许多人并不了解,柯成昆先生对盆景之痴迷早已经超越简单的收藏与欣赏。"喜欢盆景但如果不能亲自动手去创作,那种喜爱于我看来就如隔靴搔痒,没办法痛快淋漓,那种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的榕树千姿百态,或独木成林,或古树婆娑,或伟岸挺拔,村头院落或高山峡谷都有榕树不同凡响的身姿,榕树以独具的形象成为闽南人最淳朴的乡村记忆,榕树也是闽南盆景人最痴迷的树种。本期榕树盆景是闽南榕树盆景技艺传承人柯成昆先生新近之作,高150cm,宽220cm,是一件连根丛林盆景。根盘古拙交互,虬曲相连,枝干密布成丛林树态。  相似文献   

20.
正本期赏析作品乃是一件恢宏气度之作,是厦门柯成昆先生新近得到的一件震撼之作。厦门柯家花园具有恢宏大气、磅礴气韵的盆景佳作,其中出自柯先生之手的震撼作品不在少数。多年来,柯先生游走盆景的江湖,但有好的作品不辞千里,有此对盆景痴迷挚爱也让柯先生积累了众多力作。该刺柏作品高110cm,飘长130cm,基部直径35cm,恢宏气度,动静有致。刺柏以木质坚硬,红心面大而备受盆景爱好者喜爱,如此粗度的刺柏当有百年乃至数百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