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荆芥种子萌发的幼苗为材料,开展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倍性变异的最佳浓度和最适处理时间研究,调查比较多倍体植株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用0.10%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荆芥幼苗生长点3 d最有利于四倍体的产生,诱导率达到1.15%。显微镜观察变异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为2n=4x=24。田间表现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叶片厚大、叶色浓绿、穗多且密、种子大,且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有效成分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非洲凤仙扦插苗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2%和0.5%)秋水仙素溶液,在不同处理时间(48h和72h)下诱导非洲凤仙扦插苗,通过其形态观察及染色体计数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非洲凤仙得到了四倍体,在0.5%浓度,48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二倍体非洲凤仙染色体数目为2n=2x=16,诱导的同源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x=32。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素诱导细叶百合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具有优良观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细叶百合四倍体植株,并为百合的新品种选育提供性状优良的杂交亲本,以细叶百合种子(2n=2x=24)为试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浸泡种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细叶百合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以0.1%秋水仙素处理24 h诱导效果最佳,变异率最高,达30%.经根尖染色体鉴定,四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4x=48.四倍体植株气孔密度减少,气孔增大;前期生长势缓慢,叶片短缩增宽,叶色加深;后期生长健壮,叶片增大明显.通过对经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变异植株形态、气孔的观察测定以及染色体倍性鉴定,成功获得了细叶百合的多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马利筋二倍体种子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3%~0.10%),在不同的处理时间条件下(24~72h)进行诱导。试验表明,在0.10%浓度,48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首次鉴定出了二倍体马利筋染色体数目为2n=2×=20,诱导出的同源四倍体马利筋染色体数目为2n=4×=40。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耐热长豇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豇豆荚天下3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其子叶期茎尖生长点,通过对变异株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农艺学、细胞学鉴定, 获得同源四倍体(2n=4x=44)。结果表明,02%秋水仙素处理4次的效果最佳,四倍体诱变率达到233%。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厚度和宽度、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花器官大小、花粉粒大小、种子宽度等均表现巨大性,气孔密度和单果荚种子数明显降低;四倍体豇豆荚果横茎、长度、鲜重、干物质含量等农艺学性状明显高于二倍体。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二倍体DNA相对含量为250,四倍体为500。根尖染色体鉴定的结果与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东方百合2n配子杂交后代多倍体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东方百合栽培种为材料,诱导2n配子,通过杂交受粉,采用胚培养成功培育出73株2n配子后代。在离体培养下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突变率50%. 结果突变后代不但出现四倍体而且出现一定数量的三倍体和不稳定的非整倍体。经过诱变产生的多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比较,多倍体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有些材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变,有些表现一定的熟生性。多倍体染色体数目2n=4x=48为四倍体,2n=3x=36为三倍体,二倍体为2n=2x=24.  相似文献   

7.
以凤仙花和茶花凤仙为试材,研究秋水仙素处理质量分数和时间对2种试材的多倍体诱变效应,通过植株形态特征、气孔数量及大小、染色体数目的观察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用w=0.5%的秋水仙素处理72~96 h的植株材料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5%秋水仙素处理96 h凤仙花的变异率最高,达29%。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28,二倍体对照为2n=2x=14。四倍体叶片长、宽、厚均增大,气孔密度减小,气孔保卫细胞增大,花径增加、花瓣增多,单朵花观赏价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风信子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秋水仙素不同质量分数、不同处理时间诱导亚美尼亚葡萄风信子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利用秋水仙素混配和浸泡法对亚美尼亚葡萄风信子的染色体进行加倍诱导,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鉴定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浸泡法以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时间为15 h的变异率最高,达到45.6%;混培法以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时间为15 d的变异率最高,为21.1%。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变异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诱变植株叶片变厚变宽,叶色变深,鳞茎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诱变植株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对照二倍体植株2n=2x=18,变异株2n=4x=36,为四倍体,另外还发现嵌合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将台湾泡桐叶片愈伤组织放置于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四倍体植株的诱导,采用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7个试验组合中,用30 mg/L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6 d的台湾泡桐叶片48 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5.83%。根尖染色体压片结果也表明,台湾泡桐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0,四倍体为2n=4x=80。此外,与二倍体相比,诱变出的四倍体植株,具有生长慢、茎加粗、叶片增宽、单个气孔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减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将三球悬铃木愈伤组织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双层WPM培养基上诱导四倍体植株,用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悬铃木愈伤组织在秋水仙素浓度为1000mg.L-1的双层培养基上预培养72h处理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0.9%。根尖染色体压片结果表明,三球悬铃木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2,四倍体为2n=4x=84。此外,诱变出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相比,具有生长慢,茎变粗,叶片变宽,节间变短,单个气孔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减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频率高达50%.同时采用不定芽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稳定,获得了完全多倍体.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多倍体植株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变异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x=48,为四倍体,二倍体为2n=2x=24.另外,还发现少数八倍体植株,其染色体数为2n=8x=96,其气孔面积特别大且生长缓慢.最后对多倍体种球的繁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遗传基础狭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为有限,遗传育种研究相对落后。本试验旨在创制整倍体和非整倍体黄瓜种质材料,建立其准确的染色体组成鉴定方法,为进一步选育黄瓜各种染色体系、目标性状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华北生态型黄瓜‘长春密刺’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0.4%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获得同源三倍体材料,以诱导获得的同源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35-45 d后采收成熟果实进行胚拯救。采用染色体计数,结合形态学、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对诱导株及杂交后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利用染色体特异的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通过观察特异探针在染色体上杂交信号的数目、强弱及位置,结合黄瓜的染色体形态参数,对诱导株的染色体组成进行鉴定。【结果】对经秋水仙素处理的‘长春密刺’材料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观察,结果显示诱导获得8株四倍体(2n=28),3株非整倍体(2n=16,19,27)材料。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材料(2n=21)。经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根据黄瓜着丝粒探针Type III和核糖体45S rDNA两类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信号特征可以看出,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与四倍体上杂交信号为倍性变化关系,进一步验证创制出的整倍性材料为三倍体与四倍体。不同倍性‘长春密刺’植株的形态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四倍体植株的形态指标与二倍体差异显著;三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显著;非整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也不显著,但其长势较二倍体弱,且花期推迟,雌雄花花期不遇,坐果率明显低于二倍体。经叶片气孔电镜观察,‘长春密刺’二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植株叶片气孔的大小与密度均存在差异,随着倍性提高,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增加,而气孔密度则下降,说明形态学筛选和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可以作为鉴定黄瓜倍性的辅助方法。以上述两类黄瓜重复序列(Type III和45S rDNA)和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基因Csa006700为探针,对染色体数目为16的一株非整倍体诱导株进行染色体组成鉴定。重复序列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额外的两条染色体为1号或2号染色体。进一步利用黄瓜2号染色体端部的基因Csa006700探针检测,发现该基因只在其中一对染色体上有信号,由此明确该材料为附加两条1号染色体的四体材料(2n=14+2)。研究表明秋水仙素不仅可直接诱导出同源多倍体,同时可诱导各种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瓜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倍性的变化,结合染色体特异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可快速创制并筛选出各种染色体组成的特异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萱草多倍体诱导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萱草愈伤组织为试材进行了同源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泡法(用0.100%秋水仙素培养8 h)和混培法(用0.005%秋水仙素培养15 h)均可获得多倍体高诱导率,并成功地获得了四倍体萱草植株;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萱草倍性鉴定,与根尖染色体鉴定结果一致;与二倍体萱草相比,四倍体植株矮小,茎基部较粗壮,叶片较宽,叶边呈不规则卷曲、褶皱,叶片气孔密度小,生长较缓慢,其染色体数(2n=4x=44)为二倍体植株的2倍(2n=2x=22)。结果建立了高效的萱草多倍体诱导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东方百合多倍体诱导及种球繁育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频率高达50%。同时采用不定芽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稳定,获得了完全多倍体。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多倍体植株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变异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8,为四倍体.二倍体为2n=2x=24。另外,还发现少数八倍体植株,其染色体数为2n=8x=96,其气孔面积特别大且生长缓慢。最后对多倍体种球的繁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花椰菜二倍体小花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03%~0.1%)秋水仙素,在不同的处理时间(24~72h)条件下进行诱导。试验表明,在0.05%浓度,48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本试验首次鉴定出了二倍体花椰菜染色体数目为2n=2×=18,诱导出的同源四倍体花椰菜的色体数目为2n=4×=36。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黄色马蹄莲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明秋水仙素诱导彩色马蹄莲多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以黄色马蹄莲奇妙Zantedeschia elliottian‘Black Magic’球茎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诱导愈合组织并产生芽点.放入0.2,0.5及1.0g·L^-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浸泡24,48和72h,诱导黄色马蹄莲多倍体。结果显示:秋水仙素能成功诱导黄色马蹄莲多倍体.其最佳处理是使用0.5g·L^-1秋水仙素浸泡芽点48h.四倍体诱导率13.3%。四倍体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64。获得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比较,外部形态特征、气孔特性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植株强健,叶片变大增厚,保卫细胞增大,叶绿体数目增多.气孔密度减少等特点.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17.
取库拉索芦荟 ( Aloe vera L .)的茎段、叶片作外植体接种于 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 ,诱导出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 ,将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分别用浓度为 0 .0 1% ,0 .0 2 % ,0 .0 5 %的秋水仙素以不同的方法和时间处理 ,丛生芽和微块茎能较好地诱出变异体 ,其中以 0 .0 2 %的秋水仙素棉球覆盖处理丛生芽 4 8h诱变效果最好 .变异体叶片肥厚、根粗壮 .筛选稳定的变异体继代 ,经染色体数目观察 ,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 2 n=2×x=14 ,x=7,不同变异体染色体数目不同 ,其中 80 %以上的变异体细胞染色体数 2 n=4×x=2 8,x=7,为同源四倍体 .四倍体气孔器明显大于二倍体 .四倍体试管苗在 MS BA4 mg/l NAA0 .2 mg/l可以大量增殖 ,并于 1/2 MS NAA0 .3mg/l IAA0 .3mg/l培养基上诱大量根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18.
研究秋水仙素离体双层培养诱导对3种青花菜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应,建立青花菜四倍体的离体双层培养诱导体系,为植物倍性育种提供新途径。以子叶期保留下胚轴0.4~0.6 cm的子叶为外植体,接入含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离体双层培养基(上层为含秋水仙素的液体培养基,下层为不含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中诱导24、48和96 h。结果表明:以300mg·L-1秋水仙素处理48 h诱导获得四倍体的效果最佳,LQ-2、S139-2和LQ-23三个材料外植体存活率达100.00%,增殖系数分别为2.00、2.33和2.67,四倍体诱导率分别为66.67%、71.42%和62.50%。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在株高、叶片、花球等性状上增大,气孔大小和密度呈现显著差异,LQ-2、S139-2和LQ-23三个材料的花粉粒增大,增幅分别为18.85%×63.71%、25.00%×34.68%和3.36%×61.86%。四倍体根尖染色体为2n=4x=36。流式细胞仪鉴定发现二倍体DNA相对含量为300,四倍体为600。结论:通过大量试验,找到了秋水仙素双层诱导青花菜的最佳秋水仙素浓度和诱导时间,提高了诱导率,获得了3个同源四倍体青花菜新材料。  相似文献   

19.
荒漠肉苁蓉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提高荒漠肉苁蓉产量,改良其品质为目的,首次对肉苁蓉进行了多倍体诱导的研究.使用秋水仙素与0.1;琼脂和二甲基亚砜混合液处理植株生长点,分别处理1、2和3 d.处理3 d能得到多倍体植株,多倍体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相比,在形态上,多倍体植株肉质茎变粗,子房体积增大,花粉粒明显变大,小孢子染色体数目为2 n=2 x=40,而原二倍体植株的花粉染色体数目为n=x=20,初步证明诱变植株为同源四倍体.用HPLC对肉苁蓉中松果菊苷进行定量测定,发现诱变株有效成分增加12.7;.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兰‘黄金小神童'根状茎为材料,采用安磺灵和EMS(甲基磺酸乙酯)为诱导剂进行多倍体材料诱导,分别用安磺灵浓度为0、0.001%、0.002%、0.003%对其根状茎浸泡处理24、48、72 h后,接种到含有EMS浓度为0、20、50、7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继续诱导,培养1个月后转接到无EMS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经筛选及植株稳定后获得四倍体植株。结果表明:以安磺灵浓度为0.002%处理48 h,EMS浓度为50 mg/L加入培养基培养,变异效果最佳,变异率为52%,死亡率仅为6%。筛选出的四倍体株系经稳定后,在形态上表现出植株粗壮,叶片增厚、带革质、叶色深绿、叶片扭曲等特征;经气孔显微观察,气孔单位面积显著增大;经染色体数目鉴定,二倍体株系染色体数目为2n=2x=40,四倍体株系染色体数目为2n=4x=80,较二倍体加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